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主题诵读进校园 | 曾火养:连心红井【会昌】

2022-08-02 0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教育局 赣南日报社 | 联合主办

【总第2840期】

作品:连心红井 | 诵读:曾火养

来源:会昌县站塘中心小学党支部

报送:会昌县委组织部 会昌县教科体局

1934年12月,中央总供给部、中央卫生部、国家银行、红军消费合作社、中央兵工厂、药材厂、通讯材料厂、疗养院、红军被服厂、红军运输连、《红色中华》印刷所等留守中央后勤机关迁到会昌白鹅乡梓坑村办公。梓坑村的村民主要姓李,以打鱼和种田为生。小小的梓坑村,一下子涌来上千号人马,村里溪背中央总供给部门前的一口老井边每天都围着很多人在挑水。由于冬天是枯水期,井水有限,挑水的人增多,往往后面来挑水的人要不没有水了,要不挑的都是混浊的水,当地百姓和中央机关的炊事员们意见很大。

中央总供给部部长邓子恢早就知道了这个情况,他也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邓子恢先是走访了村里的长辈,详细询问村里每年降雨量、村里百姓用水的情况。邓子恢决定将老井清洗一下,重新铺好井底的过滤层。为避免与当地百姓出现争水的矛盾,邓子恢还制定了留守中央机关炊事员挑水时间的安排表,与百姓惯常挑水的时间错分开来。

一天傍晚,邓子恢带着几名战士来到老井旁,带头卷起衣袖、裤脚立马就干起活来。邓子恢说道:“同志们,这口老井可是梓坑老百姓主要供水的井,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们喝上干净的水。同志们,我们抓紧干活吧!”战士们响亮地回了声“好!”,之后跟随邓部长忙碌开来。战士们有的搬砖、有的挑水,有的挑沙子,大家先是将井沿的苔藓、蕨草清除干净,将井里的水舀干,先用粗沙铺好井底,再放若干木炭,再铺一层鹅卵石,很快就将老井清理完毕。

第二天,村里的老百姓看到满满的清澈见底的井水,大家都高兴得很,称赞这里一口“连心红井”,称赞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军队。之后,留守中央机关、红军和老百姓的关系更加密切了,1935年2月元宵节前,留守中央机关和红军接到命令要撤往禾丰。当红军踏上贡江上的浮桥时,村里的老百姓依依不舍进行了送别。

原标题:《主题诵读进校园 | 曾火养:连心红井【会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