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明之美看东方|妇好墓文物初现上博,“宅兹中国”布展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2-07-25 19:16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布展现场。 编辑 陆林汉(02:28)

上海博物馆本周将迎来重磅考古大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今天(7月25日)下午,上海博物馆正在进行最后的布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探访了布展现场,目睹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妇好鸮尊、跽坐人形玉佩等三件文物开箱布展。

该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个特展,将展出200余件(套)夏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汇聚了众多河南考古出土的重磅展品。

镶嵌绿松石神兽(春秋晚期)布展现场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办,汇聚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单位的重要馆藏。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介绍,此次展出的展品来之不易,基本都是河南各馆的重要展品,很多是从他们博物馆的中心展柜上撤下的展品,非常值得期待。”

“这次展览聚焦夏商周这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选择跟河南省合作是因为河南是夏商周时期最核心的区域,三代都城皆建立于此。”陈杰说,从考古发现来讲,河南省也是中国考古发现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它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源地,也是涉及考古新发现最多的省份之一,足见中原地区对于我们重建过去历史的重要意义。

河南省境内主要夏商周遗址分布图

“我们希望通过上博这一平台,通过文物的展示和传播,告诉大家中国文明的源起,中国过往的考古成就和发展历史。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的目的之一。”陈杰说。

展览现场的“蟠螭纹盖鼎”

此次展览位于上海博物馆一楼的一个大展厅。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多数文物已经稳妥摆放于展柜内。今天下午将开箱布展的是妇好鸮尊、镶嵌绿松石神兽、跽坐人形玉佩三件重磅文物,其中两件出土于著名的安阳小屯妇好墓。

“妇好鸮尊”布展图

“妇好墓的发现,对于整个中国考古来讲都意义重大。”陈杰说。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现其完整墓葬,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贝壳等。妇好墓出土的器物异常精美,如工艺精湛的小玉人、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等。在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中,有多件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妇好鸮尊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青铜器,文物器身口下内壁也有铭文“妇好”两字。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高45.9厘米,口长16.4厘米
1976年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鸮为站姿,昂首,圆眼,宽嘴,小耳,高冠,挺胸收翅,两足粗壮,与宽尾共为支撑。鸮头后开一半圆形口,上置盖,鸮背部铸鋬,鋬首饰兽头状,面中部及胸前各有扉棱一条,通体满花,饰有兽面纹、夔纹、蛇纹等,并以雷纹衬底,盖前端有一尖嘴立鸟,后有一拱身卷尾的立龙。器身口下内壁有铭文“妇好”两字。

这件鸮尊为站立的鸮鸟形态,栩栩如生,融写实与夸张为一体。纷繁复杂的器表纹饰,使整个器物显得凝重、威严,体现了这一时代青铜艺术审美观念。“古代的鸮是指猫头鹰这样的一个形象,商代鸮的形象在青铜器、玉器里都有很多展现,它的工艺特点非常精美,体现了当时青铜器制造高超的技艺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当河南博物院在评选九大镇院之宝时候,把它列为其中之一。”陈杰说。

妇好墓中出土多件青铜器上有“妇好”铭文,可作为证明其身份的实物佐证,此次上博将展出十几件妇好墓出土青铜器。

同时妇好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布展中的“跽坐人形玉佩”(商代晚期)

此次布展的另一件重要文物“跽坐人形玉佩”也出土于安阳小屯妇好墓。我们平时在图片上看它,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大的玉雕,近距离观看才发现原来它非常小,可以用“手可盈握”来形容它,而正因为小,更能凸显它的精巧。细看这件圆雕人物呈跽坐状,双手扶膝,两臂略内弯。额头宽阔,臣字眼,蒜头鼻,口部微张,头顶留短发一周。据上海博物馆策展部副主任褚馨介绍,这件圆雕人物的坐姿非常独特,是跽坐,即两膝及小腿贴地,脚跟托承臀部,上身直立,是商代非常重要的坐姿模式。目前出土的商周时期的人物形象中,圆雕器物大多都采用了这一姿态。

跽坐人形玉佩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高5.6厘米,宽2.8厘米
1976年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青玉制,玉质莹润,圆雕。人物呈跽坐状,双手扶膝,两臂略内弯。额头宽阔,臣字眼,蒜头鼻,口部微张,头顶留短发一周。着衣,长袖窄口,后领较高。玉人颈下与后脑有一小孔相通,身下两腿之间也有一孔用于佩带或插嵌。
跽坐,即两膝及小腿贴地,脚跟托承臀部,上身直立,是商代非常重要的坐姿模式。目前出土的商周时期的人物形象中,圆雕器物大多都采用了这一姿态。

“妇好墓共出土了755件玉器,说明妇好是一位非常爱玉之人,其中出土玉人有10几件,而圆雕玉人就只有区区几件。” 褚馨说,此次展览上博专门为其定做了支架。布展现场,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其妥当放置于特制支架上,等待开幕时迎接观众。

镶嵌绿松石神兽(春秋晚期)布展现场

此次布展最繁琐最细致的一件文物当属春秋晚期的镶嵌绿松石神兽。据陈杰介绍,由于这件文物是龙首,虎身,所以学界很难为其准确命名,通常就叫它“神兽”。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神兽造型奇特,制作精致,为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龙张口,吐舌,龙首上又有六条龙……神兽身上镶嵌绿松石,图案有龙、凤鸟、虎、云纹、涡纹等。龙、凤鸟、虎的形象生动。由于神兽造型繁琐,器身分成了四个部分,工作人员现场细致拼搭近半个多小时,才完整呈现其造型。

镶嵌绿松石神兽 春秋晚期(公元前570年—前476年)通高48.0厘米,长47.0厘米,宽27.0厘米
1990年淅川徐家岭M9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龙张口,吐舌,龙首上又有六条龙。其脊背上有一方座,座上又有一只奔驰状的兽,卷尾,口衔一条蛇形龙的尾部。蛇形龙昂首,头上有三只角,吐舌,躬身。神兽身上镶嵌绿松石,图案有龙、凤鸟、虎、云纹、涡纹等。龙、凤鸟、虎的形象生动。神兽造型奇特,制作精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这件文物1990年出土于淅川徐家岭墓地,共出土了两件,算是一对。“它的具体功能,大家也都在讨论,这种龙虎造型的器物本身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我们知道楚文化里面对于巫术比较信任,所以神兽的这种形象也可能跟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关系。”陈杰说。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展期为7.30-8.30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高16.5厘米,宽11.0厘米  1984年二里头遗址ⅥM11出土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这次我们还将展示其他镶嵌绿松石的文物,比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非常有名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实际上这也是夏商周时期非常成功的一个工艺,体现了当时重要的工艺特征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布展现场的“司母辛觥 ”

此外还将展出商代晚期的司母辛觥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晚期金腰带饰 、商代晚期的刻辞卜甲、春秋中期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青铜器(九鼎)等重要文物。上博方面表示,更多精彩文物将留待开幕当天再为大家揭幕神秘面纱。展览将于7月30日展出至10月23日。

布展现场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