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里巴巴公益宝贝&扬帆捐书计划-种子阅读指导师培训 | 陈翠红老师的阅读故事

2022-08-01 17: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陈翠红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戴家埔乡河下小学教师

致力于将阅读公平带入村里孩子的世界

■请说说您与扬帆结缘的故事

2021年10月武汉的扬帆乡村教师培训是我与扬帆正式的线下相遇。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扬帆用实际行动让我们这些大山里走来的教师感受到了支持的力量。不论是董尚元老师的阅读导读导写课堂体验,还是水心老师关于“双减”背景下的儿童阅读分享,都让我对自我阅读和带着孩子们做阅读有了新的行动方向。培训期间认识了最早一期参与扬帆种子阅读指导师培训的凤凤和灵芝,听她们分享学习课程后在自己学校班级实践所学的各类阅读活动,令我十分向往、羡慕。我便时常关注扬帆公众号的推文,期待可以早日报名成功。六月看到03班开启报名的文章我可激动了,报名前我先后请教了好几位前几期的师哥师姐,反复修改自己的报名资料才上传。终于我入选了,六月底再一次和扬帆一起踏上了赋能之路。有话说,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阅读的路上,我愿做一个花婆婆,让阅读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愿做一只萤火虫,用自己微弱的光去照亮更多的乡村孩子。

■扬帆种子阅读指导师培训已经启程第4周了,旅程过半,您有哪些收获?

水心老师说:“阅读是教育的起点,真正的阅读能力是理解,是理解世界的能力。”我们在为未来教育孩子,为未来培育人才,只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理解了世界,才可能去适应世界,甚至于改变世界。在这四周的课程里我们已经学完了《犟龟》《疯狂星期二》《影子人》《青蛙与蟾蜍》《晴天有时下猪》《风鞋与火鞋》《好心眼巨人》《青鸟》这8本书。关于收获我想分为下面几点来分享一下:

1.关于梦想、坚持、和自我改变:在《犟龟》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只要你肯付出,你肯努力,你将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抵达美好的庆典。那和孩子们读这本绘本的时候可以多文本共读,以“乌龟”为话题进行讨论阅读。从孩子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乌龟谈起,再认识犟龟陶陶,还可以看看动画片《功夫熊猫》片段中的智者化身乌龟大师。带着孩子们试着说一说“乌龟慢吞吞“的好在何处?不用多深刻,三年级的孩子有自己完整的观点与理由即可。

2.头脑风暴与想象力:《疯狂星期二》与《晴天有时下猪》是可以联系写作训练来阅读的。当然,听说读写中读最重要,而这两本书中前一本重在读图画中的无形文字,后一本重在读文字中的荒诞元素。前一本用来和孩子们训练看图说话能力,例如飞蛙们与大黄狗相遇惊险相遇和三个纵向横切面表示时间事件发生变化的画面。这些都是语文写话训练中常出现的题型。我们在带着孩子们阅读中可以自行提炼题目,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中锻炼语文能力。《晴天有时下猪》是很好的日记应用文教学文本,加上引发孩子们丰富想象力的创写,写给明天的日记,无限想象的美好、有趣、好玩、搞怪、荒诞......的日记,它是每个孩子的白日梦,如此哪个孩子还会厌倦写日记呢?《好心眼巨人》我学到关于接近联想的使用方法。进行接近联想首先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对某种事物相对熟悉而言。那么在书中在写坏巨人吃人豆子时作者用了接近联想的手法,列举了很多种人豆子有不同的味道。比如巴拿马人豆子有很浓的草帽味道、泽西人豆子有毛线衣的味道等……读起来非常有趣!这样的接近联想,可以用在语文阅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我国地大物博,每个省份每个市区甚至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性食物和事物。那只要一想到某个地方的话,他就可以跟当地的人联系起来。例如,关于吃喝的:北京烤鸭味的北京人豆子,酸爽螺蛳粉味的柳州人豆子,青岛啤酒味的人豆子,江西米粉味的人豆子。关于地域技能性的人豆子:会驯服烈马的新疆人豆子,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豆子等。我们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接近联想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地域文化的常识普及。帮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和想象力联系起来创编,是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3.传统文化与快乐读书吧之文本关联:《影子人》是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剪纸技艺的书籍载体。微课中通过手影游戏开启故事阅读第一关,让儿童通过手影猜一猜展示的常见人物动物代表。能快速引起孩子的注意和好奇心,这是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事物中与书本建立起联系。一二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课文也很多,包括读书吧推荐阅读金波的《一起长大的玩具》都有关于传统节日、儿时经典游戏、自制玩具的内容。那么这里我就想到可以用“游戏、节日习俗”为主题去组织孩子们学习。在教完精读课文后进行班级或小组内群文阅读,和孩子们一起重温童年经典游戏,玩一玩、做一做、分分类都是很有趣的活动。

