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找精细化治理的初心,推动城市治理再出发

韩志明
2022-07-21 15:5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到风险时代,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混沌性日益显现。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既承载了人类的欲望和梦想,也见证了人类的苦难和艰难。自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崛起,而城市的进步也加速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随着现代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治理的范畴也越来越大,管理和服务的事项越来越多,面对的难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多。2021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4%,许多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率甚至已经高达90%以上。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9亿多城市人的愿望和需求,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等,从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等,都是城市治理艰巨的责任,沉重的负担,更是严峻的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城市精细化治理风生水起,其中既是对过去城市治理及其经验的反思和审视,也直接体现了对城市治理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愿景。

城市精细化治理探索遭遇意外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持续推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深刻改变了城乡社会的面貌。在从乡土中国迈向城市中国的进程中,城市治理也不断调整和变化,呈现出新的形态,也涌现出新的问题。各地城市政府相继提出了精细化治理的口号,制定和出台精细化治理的意见以及行动方案等,大力部署和落实精细化治理,优化各项工作规范及其标准,比如优化环境卫生的指标,明确办事的机制或流程,制定严格的服务规范,提高考核评估的标准,汇聚成精细化治理的潮流。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城市治理可以获取更为全面的、动态的和细粒度的信息,因而也能够更加准确地读取社会事实的状况及其细节,也能更好地设计管理和服务事项,使城市治理更加敏捷、精细和智慧。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对社会各个方面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冲击。各地城市都采取了不同形式和不同强度的“抗疫”和“封控”,其中或者是简单粗暴,不讲道理,或者是用力过猛,层层加码,或者是政出多门,让人无所适从。政府管理和服务出现大量的变形或走样问题,甚至不乏许多令人大跌眼镜的操作,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制造了许多本应避免的民生难题,如居民被封控在家,吃不上饭,买不到药,看不上病等,又如人们出门在外,四处碰壁,去留两难,来回折腾等。相关事件接二连三爆出,与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精神格格不入,也让精细化治理的探索深受质疑,俨然有将城市治理打回原形之势,甚至对于是否还需要继续推进精细化治理,都变成为闪烁其词的敏感问题。

遗憾的是,各地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才开始上路,都还没来得及享受精细化治理的红利,就遭遇到“新冠”疫情的迎头痛击。正如近两年的抗疫工作所表明的,许多城市的管控措施不仅难以体现精细化治理的要求,反而动辄举措失当,相互抵触,前后矛盾,暴露出杂乱无章的管理底色。应当承认,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乌卡时代的标签已经漫天飞舞。世界充满了偶然性、意外性和不确定性,不管人们预先做出多少设想和预防,“黑天鹅”或“灰犀牛”也必然会不期而至。“新冠”疫情冲击下,城市治理以极端化的情境揭示出城市治理的脆弱性,应急管理预案的局限性,理性不可避免的自负性,精细化治理的难以企及性等。特别是在城市大面积封控期间,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紧张性程度高,目标和手段等都充满了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出现纰漏和差错也就在所难免了。

找回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初心和使命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还在路上,城市化转型带来的阵痛还远没有结束,城市规划、管理和运行等方面也有大量的历史欠账,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随着城市规模和能级的快速增长,必须要根据城市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聚焦城市治理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积极推动城市治理的转型升级,寻找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行动方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精细化治理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城市治理转型的系统性方案,可直接提高城市治理的专业化、标准化、精准性和人性化水平。面对城市中错综复杂的难题,不管是规划、交通或环保等大问题,还是物业矛盾或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问题,只有大力推行精细化治理,才能更好地摸清情况,明确权责,理顺关系,提高标准,优化细节,提升效能。

可以看到,从人口、物资到信息、财富等,城市是各种要素密集的社会空间。问题与规模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正所谓,人数越多,意欲愈肆,法网愈密,弊病愈多,城市的规模越大,社会要素越多,聚集性程度越高,相互之间的交互就越多;社会要素及其关系越是复杂,利益关系也就更加盘根错节,不仅发生矛盾冲突的概率更大,而且矛盾冲突也更加细微和微妙。这就需要发挥社会多元力量的作用,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实施精密而细致的治理。精细化治理的要义绝不仅仅是指实行数量化、标准化和指标化的管理,也是要实现精明理性、精打细算和精益求精的治理。就前者的要求而言,这无疑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正是许多城市正在努力的,但要满足后面的要求,则还需要有细致深入的谋划和落实,需要艰辛的探索。

