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侨居在希腊,她带着华人志愿者救助难民

2022-08-03 1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Superhat 故乡与世界

爱琴海旁,有许多华人侨居在这个以蓝白色建筑闻名的国度——希腊。但与人们普遍认知中的海外华人形象相去甚远,在希腊有一批华人主动当起志愿者,前往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伸出援手。这其中就有陈雪艳,她是首批在希腊华人圈子里发起难民救助的人,也是纪录片《芳舟》的主人公,她与1516华人志愿者团队的队员们一起在希腊传递这份来自中国人的博爱。我们采访了陈雪艳与《芳舟》导演王申,在一次次救助背后,我们感受到华人志愿者们无私的爱。

——编者按

每年夏季是希腊山火的高发期,许多侨居希腊的华人聚居于山火易发的雅典城北部,据近期报道,山火甚至造成部分华人住宅受损。

而在灾难之外,还有一些旅希华人主动成为志愿者,协助、走访受灾居民,走进灾区给大家送食物和物资。

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做志愿者,花自己的钱、拿出自己的物资帮助别人,这样的一种形象,离一般人对海外生活的认知比较远。

例如在疫情期间,演员吴彦祖在海外做义工,就仍然被当作新鲜事而广为传播,尽管他本人并不觉得这是多了不起的举动,但也控制不了这件事让他在国内又“狠狠圈粉了一把”。

希腊莱斯沃斯岛,华人志愿者在爱琴海边救助难民。

“来到希腊我开始反省自己,我不能只知道赚钱,不知道回馈社会。”在纪录片《芳舟》中,已定居在希腊的陈雪艳,是希腊华人志愿者行动的一位旗手。早在2015年,她曾在希腊的华人圈子里首批发起难民救助。青年导演王申在这一行动中全程跟拍,超过300个小时的素材成就了他的这部纪录长片作品。

从2018年到今年,从北京到成都,《芳舟》时不时与一些观众见面。但故事的主人公陈雪艳并不知道,自己在六年前的一腔热血,会在希腊和中国同时播下一些孕育着博爱精神的种子。

逃亡之人,夺命之海

六年前,陈雪艳第一次看到了一个人一生中所可能遭遇的最悲惨的场景。

2015年的12月,一个寒冬的黎明,在离土耳其仅10公里的莱斯沃斯岛,爱琴海丢失了它的静美。橡胶救生筏远远驶来,在狂风和海浪中剧烈摇晃,挤在一起的几十个叙利亚人被笼罩在黑暗、悲伤和惊恐里。其中一只橡皮艇失去平衡,人全掉进海里,岸边各路救援队的潜水员立刻游过去营救,一起扶着橡皮艇到岸边。

“太震撼了,我的心在哭泣,眼泪止不住的流。”陈雪艳看着他们一点点靠岸,看到上岸的叙利亚人死里逃生之后,脸上恐惧的神情,听到孩子们惊恐万分的哭喊,这一切直催她泪下。

陈雪艳在爱琴海边。

这是陈雪艳出国打拼三十年里没亲眼见过的情景,这让她再次想起几个月前的报道,那个溺亡后被冲刷到海滩上的叙利亚3岁男孩。

那是叙利亚人进入希腊的另一条路线,从土耳其旅游胜地博德鲁姆到希腊东南部科斯岛仅5公里,死亡的3岁男孩来自一个四口之家,剧烈的风浪和临阵脱逃的“蛇头”,让这个家庭失去了一位母亲和两名幼童。

从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到2015年极端组织“YSL国”发动袭击,叙利亚居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悠久文明甚至危在旦夕。叙利亚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土,携家带口寻求庇护,往欧洲去,几乎是叙利亚人的一致方向。

而进入欧洲,从地理上看,仅须穿过毗邻国土耳其抵达希腊。因此,在2015年,环爱琴海各个边境口岸,都可以见到难民登陆。

“他的家园没有了,他的房子被炸了,再留在那里,他的亲人就要失去生命了,不跑怎么能行啊?”

