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王金会:扎根大山深处的“螺丝钉”

2022-07-16 15: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自4月26日起,每周一至两期陆续推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激励广大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由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省档案局

联合出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

今天推出第二十三集

从坝脚选矿厂冶炼铜矿,再到响水电站担任站长兼支部书记,王金会以岗位为舞台,义无反顾地扎根大山,脚踏实地干好工作,他践行着“哪里有困难我就去到哪里,哪里有需要我就到那里”的承诺,用干劲和闯劲默默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

1954年,云南省公路修建指挥部招募工人建设公路,王金会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由于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机械设备和施工经验等,很长一段时间内,云南的公路建设,依旧是靠筑养路工人们用双手“挖”出来的。“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不怕,没有多想一心只想着把路挖好。”王金会说道。

视频截图

4年后,出生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的王金会回到了家乡,扎根矿山。在坝脚选矿厂群英铜厂工作期间,面对矿质不好,生产条件受限等重重困难,王金会顶着压力,迎难而上,带领组员们反复实验,成功攻克了炼矿难题。

1959年,王金会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调到都龙锡矿老君山矿区采挖锡矿。中越边境的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一个多金属矿的成矿区,也是中国三大锡矿基地之一,夏季蚊虫肆虐,冬季寒冷难耐。但王金会不惧矿山条件艰苦,不怕建设任务繁重,缺少挖矿知识,就跟着师傅从头学起,缺少机械设备,就用土法选矿。面对矿场中会腐蚀皮肤的有害物质,王金会没有被打倒,带领着组员们攻坚克难,最终保质超额完成了任务,为矿山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视频截图

1959年10月26日,全国群英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6500多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汇聚一堂,王金会就是其中之一。“照片里第一排左起第五个是我。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对社会贡献大,1959年我被推举为全国群英代表,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到北京接受表彰,这张照片就是那时候拍的。”每每回忆起,王金会都难掩心中的自豪,“我见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他们,还坐在周总理旁边,激动得都流泪了。以前从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心情非常激动和自豪,从那个时候我也坚定了我要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1974年,王金会从都龙锡矿老君山矿区调到了响水电站,担任站长和支部书记。1976年的夏天,马关县突发暴雨,雨水连绵不绝,将周边的树干、动物尸体、垃圾等冲到电站,卡在拦污栅里,堵住了出水口。同时,由于连续暴雨,河水漫到了机房,威胁着发电机。作为当时马关县境内唯一的电站,响水电站承担着都龙锡矿的发电重任,一旦发生故障将影响整个矿场的正常生产,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王金会不顾危险,冒着暴雨清除了拦污栅里的障碍物,保障取水口畅通。由于没有抽水机,王金会便连夜带着工人,用洗脸盆把水从机房一盆盆舀走,成功保护机组。从那以后,每逢下大雨,王金会便和工人一起守住起水口,关闭闸门让水回流,再清理障碍物,防止起水口被堵,有时连续数天不休不眠。

视频截图

心中有信念、肩上有希望。从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到激越奋进的改革篇章,王金会义无反顾扎根大山,用赤忱与担当诠释老一辈共产党员初心与使命。如今,王金会依然坚守在最苦最难的一线,以老一辈永不褪色的螺丝钉精神和劳模力量,为绿美文山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原标题:《【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王金会:扎根大山深处的“螺丝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