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年教师新媒体素养报告:核心得分低于平均,近半转过假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实习生 孙艺嘉
2017-12-11 09:52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12月1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工作人员处获悉,近日,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发布《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新媒体使用及新媒介素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全国首份系统地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新媒体使用习惯及新媒介素养的报告。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新媒体使用及新媒介素养报告

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所长涂涛表示,青年教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新媒介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效果,以及学生的新媒介素养。

据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调查持续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西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调研团队与新浪微博大数据中心、微博校园合作,抽取了12784位以“高校教师”认证的微博用户的基本网络标签和内容关键词,并与微博校园大使合作,直接触达全国各地高校教师,最终共回收有效问卷3667份,构成报告的数据基础。

澎湃新闻注意到,报告全文约2万余字,以高校青年教师为调研对象,从生态、行为、职业、素养、教育五个方面展示高校青年教师的媒介使用现状与媒介素养,对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新媒体能力和新媒介素养方法进行探索。

正向情感内容占近八成

报告表示,“高校青年教师”网络群体,其中25岁-29岁的人群占比45.15%,成为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虚拟“在场”的行为主体,群体年龄分层化特征显著。

在性别方面,男性用户占比66.26%,女性用户占比33.74%,男性优势明显。而且,区域活跃度受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及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以微博为例,活跃用户规模最大的是华北地区(含北京),占比30.89%;其次为华东地区(含上海),占比25.59%。

报告指出,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知识密度,且较依赖互联网的群体,但其新媒体卷入度低于网民整体水平,意见领袖基本未见,动机鸿沟显著。

在情绪偏好方面,青年教师所发布的博文偏向于“好”、“乐”等正向情感,其中“好”占79.57%, “乐”占15.9%,“恶”占3.28%,“惧”占1.04%,“衰”、“惊”、“怒”类情感占比均不到1%,正能量显著。

有提升新媒体技能诉求

报告指出,青年教师接触新媒体的时间较长,5年以上的占比21.20%,两年以上占比64.6%,新媒体的使用已成为高校青年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较整体网民,高校青年教师笔记本电脑(74.9%)的接入度高于智能手机(65.6%),移动性偏弱。

在获取信息方面,搜索引擎(58.8%)和网络新闻(54.7%)是青年教师最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而近几年市场发展最快的网络视频服务却在青年教师方面遭“冷落”,选择率仅为37%。

报告表示,在工作中,青年教师将新媒体视为一种新平台、新工具、新现象,主要用于信息获取与沟通互动。54.2%的青年教师会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来展开教学,50.3%的青年教师会选择在授课过程中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37.6%的青年教师还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在课堂中直接与学生进行互动。高校教师尚未从知识获取型角色转化为知识传播者角色。

此外,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提升新媒体技能的诉求,并希望得到更新颖、更多元、更具深度的知识。55.9%的教师希望得到关于教学资料的检索、获取、加工和使用方面的培训,50.9%的教师希望提升自己多媒体软件设计、开发和制作的技术,49%的教师希望能够学习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理念和方法,37.4%的教师期待学习信息可视化方法,39.3%的教师希望学到新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方法。

近五成人曾转假新闻

报告指出,高校青年教师相较其他人群往往具有更高的学历,但是高学历并没有转化为高媒介素养,且高学历教师的核心素养并没有显著高于学历较低的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的各项新媒介素养发展不平衡,其中媒介使用与媒介认知的素养较高,媒介参与与媒介批判能力较低。

报告称,媒介批判能力成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显著短板,41.6%的人不质疑信息的真实性,49.5%的人曾转发假新闻,60.1%的人不知如何取舍信息。

这也意味着,高媒介水平的接触不等于高媒介水平参与,高校青年教师新媒介参与水平的得分(3.27)低于整体素养平均得分(3.38)。

报告对未来的媒介教育给出建议:以通识教育为架构进行媒介教育培训;针对受教育对象的差异定制多维度定向性媒介教育;培养媒介思维,提高教师媒介参与水平和媒介批评意识;将媒介与科研教学实践融合,培养媒介教育的“创造者”。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