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城市策略|多伦多以包容韧性活力的田园社区取代智慧项目

相欣奕
2022-07-18 11:0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市政厅栏目上周分两篇引介了联合国人居署最近发布的《世界城市报告2022》。报告中指出,“对智慧城市系统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估计每年增长25%,这是由政府投资技术以满足城市化的需求所推动的,其基础在于数字和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

但我们不能由此而对带有“智慧城市”概念的项目过于乐观。城市是无数人事物的集合体,有历史有现在有未来,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和数不胜数的过程。究其根本,城市属于生活其中的人。当“智慧城市”风靡一时,格外需要警醒的是:人们到底需要什么?人们对城市的期待是什么?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规划,这些年的新兴热词,在城市规划中,在我们的城市中,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这样的问题,无论新冠疫情之前,还是在数字化治理变得格外重要的当下,都需要城市管理者和相关从业者时时提出并对照。

有鉴于此,本周对近5年来颇为高调的多伦多滨水区智慧城市项目终止事件进行引介,以供国内城市从业者借鉴。文中对《麻省理工技术评论》Fastcompanysmartcitiesdive等媒体的数篇相关文章观点进行了汇集和援引。关于谷歌子公司Sidewalk Labs在多伦多滨水区Quayside地区开展的智慧城市项目,此前报道中已有详尽呈现。可参见“一览众山小”微信公众号2020年5月8日推出的包含24篇文章的多伦多智慧社区项目纪念合集。限于篇幅,本文不做方案细节罗列。

多伦多智慧城市:从高调到谢幕

2015年,在转型为Alphabet之前,谷歌组建了Sidewalk Labs,这是一个“城市创新”公司,致力于通过“前瞻性设计和尖端技术”解决城市问题,如联网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2017年,Sidewalk Labs公司在纽约市前副市长Dan Doctoroff的领导下,受委托开发多伦多滨水区Quayside地区。Doctoroff这样阐述他的想法,“如果你在互联网时代白手起家——如果你‘从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城市’,这样一座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他把自己的公司定位为促成城市基础设施新革命的催化剂:“回顾历史,当人们把创新整合到物理环境中时,特别是在城市中,经济和生产力快速增长期就来到了。蒸汽机、电网和汽车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生活。但从二战前夕至今,我们的城市再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把1870年和1940年的城市照片加以对比,差异就如同昼夜之分;而如果把1940年与今日的城市照片对比,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样看来,尽管计算机和互联网兴起,但经济增长放缓,生产力增长也是如此之低……我们的使命,正是加速城市创新进程。”

这类项目推宣中常见的“智慧城市”图景。图片来自网络。

该团队为Quayside地区提出的规划方案,囊括了21世纪城市发展的许多成就——行人和自行车友好的街道、可负担住房、可持续建筑——以及生成式设计工具、增强型光纤和“综合公共领域的数字地图”——样子很像仪表板。团队试图在多伦多Quayside项目范围内推动城市创新、流动性和连通性,但设计过程就已颇多波折、阻滞和摩擦。经历了融资、治理、数据隐私等许多混乱漫长的争议之后,Doctoroff于2020年5月宣布Quayside项目终止,声称原因在于新冠疫情造成的“前所未有的经济不确定性”。虽然项目失败的部分原因,在于新冠流行以来,世界发生了变化。但前几年的争议让我们得窥端倪,即该项目一开始过于乐观。

“智慧城市”风靡:“高科技”喜欢快速行动打破常规,城市却无法承受疏忽和一时兴起

当然,韩国松岛新城项目、阿联酋的马斯达尔城项目等也曾备受瞩目,也都从头条新闻中消失。纽约市民阻退了位于皇后区的亚马逊东海岸总部HQ2建设。Alphabet公司放弃了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谷歌光纤项目(Google Fiber),并削减了在其他城市的服务。

此前多年,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投资者、技术专家、开发商和雄心勃勃的城市领袖们一直乐观倡导城市未来的愿景,尤其对嵌入式传感器、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联网的智能手机、仪表板和无所不知的操作系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效率、无缝连通性和便利性翘首以待。

