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0家企业冲刺IPO,锂电行业迎来大爆发

2022-07-29 08: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锂电行业大火!今年以来,已经有30家锂电企业冲刺IPO。

7月13日,天齐锂业(002466.SZ; 09696.HK) 登陆港股上市,发行价82港元,募资净额约134.58亿港元,天齐锂业也成为继赣锋锂业后第二家"A+H”两地上市的锂矿企业。同日,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 688353) 登陆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27.54亿元。

锂电行业缘何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赛道布局了哪些龙头企业?未来又有怎样的前景?

30家企业冲刺IPO ,锂电龙头行业初现

今年以来,锂电产业已经有多家企业冲击资本市场,以此助推产能及技术的扩张和更新。根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7月17日,今年已有30家涉及锂电业务的企业欲登陆A股。其中6家企业已成功上市;24家企业正处于IPO冲刺进程中,其中包括3家已通过上市委员会审核,6家已提交注册或注册已生效,5家正处于问询阶段,7家刚刚完成招股说明书的递交和受理。另有3家中途离场,已中止审核。

从IPO招股书看,30家锂电企业预计募集的资金达293.63亿元,实际上已登陆A股的5家锂电企业纷纷超募。比如,华盛锂电欲募集资金达7亿元,于7月4日完成募资达25.74亿元。再如,腾远钴业预计募集21.98亿元,实际上募集的资金接近55亿元。

经过二十年发展,锂电池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资料显示,在锂电池产业链中,上游为锂、石墨以及稀有金属矿等原材料;中游为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供应商,中游末端为电池制造商,它们将上游原材料制成不同规格产品;下游为产品应用终端,依照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及储能三大类。

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锂电行业在产业链的各个链条,已经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且这些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业绩表现亮眼。

在隔膜领域,湿法隔膜领域龙头企业上海恩捷7月13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盈利19.96亿元到20.76亿元,同比增长90.06%到97.68%,创历史新高。恩捷股份今年一季度净利润9.16亿元。据此计算,第二季度公司净利润约为10.80到11.60亿元,同样创单季度历史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海恩捷出货量市场份额为31.38%,排名第一,2020年并购苏州捷力后,其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公司湿法锂离子隔膜产品的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LG新能源和比亚迪(002594.SZ)等主流锂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恩捷股份今年5月与法国ACC签订合同,约定在2024年至2030年供应约6.55亿欧元(约合44亿元人民币)的锂电池隔离膜产品。

在上游锂矿领域,“前任锂王”天齐锂业去年引入了战略投资者IGO后,天齐锂业已将负债率从2020年底的82.6%降至60%。今年第一季度,天齐已将负债率降至51.5%。在锂产品量价齐升的助力下,天齐锂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5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481.41%;净利润39.36亿元,同比增长2263.40%,大幅扭亏为盈。

在锂电负极领域,7月13日,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龙头企业杉杉股份公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到17亿元,同比增加111%至124%。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景气,负极材料业务下游需求旺盛,公司持续加强与战略客户的紧密合作,头部客户加速放量,叠加公司包头二期新产能顺利释放,负极材料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

在电解液领域,电解液添加剂龙头华盛锂电在2021年也迎来了业绩爆发。年报显示,华盛锂电2019年-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3亿元、4.45亿元和10.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0.78亿元和4.2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38.81%。华盛锂电预计,2022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8.19%-91.92%。

在动力电池领域,动力电池大哥宁德时代在去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营收486亿元,同比增长153%。宁德时代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

一级市场不甘示弱,上海企业备受瞩目

锂电产业与新能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绿色经济与“双碳”战略愿景下,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减碳是重中之重,锂电池可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作为协同能源变革与汽车变革之间的桥梁,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将迎来爆发期。上海作为我国锂电行业的“桥头堡”之一,更是发展迅速。

根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在一级市场上,今年以来,有5家上海锂电企业相继完成融资,它们分别是恩力动力、如鲲新材料、乐驾能源、杉杉锂电和顶皓新材。