爱琴海上,叙利亚人像一叶扁舟,随时会被命运吞没。

那一年的5月,陈雪艳当选为希腊妇女会会长。在做会长之前,陈雪艳已经有了要发起华人志愿者组织的想法。

纪录片《芳舟》一开头,陈雪艳出现在父亲的葬礼上。采取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来源于她的忏悔。在定居希腊之前,陈雪艳在保加利亚打拼,她认为后来自己遭遇的挫折包括父亲的去世,都是自己因心高气傲、不懂得回报付出的代价。

异乡漂流,从苦难中找回自己

“我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环境,结果我每天都弄个豪车开着,轻松地挣钱花钱,后面上电视说人家脏乱差,说人懒。”陈雪艳自评在保加利亚那段时间轻狂、无知,“那么你是一个中国人,在人家社会里,你是一个外国人,这给当地人什么感受?”

嫁到希腊之后,陈雪艳也开始反省自己,觉得过去华人可能给人一种只顾着赚钱、不友好也不融入的印象。于是她进入妇女会,在就职仪式现场,希腊妇女会向雅典市政府捐赠3千欧元为公立小学购买图书,陈雪艳承诺妇女会每年至少做二次实事回报当地社会。

叙利亚国内爆发战争之后,大量难民涌入地中海,陈雪艳的希腊丈夫建议她行动起来,发动华人妇女力量帮助难民。

维里亚难民营。

“他说难民婴儿都没奶吃啦,希腊移民总局发了求助信息,中国妈妈帮帮忙吧。”陈雪艳的丈夫是希腊当地的一名资深律师,平时经常跑移民局办事,见到难民扎堆登记的情形,回来就跟陈雪艳说需要给难民里的孩子们准备奶粉和牛奶。他提醒了陈雪艳好几次,第一次尝试做救助的陈雪艳那时候正手忙脚乱,一开始根本没顾上。在他的推动下,妇女会组织以“来自中国妈妈的爱”为主题活动,给难民婴儿捐赠1千多桶高脂牛奶。

在陈雪艳“妈妈的爱”计划运行一个月后,时间来到纪录片《芳舟》的拍摄起点。导演王申通过常驻希腊工作的父亲,得知了陈雪艳等人正在筹备救助难民的消息,他很快拿起摄影机开始了跟拍。在这之前,雅典商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祖利军教授也已经加入到救助计划里。

纪录片《芳舟》海报。

最终,在希腊妇女会、雅典商务孔子学院和旅希华人夏海光等的合力之下,1516华人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

王申的镜头捕捉到许多细节。陈雪艳要求志愿者们仔细将男童女童的鞋袜分好类。这些志愿者形象各异,他们不是一般大家所想象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他们有的是商人打扮的中年人,有的是青年学者,有的是旅行社的职员,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医生,甚至还有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逃来的人。

那段时间,陈雪艳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拉赞助和救援行动上。身为会长的她,在妇女会上不断动员,很快就形成影响力,让救助计划成为不同商会之间的信息桥,“1516华人志愿者团队”因此得到了多方面的共同支持。

在商会酒席上,陈雪艳常常说起华人回馈社会的重要性,但从纪录片里看,她得到的共鸣似乎并不多。按陈雪艳本人的描述,希腊华商支持陈雪艳的行动并非流于表面。

陈雪艳联合发起的1516华人志愿者组织,在2015年和2016年期间希腊全境多次采取行动援助难民。

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陈雪艳联合发起的1516华人志愿者团队救援行动活跃在希腊全境,从边境口岸到城市中央、边缘的难民营,她回报社会的决心一路都与来自希腊华人、华商的支援维系在一起。

“那段时间社会经济也不好,政府越来越困难,妇女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找资助、救援难民。”

传递善意,建立“地方感”的方式

或许希腊给许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它的古典时期,这颗爱琴海上的明珠,永远有着碧海蓝天、白墙和蓝色的圆形屋顶,罗马柱、神庙圣殿、古代英雄的雕像。