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城,是近似乌托邦的零碳未来城。作为全球首个零碳城,起步于2006年,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项目开工建设几年后,由于多种不可预料的原因,建设速度放缓,项目被推迟或撤销,投资商纷纷撤资。来自网络。

韩国松岛新城鸟瞰。建筑师和规划师耗时多年合作创造了松岛新城,试图集中体现韩国科学技术和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为达成诸多宏伟目标,城市建设运用了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连接各区域的道路都加装感应器,监控能源消耗和交通状况,以 对可持续性加以量化。建成一个巨型海滨公园,配套自给自足的灌溉系统,提供大量公共空间。 安设垃圾管道将居民生活垃圾运送至中央处理厂,自动分拣进行回收或焚化。即便居民住宅也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从室内冷热温度控制到照明亮度尽在掌握。不幸的是,规划者对未来都市描摹的图景中,遗漏了最重要的一点:无论科技多发达,运用的AI和传感器多先进,城市必须以人为本。松岛新城一期建设完成后,居民寥寥,评论家和居民认为,此处居住体验“冷清”和“荒芜”,有人甚至将之比作因核事故而成为鬼城的切尔诺贝利。详情参见信息 来源链接

Quayside地区何去何从?

——宣告智慧城市项目永远终结,以活力、包容、韧性社区取而代之

多伦多滨水 Quayside地区

在Quayside地区官方网站上,赫然有这样一则问答——问:多伦多滨水区从与Sidewalk Labs的合作中学到了什么?答:过去三年里开展的Quayside项目,给通过创新性城市建设带来的可能性提供了多种启发。我们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来自公众、外部专家和政府合作伙伴的启发,都将在未来确定项目的后续步骤时纳入考虑。 

2017年Quayside地区状况。图片来自网络。

Quayside地区夹在高架公路和安大略湖之间。原场地只有数栋单层商业建筑和一个已弃用的粮仓,重新开发并无多大难度。但自2017年10月多伦多滨水区管理机构宣布Sidewalk Labs方案胜出那一刻起,就争议不断。Sidewalk有在此处运用华丽的新技术的大梦想。这个毫不起眼的地块,将成为Sidewalk Labs开展未来城市实验的场地,优化城市体验的中心,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垃圾收集系统和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层,追踪从街道交叉口到公园长椅使用的一切活动。

智慧城市概念图景。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它成功了,Quayside就能成为范例,供世界各地城市效仿,为崭新的发展模式提供指引。而现实是,Sidewalk Labs为“从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城市社区付出了两年半的努力,但并未证明“为什么人们想要住在其中”。该项目采取的“技术优先方法”激怒了许多人。项目对多伦多市民的隐私问题毫无考虑,这可能是导致其流产的主要原因。加拿大对私营部门控制公共街道和交通,或对公司收集公民日常生活数据的容忍度远低于美国。

今时今日,多伦多滨水区已重新调整定位,计划把Quayside打造为一个活力、包容和韧性社区,使之成为加拿大最具可持续性的低碳社区之一,为所有年龄、背景、能力和收入的人提供服务。同时,还将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市场价格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包括帮助老年人就地养老、并支持他们更长时间独立生活的便利设施。今年2月,多伦多市宣布了沿水岸进行新开发的方案。看起来如同热情的城市主义者的愿望清单:800套经济适用公寓、两英亩的森林、屋顶农场、专注于本土文化的新艺术场所,以及零碳承诺。新方案转变明显,强调风雨、小鸟和蜜蜂,而不是数据,由之前的空中楼阁,变得务实亲民起来。

Quayside地区新规划方案 效果图

“在美国,人们在乎的是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MaRS Discovery District的合作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Alex Ryan说,他所在的是一家多伦多非营利组织,被称为北美最大的城市创新中心。“在加拿大,人们在乎的是和平、秩序和良好的政府。加拿大人不指望私营部门介入并将我们从政府手中拯救出来,因为我们对政府非常信任。Sidewalk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未能理解多伦多的公民文化。几乎每个与我就该项目交谈过的人都用“傲慢”这个词来描述该公司的态度。”

