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十四节气 | 立秋采茶: 不是所有的茶都是春天最好

2022-08-07 0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蒋瞰

虽然节气名里有个“秋”字,但立秋却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第三热的节气。所有节气里的“立”字只是提示该节气的开始。真正秋天到来还早,还有“秋老虎”的袭击。

在这个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差不多要开始的节气里,生活在张家界的土家族人要忙起来了,他们将采摘一年中最好的莓茶。

土家族人的莓茶虽然从春天就开始采摘,但最好的时节却是立秋前后。

和大多数春茶为贵的茶叶不同,土家族人的“神茶”虽然也从春天开始采摘,但最好的时节却是立秋前后。经过了一整个夏天的日晒,芽尖总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而黄酮就是莓茶最大的宝藏,对土家族人来说,莓茶更多的是一种日常饮品,小孩子感冒咳嗽了也会喝,就和我们和板蓝根一样。

莓茶的“莓”原为“霉”,因加工过程中细胞破碎,细胞中所含的黄酮活性成分渗透至表面而形成一层“白霜”,看起来像是发了霉,俗称霉茶。但“霉”字不吉利,便谐音为莓。莓茶是一种藤本植物,《茶经》中称之为“青霜古藤茶”。

每年立秋,界上花都很忙。她是这里有名的莓茶姑娘,“张家界莓茶小镇”茅岩河镇的旅游宣传照上正在采莓茶的姑娘就是界上花,土家族人,从事了十多年扶贫助农、新媒体营销、抖音带货等工作。

界上花为家乡宣传莓茶

界上花的茶山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镇大米界村,茅岩河是张家界人的母亲河。大米界村不出名前,大家都以为是卖大米的。整个村的平均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茫茫云海泛起淡淡的浪涛,一幅云海中的夕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村里以前都是贫困户,自从种了莓茶后,成了产业兴旺样板村。

决定种莓茶,不是拍脑袋决定,除了海拔高,也因为红色的石英砂岩天然是莓茶的生长环境,和绿茶种在泥土里不同,这也是莓茶富含微量元素的原因。

立秋茶忙,界上花和茶农们已经习惯了在一天的两头忙碌——要么很早,要么傍晚。节气里虽带“秋”,但天气依然很热。一般都是看完夕阳后开始采茶,偶尔转身还能看到茶园里的银河,或是很早很早天还没亮就上山采茶,云海是一天的恩赐。无论早晚,都得打电筒。如果是清晨采茶的话,7点人家刚刚起床时,界上花她们都差不多收工了。

经历过一个夏天最好的日晒,立秋到九月末这一波也成了当年最后一批茶,山下因为气温略高,会延迟到10月。他们摘取夏末最好的牙尖儿,一部分手工炒茶。这一批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莓茶,除了售卖,茶农们还会储存一部分。因为接下来得等到过完年开春再采了。

立秋,对于太湖流域好吃的人来说,还意味着又有新一季新鲜的鸡头米可吃了。

鸡头米,也就是芡实,立秋后的“四大名补”之一。但苏州本地人“吴门人”觉得很懵,明明是小时候很普通的食物,怎么突然之间成了网红。

晒鸡头米

鸡头米入菜

本世纪刚出头有一年的夏末初秋,因为工作需要,吴门人去苏州一个叫娄葑的地方采访鸡头米,当时所在的媒体已经嗅出了鸡头米的新闻价值。因为对娄葑那一带不熟,吴门人一直往南走,找错了地方。意外发现,很多当地人拿着盛满了剥好鸡头米的大篮小篮,在娄葑通园路一号的地方等着有关部门来收购。吴门人觉得挺有意思,拍了一组收购的画面。

拍完后,开车在公路上的吴门人越发觉得这个场景很有故事性,便在路边停下,随便喊了一个农民。农民很配合,直接跳到田里做了个采摘鸡头米的样子。

采摘鸡头米

二十多年过去,当年拍照的地方已是高楼大厦,田地没了,种鸡头米的农民自然也找不到了。吴门人打听了下,当年的农民多半去了东方大道附近的农田里种植鸡头米,远一点的直接去了太湖边。

媒体很喜欢报道鸡头米,外地媒体更加,他们会托吴门人联系几个有名有姓的农民,以便获得第一手材料。二十多年和鸡头米的深度接触,吴门人看来,种植范围虽然比之前大很多,鸡头米依然仰仗手工,所以一直是珍稀食物。

采摘只能靠人工,芡农要在一个个布满巨大绿色叶片的荷塘中来回摸索成熟的果实。立秋前后天气还很炎热,通常凌晨三点就要开始下水摘鸡头米。剥鸡头米更是费指甲,前几年吴门人还专门采访过剥鸡头米的戒指,这几年又不多见了。2008年的时候,他也采访过机器剥鸡头米,就是把外壳打烂后分拨。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机器难免损伤到鸡头米白白的肉,总感觉有点欠缺。

剥鸡头米费指甲, 讲究的要带上这种戒指来剥

剥鸡头米的戒指

也因此,鸡头米的价格差不多以每年5-10块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吴门人记得,当初接触鸡头米的时候,每斤大概在60元上下,现在是120-130/斤。不过,也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又使得价格的上涨总还在一定范围内,不会一下子太离谱。

吴门人也看到过一些同行写的鸡头米狂人,只吃新鲜剥出来的,不吃冰冻货,甚至不吃隔了几天的,每年费很大劲去获得鸡头米。

“但我和一些苏州本地朋友都觉得,鸡头米的味道挺一般啊。虽然是挺糯挺有嚼劲,但那个味道好像没有真正渗入到鸡头米里面。”吴门人笑笑,毕竟口味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感觉。

但不可否认,鸡头米这几年的命运更加多元,厨师们对鸡头米进行了改良,做成了炒虾仁、什锦蔬菜等,使得鸡头米的功能性提高,也更为普世。

不过,糖水这种鸡头米最初的吃法,还是江南人的优雅,最中规中矩的就是桂花鸡头米糖水,很秋天的一道甜品。后来被创新出了石榴汁果冻配鸡头米、陈皮煮鸡头米等,美食家叶放在几年前举办的“文会宴”上准备过一道奶酪鸡头米,是用淡奶油和牛奶先制成奶酪,再放上煮熟的鸡头米,吃的是饱满弹牙的质地和微甜的滋味。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