追根溯源,“精”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字,也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字,具有多维的指向性,可以组合形成不同的词语,大多都具有正面而积极的含义。从各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实践来看,目前职能部门主导的精细化治理,大多是从技术上理解和落实精细化治理,致力于推动管理和服务的细化、量化和指标化,使城市治理更为可见、可测量和可操作,但“精”的概念也蕴含了丰富的价值元素,具体如精心、精明、精致以及精益求精等,内涵鲜明的道德期许、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在这意义上,推进和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就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制定更加细致和具体的标准或指标上,致力于优化各项工作的量化表现,而且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心细致去谋划,精明理性地去做事,精益求精追求更好的结果,不断地实现迭代、升级和超越。

从相对简单的传统社会进入到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精细化治理细分多样化的社会事实,融合了专业、精心等理性和感性元素,是适应现代复杂社会的治理形态,既可以系统性地谋划城市发展的未来框架,也可以精准地解决具体而微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治理能够精准地俘获和映射社会事实,锁定城市社会的个体单元及其细节,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清晰度、可见性和精准性,最终提高了精细化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就此而言,作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精细化治理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有用的,是城市治理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否则,如果继续延续过去粗枝大叶的粗放式治理,就不仅无法从整体上驾驭城市的发展及其运行,也难以从细节上防范各种失误或差错。

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再出发

防治“新冠”疫情过程发生的负面问题,不管是不合法或不合理的问题,还是不精确或不恰当的问题,都是与精细化治理的主张相背离的,是没有贯彻和落实精细化治理的后果,也是需要精细化治理才能解决的,比如各种底数不清的问题、层层加码的问题、形式主义的问题以及政策打架的问题,都从不同维度显示出精细化元素的缺失。所以,不能因为疫情期间的某些问题,即便这些问题包含了很多不精细的表现,就否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在城市治理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精细化治理是一个过程,精益求精,没有终点,也永无止境,需要继续探索。甚至,正是人们对于精细化治理的美好向往和良好期待,才使得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问题看上去不合时宜,千疮百孔,惨不忍睹,也让人们对精细化治理及其效应提出质疑。

需要强调的是,精细化治理应该是精心的、精明的和细致的,也应该是自在的、从容的和适度的,适用于明确定义的应用场景,具体是资源比较充足,时间比较宽裕,任务比较明确,复杂性程度较低,然后才能做到精心管理,细致服务。而在“新冠”疫情考验的紧急情境中,决策者和执行者都面临沉重的压力,都带着忐忑和紧张工作,难以避免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也很容易招致不满和批评,这其中不仅理性和知识存在巨大的赤字,资源和技能也都缓不济急,因此就很难做到精细化治理。而且,“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随着精细化治理的提升,要啃的“骨头”越来越难,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更大,发生意外的概率也更大,因为能够解决的问题已经都陆续得到了解决,能看得到的问题也基本上都给解决了,而恰恰是那些难以发现、无法解决甚至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要大力打通的“最后一百米”,也是最有可能破防的穴位。就此而言,精细化治理也需要再出发,也需要转型和升级。

精细化治理具有标准化和数量化的优势,任务具体而明确,方便实施操作,易于评估检验,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治理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构成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反观各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行动方案,精细化治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的范围再拓展一点点,服务的尺度再细化一点点,职能部门的职权更加清晰一点点,KPI尽可能再上扬一点点,流程消耗的时间缩减几分钟……这些当然都是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但这些大多都是精细化治理的外表层,更需要适应城市治理的新趋势,深入探究城市治理的内核层问题,包括如何明确阐释城市治理的价值和方向,直面城市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及时响应社会民众的意愿和诉求,系统改革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打造精明敏捷的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提升城市治理的透明度、敏捷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更好地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最后,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运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像是巨大的“利维坦”。精细化治理也是城市治理转型升级进程中的走钢丝,需要绣花针般的精细,需要手术刀般的精确,需要从容镇定的行动。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大量微妙和复杂的抉择,还随时面临着破防的风险。精细化治理是适应大规模管理及其复杂性的治理形态,提出了更加数量化、标准化甚至是审美级的管理要求。经过“新冠”疫情的极限挑战,城市治理已经有触底之势,迫切需要再出发。精细化治理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进取性,兼顾技术、价值以及审美等诉求,始终是以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个体单元及其特殊性为关切,全面考虑到人的竞争性需求及其紧张性问题,因此内在地体现了人民城市的价值,能够引领城市的改革和创新,使各项工作富有理性、弹性、包容性和延展性,最终能够更好地描画城市治理的未来蓝图,更好地推进和落实城市治理现代化。

(韩志明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