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是“中伏”第一天!

2022-07-26 1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自7月16日入伏以来

湖北省的雨水一波接一波

高温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7月23日我们迎来了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

自7月24日起

高温便开始“收复失地”

昨日我省一大半地区的最高气温

升至33℃以上

鄂东和鄂西有31个县市

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最高在房县38.9℃

7月25日6时23分,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明两天,除神农架和恩施西部以外,我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其中十堰,武汉,黄石,咸宁,鄂州等地可达37~39℃;后天中东部高温仍将持续,请注意防范!

截至上午10:00,

我省已发布70余条高温预警!

今天(7月26日)

我们将迎来中伏

民间说得直白:

热在中伏

文人墨客写得婉转: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summer

今年的中伏挺长,一直从7月26日持续到8月14日,足足20天。

在“三伏”中,中伏的“变数”最大,时而10天,时而20天。这跟三伏的计算方式有关。“夏至三庚便数伏”,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初伏的时间是固定的,为10天。末伏则是从立秋过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计算,通常也是10天。

“夹”在初伏和末伏之间的中伏,只能是“身不由己”。简单来说,立秋的时间决定了中伏到底是“常规版”还是“plus版”。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持续10天中伏是“常态”。事实上,长达20天的中伏才是“主流”。

自2011年至2022年,仅2012年和2014年这两个年份的中伏为10天,其余年份的中伏均为20天。自2015年以来,今年是我们经历的连续第八个“plus版”中伏。

刚刚!湖北省气象局

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

预计8月10日前

我省降水总体偏少,高温强度大

局部将达40℃以上

你准备好迎接“烤验”了吗?

灾害风险提示

预计,8月10日前我省将出现阶段性高温情况。其中,25—29日,中东部最高气温35~38℃,西部32~36℃;7月30日—8月5日,高温强度和范围将达到本轮高温天气之最,大部地区36~39℃,局部40℃以上;8月6日以后,高温略有缓和,大部最高气温33~36℃。至8月10日,35℃以上高温日数东部可达13~15天,西部9~11天。

这次高温天气强度大、降水少、持续时间长、强对流天气较多、至灾风险高。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做好盛夏期间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防范高温热浪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加强风光水电利用和电力科学调度,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

二是要防范局部短时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特别是27—29日,中西部有中雨、局部大到暴雨,要重点防范突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三是要防范高温少雨对农林业带来不利影响,鄂东地区特别是鄂东南气象干旱可能发生发展,要科学调度水源确保生产生活和农林灌溉用水安全,同时要做好季节性森林防火工作;

四是要加强高温期间安全管理,严控户外作业、严防暑期溺水。

广大群众要密切关注气象台短时临近预报,减少高温酷暑期间外出活动,避免高温对人体健康不利影响。

省减灾委办公室 省应急管理厅

2022年7月25日

中伏炎炎,令人烦闷

用火用电,易生祸端

平安度夏,切不可疏忽安全

↓↓↓

为做好高温天气消防安全工作

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发布高温安全提示

内容如下:

一、注意电器设备安全。夏季高温,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占比较高,空调、冰箱、电风扇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频率增加,电气设备线路存在超负荷运转现象,容易因电源绝缘层损坏短路打火,或者电器电机进水受潮短路等原因发生火灾。要选购合格电器产品,注意电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通风、散热,防止因元器件受潮腐蚀或温度过高引发火灾。空调、电风扇等电器设备不宜长时间使用,离人时应及时关闭电源。

二、注意燃气用具安全。进入夏季,燃气安全事故多发。要选用合格的燃气灶具、气瓶及配件,有条件的建议安装燃气自动报警、自动切断和熄火保护装置。不得擅自拆改燃气管道和设备,不得将使用燃气的房间住人或堆放杂物。使用燃气时应打开门窗通风,并现场留人看护。使用燃气后应及时关闭管道和气瓶、灶具阀门开关,定期检查燃气胶管是否老化、松动。发现燃气泄漏时,要迅速切断气源,及时开窗通风,不要触动电源开关、使用明火或者在燃气泄漏现场拨打电话。

三、注意蚊香使用安全。夏日夜间,使用蚊香驱赶蚊虫现象普遍,蚊香阴燃时火点最高温度可达700至800摄氏度,稍有不慎极易引燃周边蚊帐、衣物、纸张等易燃可燃物品。在驱蚊时应注意将点燃的蚊香放在金属支架上,并远离易燃可燃物品放置。使用电蚊香时要注意用电安全,用完及时断开电源,防止因长期通电“干烧”引发火灾。

四、注意车辆使用安全。炎炎夏日,机动车辆长时间超负荷使用,发动机油污严重,加之极端高温天气以及发动机舱通风不畅等原因,容易导致机动车辆自燃事故发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车辆的日常保养和检修,按照规范要求配备车载灭火器具,不在车内存放和使用降温喷雾(其主要成分为“LPG”即液化石油气),不在仪表盘、手套箱等车内部位放置打火机、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受热膨胀后容易爆炸引发火灾的物品。

五、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受高温天气影响,大型商业综合体、电影院、图书馆、密室逃脱、室内冰雪活动等室内活动场所受到广泛青睐,成为夏季避暑纳凉、休闲娱乐的优先选择。相关场所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统筹做好防疫与防火工作,落实重点部位专人值守,加强日常巡查检查,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防发生火灾事故和拥挤踩踏事件。

六、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受夏季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一些危险化学品受热后易分解,如果通风不良,热量积聚不散,致使温度升高,容易引发自燃起火。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储罐、仓库、露天存放场所安全管理,采取降温等针对性措施,防止因长期高温、压力升高导致储罐、管道等破裂泄漏引发爆炸着火等事故。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火源管控,严禁违章动火,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护。

七、加强施工作业现场管理。夏季气候干燥、昼长夜短,一些建筑施工工地抢工期、赶进度。施工作业过程中,现场易燃可燃物堆积较多,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管理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严禁违规使用聚氨酯等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对动火动焊等作业行为进行审批把关,确保人员持证上岗,严格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原标题:《今天是“中伏”第一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