4.桥梁书《青蛙和蟾蜍》与《风鞋与火鞋》:这两本书学习完后我觉得前者是一套“傻傻”的却又充满智慧的书,后者是一本幽默又充满温馨的书。青蛙和蟾蜍的友谊简简单单且很有默契,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与他俩这种性格相似的朋友。这一套帮助孩子从“图像阅读”转入“文字阅读”的桥梁书,很适合班级共读去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阅读。阅读延伸活动可以是排演课本剧,像青蛙一样为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准备一份惊喜。而风鞋老爸与火鞋儿子的流浪之旅可以在家长会上和每一位家长分享,看看乐观聪慧的老爸如何陪伴自卑不完美的儿子接纳自己、找回自信成为自己。我预想是可以在开家校分享之前带着孩子们先读一读此书,通过猜读策略、片段赏读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归纳出自己所看到的风鞋老爸的特征去与自己的老爸做比较,写段话给自己的爸爸,或者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好爸爸。相信有心去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父母,经过这样的活动都会愿意捧起这本书学习育儿妙招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会讲故事而非讲大道理的大人。

■您谈到曾组织过班上孩子用课本剧排练寓言故事,那么我们正在读的剧本《青鸟》,对此有哪些帮助呢?

《青鸟》中学到和小说相比,剧本有六大特点。其中第2点:有人物服装设计,让我明白剧本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递给观众信息的。那么服装也是表演的一部分,所以剧本在开头有人物服装设计的文字部分,让读者,演员以及导演可以了解到每个人物代表的性格,饰演的角色,以及用什么样的服装去展现他所饰演的人物。这里启发我之后在带着孩子们排演课本剧时,可以尝试和学生一起去通过自己的人物理解来设计标志性动作、动手制作代表性服饰、道具等。第5点特点是有角色分工,有文字对表演进行提示。这也就是小说和剧本之间服务对象不同的原因。剧本需要为剧组、导演、演员,场务,道具、旁白等服务。所以剧本创作更加细致,面面俱到。那这里结合课本剧排练就相当于班级集体活动分工合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会做、爱做、用心能够做好的部分。既不会有边缘生无法参与的尴尬,也不会仅仅突出一个主角,因为每个人都是课本剧表演的一部分。

■有人说:“其实读书就是读自己”,您认同这句话吗?在我们阅读的书籍中,您觉得那个人物和您有相似之处。

“读书就是读自己”这句话我是赞同的。我们内心的丰富来源于对知识的汲取和在阅读土壤中的培养滋润。鲁迅先生说,每个人都可以在他的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曾经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或者是你没有见过的那个隐藏起来的自己。我们在翻开一本书阅读的时候,都可以用生命去体验,去精神经历书中的故事,总会有一点质的变化在慢慢发生。

本次的绘本《犟龟》我读起来就很有意思,读完整个故事我发现自己和陶陶有相似的经历。我现在也正享受着自己坚持上路后遇到的最美丽的庆典——此次扬帆种子阅读指导师的培训,是“真诚热闹”的学习共读氛围啊。于是我决定开始“上路”走出舒适圈探索,包括后面我在班级中坚持带着孩子们去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心智素养练习等都是我之前工作中没有涉及过的领域,像是陶陶完成它从乌龟洞(舒适区)到狮子洞(未知区)一路上生活的彻底改变。中途的方向错误,行进缓慢,招其他动物非议嘲笑都让我有所共鸣,分析陶陶的目标与行动过程中的打卡我更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都是在用意志力弥补时间上与速度的缺陷。在后台采蜜时我偶然发现了自己两年前的阅读打卡内容“写给未来的自己的信。”读起来很治愈,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如陶陶一般一直坚持在上路。虽然有怀疑,有犹豫,有迷茫,但最终还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最后我在信中说:大雨只能延迟我到达的时间,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祝自己一切都好。是呀,现在的我不正是因为这些年的初心如旧,才幸运入选了扬帆种子阅读指导师的培训吗?《犟龟》中这句话我很喜欢:“虽然很慢,却一直没有停下。”这很符合我从教入职以来的自我成长状态。犟小龟犟小鬼陶陶说:上路了,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有了目标我们只有上路,才有实现愿望的可能。作为教师的职业通病,我们常常有试图说服别人的习惯。殊不知,这正是很多痛苦的根源,因为这个过程通常以令你备感受挫而告终。如果能换个角度,把时间精力用来说服自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工作上有时难免看不到光,但我们可以把自己变成那道光。只要自己愿意,没有什么能将你困在原地。未来还是要带着“阳光和书籍”前行的,即使很慢,这一次起,我不再会停下了。遇见美好的庆典,是坚守初心,是一直在路上。一切美好都在悄悄的发生,抵达本身就很美。

“公益宝贝”起源于2006年,是指阿里巴巴平台上带有公益相关标志“

”或者“

”的宝贝,是阿里平台公益中商家参与度最高的项目之一。卖家自愿把店铺里正在出售的商品设置成“公益宝贝”,同时设定一定的捐赠比例,并选择公益组织或项目。商品成交后阿里平台会按照卖家设置的比例捐赠一定数目的金额给公益组织或项目。

点击链接,一起聆听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网易云音乐联合出品,李晓林先生作词、郭思达先生作曲、王晰先生演唱的《一个都不落下》乡村振兴公益歌曲。

原标题:《阿里巴巴公益宝贝&扬帆捐书计划-种子阅读指导师培训 | 陈翠红老师的阅读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