但是在难民不断涌入希腊时,希腊受困于债务危机,国家破产、银行挤兑正在发生,世人方能看到,这个古老文明的孕育者,只犹如欧洲脆弱的腋窝。

叙利亚人不是来投奔,为复兴希腊而留下,大家是取道希腊进入欧洲大陆,去经济实力、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

陈雪艳和1516华人志愿者团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参与难民救援。她解释说,长期生活在希腊,无法不被当地人的善良打动。“奶、果汁、巧克力之类的,放在这就走了。”妇女会经常举办公开活动,当地人了解到这里有一群中国人在救助难民,经常力所能及捐物资,不留任何信息。

陈雪艳在莱斯沃斯岛为难民和其他志愿者倒上一杯热水。

自己回报社会的热切愿望,和从现实点点滴滴得到的感动叠加在一起,为陈雪艳充满了能量。她观察思考怎样改善难民处境,但又不至于过度干涉对方的生活方式。每次救援行动前,她都会拉着志愿者清点所有物资,早早起床集合统一着装。

在救援现场,陈雪艳急切但又不太熟练地使用外语和对方交谈。但是,一同出现在现场的其他NGO组织,常常认为陈雪艳和1516志愿者的行为不专业,几方有时会发生争执。

也许是因为看到了摄影机,一些NGO认为陈雪艳是来“作秀”的。

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为了赶到像莱斯沃斯岛这样的希腊东部边境,工作生活都在雅典的1516志愿者要凌晨2点出发,同时要携带大量物资,而且,由于并不具有专业组织的分支机构,前往各个边境口岸和难民营的都是同一拨“1516志愿者”。

尽管,从陈雪艳的角度出发,她做这件事的心态确实有所不同,多少带着一点为华人争口气的心气儿,但事实上,镜头下的救援行动呈现的完全是一种中国式的“吃力不讨好”。

华人志愿者在莱斯沃斯岛参与救助。

陈雪艳提前了解过志愿者、义工的助人技术。与被救助者保持一段距离,仅提供生存必需条件的救助即可,这些她都知道。但她和志愿者们还是禁不住希望可以给难民提供更多物资,除了吃的之外,还有衣服、鞋子、袜子、水杯,甚至是冰箱。

“你援助的物资一定得是难民所需要的,而不是说压仓库的东西我把它送出去,不是这样的。”陈雪艳带着志愿者列出了详细的物资清单,各类物品都有对应图片、中英文名和描述等信息,为的是保证捐来的物资丰富且实用。

如果任何人有机会看到《芳舟》,一定会被这些憨厚、诚恳、笨拙但是充满了爱的行为打动。一定会有人想批评他们,就像那些专业的NGO一样,但又一定不忍心批评,因为这根本就不是错事,无非是对他们自己而言增加了负担。

2016年2月开始,“1516华人志愿者团队”和陈雪艳的妇女会一起为雅典城内聚集的难民发放食品和物资。每次在胜利广场施粥,他们都需要在混乱的聚集场地内设计好领取流程。

“不安排好肯定会乱啊,一上来就抢没了,那就会有人领不到。”纪录片里,志愿者团队只能在乱哄哄的环境下互相喊话完成现场布置,即便是经过了精心安排,食物和物资永远不够分。因此,陈雪艳自己也永远陷在了游说、募资、策划、行动的循环里。

华人志愿者在与北马其顿接壤边境口岸维里亚Veria发放救援物资。

希腊各个方位的华商网络,也在这样的循环里连接起来。在北部边境的救援行动里,在希腊与马其顿交界经商的华人为“1516志愿者”提供后勤保障,其他的参与者则从雅典及其他聚居区前往,有的坐飞机,有的坐船、火车。

