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你火热的熔炉里,青春百炼成钢!

2022-08-01 10: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山河无恙

有你皆安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每年都有中石大学子

携笔从戎 光荣入伍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中的一位

他,就是侯同回

侯同回,男,汉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2021届毕业生。2016年9月入伍,服役期间,表现优异,成绩突出,曾获“优秀新兵”“优秀义务兵”“嘉奖”等荣誉。2019年,担任国庆群众游行“艰苦奋斗”方阵总教官,获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个人”称号。从大学生到战士再到方阵教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任务,同样的是面对责任与使命时的“艰苦奋斗”和“百炼成钢”。

藏在心底的英雄梦

侯同回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并不富裕的生活让他早早地学会了自立自强,也让他从小就对军人那种刚强无畏、担当使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军旅梦在这个少年的心中悄然发芽。“男孩子嘛,多少有点军人情结。”简单的话语背后是自然萌发的初心,是一种对英雄与光荣的朴素的向往。

2015年9月,侯同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生活,他逐渐适应了大学校园的节奏,但他不甘于此。他希望在部队的大熔炉中历练自身,让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早日担起青年人的那份责任。2016年9月,侯同回毅然决定参军入伍。到军营里历练,是他慎重考虑后的决定,也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这条路很苦,但我觉得青春总要勇敢一次。”回想起当时的毅然决然,他说自己从未后悔过。

军营铸精钢

入伍后,侯同回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某部。服役期间,他并没有因为“大学生”的身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加倍努力训练。

新兵期间,为了叠好“豆腐块”,他早晨四点多就起来,一个人不断地练习;为了提升体能,本不强壮的他,每天晚上总要比同年兵练得时间更长,睡得更晚。“认定目标,追求优胜不撒手。”这是侯同回的信念。经过不断打磨,他身上的书生意气渐渐淡去,军人的形象逐渐定格。单双杠、400米障碍、五公里越野成为了他的强项,侯同回真正实现了从一个大学生到一名合格战士的初步转变。因为其优秀的表现,侯同回被教导大队评为“优秀新兵”。

下连后,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他比别人担起了更多的责任,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作为一名基层连队战士的同时,他还兼任机关政治部宣传处的工作。白天,与连队战士们一起训练、执勤;晚上,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机关政治处工作,主编单位报纸。即便如此,在全单位的体能考核中,侯同回依然名列前茅,多次获得第一;其主编的报纸也获得领导与战士们的一致好评。

持之以恒,奋力拼搏,两年间,侯同回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优秀义务兵”、“嘉奖”各一次。他回忆道:“陕西渭南的群山之中,有着我和战友们的岗位。夜深,可以听到大山的静谧。略显寂寞的守望恰好是一服良药,可以用沉静治愈浮躁的心。”精钢淬火,在部队的熔炉里,热火朝天的训练和静静的守望让侯同回沉下心,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这份沉淀也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退伍归来再起航

两年的军营生活如白驹过隙,侯同回告别了曾经共同奋斗过的战友,重回学校,拾起书本,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两年没接触课本,刚开始学习他就碰到了很多困难。但两年的军旅生活让侯同回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却步,“身处军营,命令即是任务;重返校园,学习即是战斗。”怀揣着这样的信念,侯同回保持了军营中养成的“凡事争先”、“力争上游”的意志品质,每天早晨六点多,当大家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已经到达了教室。课后,他也经常主动和同学们交流,聊生活近况,讲军营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习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在狠抓学习的同时,侯同回始终牢记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积极加入学校的国防教育协会,与和他一样的退伍大学生士兵组织、参加军事定向越野赛、军旅风采展示、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让同学们在校园里真切地感受到军旅生活的激情。2019年6月,他与社团成员代表学校在首都高等学校拓展运动会上奋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并取得“文体先进个人”称号。他们还担任中石大附属小学国防教育课的老师,为孩子们普及国防知识。“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传承。”侯同回说。

每年征兵季,侯同回和伙伴们都会协助学校武装部,面向各个学院开展征兵宣讲,通过自身经历激发同学们的参军热情和爱国情怀,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之重任肩上扛

2019年10月1日,侯同回有幸为举世瞩目的国庆大典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19年7月,侯同回接到任务担任国庆群众游行第八方阵训练总教官。那一刻,两年军营时光如幻灯片般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沉寂许久的热血开始澎湃,曾经的激情重新被点燃。“时刻准备着,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的战场。”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尽管此时他还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实习等等现实问题,但他心中始终有个信念:不能辜负国家和学校对退伍大学生的信任和期望!面对着由2000余名中石大师生和来自北京各地方的工农代表组成的方阵,侯同回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虽说在军营曾经带过队伍,但人数如此之多的队伍他还是头一回遇到。

白天,他来回穿梭于各个中队之间,这个中队刚带完,汗都还没擦干,又立马赶往下一个中队。“要让队员过得去,教官首先得过硬”,队员解散后,他与其他教官开始对自己进行“特训”,踏着音乐节拍在操场上从南走到北,从北走到南,一遍不行再来一遍。晚上,针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与训练组不断修改优化训练方案,常常讨论到深夜才回到宿舍,躺上床就直接睡着了。人员多、时间短、任务重,但越是这样,他们的干劲儿越足。

2019年10月1日凌晨,坐在通往长安街的大巴车上,侯同回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从6月到9月的118天,从中石大到天安门的42公里,时间可以用钟表计算,距离可以用脚步丈量,但他们收获的记忆和成长却无法用任何东西衡量。当晨光洒满长安街,他与其他教官一起,和所有方阵成员一道,走过天安门。这一刻,他也成为了第八方阵的普通一员。看着身边的老师、同学们热情地欢呼挥手,用沉稳、自信的步伐徐徐前行,他知道,他们成功了。他和团队,向祖国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侯同回个人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国庆大典过后,侯同回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后期的宣传活动中。他加入宣讲团,宣讲稿写了二十余版,就是为了将大典背后的故事真真切切地还原在同学们的面前。他先后在校内和辽宁、新疆等各个高校进行宣讲交流,声情并茂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讲述自己参与群众游行的历程,重现国庆重大活动背后的感人瞬间。他用质朴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诉说着青年学子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激动和自豪,充分展现了首都师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生动表达了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真挚情感,集中宣示了新时代青年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矢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忙碌充实,无愧光阴”。毕业后,侯同回选择投身新疆,扎根基层,锻炼自己。“男儿当自强”的信念始终是他人生中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方向,指引他实现更大的理想!

向有着同一个名字的中石大人致敬!

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海报来源于人民日报

采访:黄梓宁 韩子瑶 王佳欣

编辑:魏志博

责任编辑:苏汝婷

审核:李丽平 刘志庆

入围数是去年3倍,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再创新高!

手绘,授课,直播带货,在总书记命名的这个小镇,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优秀班”,收获不一般!

新华社专稿致敬:他把执著一生的学科推向世界

虫子,鱼,壁虎……这些搞油的中石大学子带着“动物军团”捧回了一堆奖!

致敬!

原标题:《在你火热的熔炉里,青春百炼成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