何为“城市智慧”

城市规划师不乏理想主义者,试图经由城市规划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治愈社会弊病。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发起的“田园城市”运动,旨在达成乡村和城市融合,城乡优点兼具,而两者弊端皆消除。“田园城市”的美国版本,则是城市美化运动,试图让城市恢复美观壮丽,以之达成更和谐社会秩序。勒·柯布西耶为巴黎制订了光辉城市的方案,追求一种高密度现代化大城市的乌托邦之梦。而今时今日,“15分钟城市”成为全球城市追逐的运动,描画的是每个人都可在15分钟步行或自行车骑行的范围内,到达工作、学校、商业零售和娱乐场所。

迈入新千年以来的二十年里,“智慧城市”(smart city)堪称城市规划中占主导的理想范式。这个词最初由IBM创造,希望凭借技术改善城市的运作方式。但批评一直与之相伴。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城市一直是文化、思想和智识的孵化器。而很多时候,所谓“智慧城市”,在寻求技术解决方案过程中,却忽视了人本身的重要性,强调优化一切,试图将城市变为可量化和控制的对象,却不顾城市中多样多变的环境正是魅力所在。

人们所期待的智慧城市技术,应如何服务于人类的未来?比如,缩短通勤时间,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效率,通过提高建筑技术的效率和提供替代交通方式来减少碳排放。可纵观这些年的实践,智慧城市的支持者,通常不关注更根本的议题。而Sidewalk在多伦多Quayside地区智慧城市项目的失败,提供的教训是:如此多的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运用在城市之中,必须要思考,让它们如何更好地响应人的需求,而非凌驾于人之上。

Sidewalk的首席执行官Dan Doctoroff2020年宣布退出项目之前,在媒体上发表了一封告别信,解释说“要让这个占地12英亩的项目在财务上可行太困难了。因此,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得出结论,继续进行Quayside项目不再有意义。”此时项目尚未动工。

要的是“充满智慧的城市”

Quayside地区新规划方案 效果图

多伦多滨水区项目吸取了过去的教训。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Quayside片区的新规划方案(称为Quayside 2.0)。这个有待更新的多伦多滨水区地块,要成为充满田园气息的生活休憩之所。

Quayside 2.0方案倡导,城市社区应是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复合体。希望城市是绿色的——效果图中满是植物,强调 “人类生命、植物生命和自然世界的重要性”。兜了一大圈,兜回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方案。

可以说,这种回归反映了时代变化。当前,社会的普遍心态是开始怀疑和反思:过去二十年里,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成效,但它让生活变得更好了吗?

“我认为这是一个美妙的结局,因为我们最终没有犯下大错,”多伦多前首席规划师Jennifer Keesmaat说,她对该地区的新规划方案充满热情:“你看,我们现今在这个地块所做的事情,建成具有21世纪特色的经典城市建筑,打造一个碳中和社区。这是一个优先考虑经济适用房的社区。这是一个高度重视绿色空间和都市农业的社区。难道这些东西是从Sidewalk的方案中衍生出来的?根本不是。”

Quayside地区新规划方案 效果图

新方案暗含着城市规划思想的转变:强调风雨、飞鸟和蜜蜂,而不是数据、数据和数据。这称得上对当前和未来需求的务实回应。当然,不能就此认定这是完美方案,因为还要考虑:这个崭新的城市伊甸园,是否真的提供了一个可缓解或适应全球变暖的方案?它是否像之前的“智慧城市”方案一样“绿色”?缓解全球变暖需要多少个袖珍森林和社区农场?——诸如此类。

Quayside地区新规划方案 效果图

无论实际影响如何,新版Quayside规划方案效果图都表明,这里将成为更宜居的地方。它具有让日常生活变得愉快的潜力。城市为人而建,以人为中心。那么,人们为何选择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儿育女并养家糊口?——这才是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根本问题。

所以说,人们需要的并不是“智慧城市”,而是“充满智慧的城市”。

    责任编辑:王昀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