陈雪艳说,从雅典开车过去,也得七八个小时。难民经常是半夜或者黎明抵达,志愿者需要提前一天出发。

“都谁参与了,谁捐了多少物资,我这都没有记录了,很遗憾。”自己所亲历的经济危机尚未过去,却为帮助一群陌生的过客倾囊而出,这样的行为给人的印象是陌生的,它与中国人在海外又精明又爱挥霍的样子差异太大,但同时又太憨厚了,憨出了一种带着泥土味儿的亲切感。

其中一名志愿者在片中感慨道,他曾经从马其顿北部塞尔维亚南下入境希腊,翻过马其顿边境那一夜,当地人收留他,给他食物和睡觉的地方,没有一句刁难或者指责,就那样默默给了一个异乡人温暖。

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叙利亚人充满了同情,是他愿意帮助难民的一大原因。

虽然中间已经过去了六年,陈雪艳也早就从妇女会卸任,但她对实践善举的态度没有改变。“一个大国的风范,就是有大国的担当,但是我说的大了,那么小的方面就是,看到别人受难,你应该有同情和帮助,就算不帮助,也不能嘲讽别人。”

第二批登赴莱斯沃斯岛1516华人志愿者合影。

在异乡,从生存到生活

纪录片《芳舟》的导演王申说,他想要在跨文化语境下,观察人与社会规则的互动。王申的观察从希腊开始,先后形成了《芳舟》《石史诗》两部作品,记录着希腊华人的生活方式和所思所想。

在王申拍摄制作两部影片的这些年里,生活在希腊的华人经历了不少社会变革。

导演王申在希腊拍摄《芳舟》。

首先是希腊债务危机,这场危机从希腊席卷欧洲,持续了将近十年,才基本宣告结束。但是,就在去年,还有职业运动员因“国家太穷”提前退役。在镜头前,运动员忍不住哭起来,希腊当下的经济状况也可见一斑。

其次是难民冲突,自从2016年欧盟与土耳其签订接收难民协议,越来越多叙利亚人涌入土耳其并过境希腊进入欧洲。在首都雅典郊外,难民营扎堆,冲突时有发生。就在去年,欧盟不堪重负,让近400万叙利亚人滞留土耳其,受制于地缘因素,这并不能减轻土耳其邻国、欧洲门户希腊的公共管理压力。

此外,“黄金签证计划”给希腊经济带来温和复苏的同时,也给了投机者大肆行骗的机会,许多人因不熟悉当地政策法规而受骗。

在王申探讨的主题里,六年前陈雪艳救助叙利亚人的行动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实例,与社会规则的适应、互动,对社会的回报,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现在,这种生活方式无疑继续影响着年轻一辈的希腊华人。

陈雪艳介绍说,志愿者团队的骨干力量后来担任了几个会的会长,尤其是青田同乡会会长王德锋,他还在持续做救助和社会服务。

当代华人海外发展的样本,显现在陈雪艳身上。她经历了初期财富积累,进而回馈和融入社会,并带来积极影响。

陈雪艳出现在华人商会的饭桌上,援助难民的物资都是由华商捐出的。

“1516志愿者团队”共同救助难民的故事,无疑是这段经历里的重要转折。如果没有这一段,也许陈雪艳仍然是一只漂过异乡的无脚鸟,忙于生存,从未生活。

而今,她心头的余热投入在华侨自治行动里。她参与着类似于治安小组这样侨民自组织,通过与侨团、使馆、侨区警局和希腊公民保护部形成的四方机制,对发生在华人社会中的扰乱、冲突、犯罪进行监督调节。

陈雪艳反复提及,当华人同胞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一定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依靠使馆、社团力量保护自己。这就是陈雪艳在异乡的生活方式,行动起来,去保持与环境、规则的互动。

“应该说是五方机制,因为要再加上媒体,我相信,多报道几次能威慑坏分子,他最多是恨我。”谈到利用黄金签证骗华人同胞、破坏华商店铺的“坏分子”,陈雪艳一如当年斩钉截铁、个性张扬。显然,深度经历着互动、碰撞、闯荡,她的生活已淬炼出一种明艳的生命色彩。

原标题:《侨居在希腊,她带着华人志愿者救助难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