                                        上海锂电企业今年上半年融资情况

从融资阶段来看,完成A轮(Pre-A轮至A+轮)的企业最多,共计有3家,分别是恩力动力、乐驾能源和顶皓新材。其次是战略融资,共计有2家,分别是如鲲新材料和杉杉锂电。

从融资金额来看,5家企业融资总金额超34亿元人民币。其中最高的一家是杉杉锂电,完成30.5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比亚迪、昆仑投资、宁德时代、杉杉股份和问鼎投资。

杉杉锂电成立于2014年,坐落于上海临港新片区,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炭素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是上市公司杉杉股份重要的业务之一。2021年,杉杉锂电实现营收41.8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1亿元,占杉杉股份净利润17.99%。

其次是恩力动力,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超2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微光创投、博润资本和日初资本等。

恩力动力成立于2019年,注册地位于上海嘉定,是一家专注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创新型企业,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设有研发和制造中心。公司拥有由中美日15位博士和数十名硕士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在电池和高科技产品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及产业经验的国际化团队。凭借多年研发积累的关键材料核心技术,以及独特差异化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恩力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解决锂电池安全性方面的历史性难题,并力图在国内营造完善的固态电池产业链。

从所属区域来看,浦东新区最多,共计有2家;金山、嘉定、崇明区各有1家。其中,如鲲新材料位于张江科学城。

如鲲新材料成立于2016年12月,是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中一家集市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有机化学品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如鲲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浦东新区重点科技创业企业等,并已获得多个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已申请专利47件,其中国内41件,国外巴黎公约6件,国内授权发明10项,国外(日韩)授权发明2项。

从所属区域来看,顶皓新材就在前不久(7月5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长兴金控独家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长兴智能生产基地的投产。

顶皓新材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位于上海金山,是一家长期致力于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高端功能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企业。目前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电池正极材料集流体、隔膜以及氢燃料支撑膜、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等。

另外,还有一家新能源公司乐驾能源也同样于今年3月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清新资本。

乐驾能源成立于2015年,注册地位于上海崇明,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力、锂电池应用、储能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出行行业。

资本加持下,群雄逐鹿,锂电赛道未来将挤进更多玩家。同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与政策的推送也将继续助力锂电的提升、质的飞跃。

政策相继扶持,市场规模将超三千亿

我国锂电池行业的起步开始于比亚迪。1998年比亚迪进入手机锂电池市场,凭借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和技术改造后形成的成本优势,比亚迪的电池价格可以比日本三洋平均低40%。由此比亚迪产能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陆续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主流手机厂供货。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日期的临近,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走进“快车道”。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两轮车市场、储能市场均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度,三大市场同时也带动了锂电产业链的崛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受市场需求度影响,扩产和布局速度不断加快。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锂电池电芯设备规模为792亿元,同比增长48.9%。随着电子产品迭代、新能源汽车强势发展以及政府对于提高节能环保要求,锂电池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预测未来4年是锂电池设备需求高速增长期,2022年将达到千亿级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2990亿元。

对于赛道的火热、市场规模的扩大,多家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是受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企业加速产能扩张,市场对锂盐的需求不断攀升,且锂盐产品价格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所致。

上海一家早期硬科技投资机构合伙人表示,尽管材料价格高涨,锂电项目却在涨价声中如火如荼地开展。锂资源的成长性很明确,‍‍行业格局非常稳定,但因为锂资源不能凭空变出来,‍‍投入门槛,行政门槛都非常高,几乎不太可能被颠覆。

同时,政策的支持也是另一大原因。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支持锂电产业以及下游应用市场即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发展,相关政策为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上海,2021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 2025 年)》显示,到2025 年,上海要实现产业规模国内领先,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 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 以上。

长期来看,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方向不变。强大的工业,始终是一个制造业强国的底层支柱。二十年间,市场的变换、政策的布局和无数企业的起落浮沉交相辉映。随着更多锂电企业迈入资本市场,叠加头部电池企业深度绑定,属于锂电池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行业竞争格局或将出现变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