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期待着孤独结束的那一天,我回家了

2022-08-04 15: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想回家的 单读

家不一定是温暖的港湾。我们学会了击破“家”的神话,不愿臣服于上一辈对成功的定义,对自我的压抑。要成长、要自由,高度流动未被按下暂停键前,年轻人出走他乡异国,期待一个符合自己期待的未来。

但疫情之后,流动、距离、亲密关系等等词语,都像被重新定了义。“当我说‘距离’的时候,我不仅仅是指以公里为单位的物理距离,还指跨越这段距离的难易程度。”英国作家大卫·索洛伊写道。喜爱独处的人,也难以承受长期独自面对所有,约翰·弗里曼在美国封控期间写下:“我需要看到人,需要被人看见,是的,需要拥抱和问候,需要使用那种如果关闭了,就会让我干渴而死的官能。”

家也从暗暗较劲的对象,重被打上柔光,转为更复杂的意象。疫情之下有家难回的游子, 总有一个时刻,想遁回物理记忆里汲取慰藉,比如温度、气味,人与人相互依靠的感觉,而胃会比理智率先发出思念的呜咽。

前不久,单读向读者发起“多久没回家”征集,今天分享其中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写下此刻的经历与感受,咂摸家的意义、一段有缺失的时光

@有信号(没信号版)

三年没回家了。感觉失去了与自己过去的连结,像是被空投到这个时间点。

@马文

从 2 月 9 日回上海,我就再没能回家……都在长三角,可即使现在,回家也是不可企及的梦想。无法承受“带毒”恶意回乡的可能指责,虽然我一直在低风险无疫小区。

爸爸妈妈每天都在视频,可是我的 2022 年计划本来是每月都回去看他们的……爸爸 86 岁,妈妈 80 岁。我只想多点机会和他们在一起,帮他们做顿饭,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晚上一起看看电视。如果我晚上洗澡时洗了头,爸爸会拿出电吹风一定要帮我吹干。

家乡的街巷也许不是以前我离开时的样子,城市风貌完全迥异,我只能通过一次次回去来靠近来了解来眷念挚爱。可是它一定不同于其他匆匆商旅中看到的那些城市,不是任何攻略可以轻松 GET 的。红皮鸭子、炒凉粉、老奶奶牛肉面、麻辣烫,想到吃的就相信家乡了。

五月底,我已在上海封控两个多月时,妹妹发来一张照片,冬天,在爸妈家门前,我们姐妹和妈妈笑着拥抱在一起,爸爸戴着老花镜笑吟吟站在后面,早晨的阳光暖暖照在我们一家几口的身上。妹妹说:我想你了。

啊,这就是我过年回沪前,嘻嘻哈哈和爸妈的一张合影啊,顿时泪如泉涌。

@.

是很久都没有回去了,想念家里奶奶烙的饼,姑姑炖的红烧肉、炒的菜。还有小时候爷爷大衣身上的烟味,以及穿上爷爷的大衣、被包裹的感觉。

电影《如父如子》

@阿熊Claireee

坐标德国,2020 年 7 月 17 日离家,到今天两年整。期间买了一次机票,熔断取消了没有成行。后来发现还好没走,两周之后宁波出了几个阳性,封了好一阵。如今慢慢好像有可以回去的希望了,但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今天凌晨六点梦回家乡,却在梦中也是回得一片狼藉。他乡的日子就这样慢慢过下去了,原来人不一定要回家的,不必要。但独处的时候,会想念年迈的父母,想念家里好像日子可以这样一直度过也不需要担心的踏实感。

@张家宇

我又半年没回家了,这些年好像习惯了这种蒲公英一样的生活。

理论上,我住在热闹的长沙,但我只有休息日返回长沙。燥热,红色基因,越夜越美,娱乐成瘾凑成了我对长沙的印象,但我最爱的是六月路边盛开的栀子花,路过就惹一身的栀子香气,这在我东北老家是没有的,单一的绿植像军队一样站在马路旁。

每年五一、十一择一回家,春节必回是我近 10 年来的回家规律。貌似父母也已经习惯,他们想我,我知道。生活的因缘际会造就了我闯荡不安分的性格,我没法活成父母眼中普通人正常人的生活,我贫穷,不上进,花钱也是大手大脚,不谈恋爱,更拒绝婚姻,讨厌小孩,讨厌虚伪虚荣虚假。我长成了一个奇怪的人,我自觉过得蛮好,但是在别人眼里应该不是这样。

每次想起姥姥的时候最想家,好像她还住在那个门口有大树的小院子里。那几间并排站着的房子记录了我最开心的日子。

听到《爱很美》这首歌的时候也蛮想家,高中上过了八节课,晚饭到晚自习之间的两个小时学校放的歌,绯红的夕阳啊,绿色的操场,破茧之前的悸动。

看见晴朗的天空白云也想家,想起大连的仲夏,海风咸湿的味道,当年的朋友都散了,有的人已经没有家可以回。

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最想家,东北的雪下得痛快干脆,飘下来的角度都是那么浪漫,潇潇洒洒的。冰冷的空气吸进肺里,好像完成了一次对呼吸系统的净化。

我有点想家,爸妈因为我不在身边,手机操作不熟练。我没能守在他们身边,好像他们小时候守着我一样。我惭愧又遗憾。

《比海更深》

@李先森

去年十一同学结婚回去的,到今年 7 月份,今年十一一定要回去。目前在北京,老家河北,20 年毕业后都是因为疫情 2 年没有回家过年。后来想了想真的是因为疫情吗?更多的可能是少了约束和羁绊,以及为了所谓的自由才会不想回去。现在因为疫情更明白一些家的意义,所以已经准备好时机合适说回就回。

@xiao

多久呢?甚至看到这个问题的那一刻就泪流满面了。天价的机票和酒店,加上有限的年假和金钱,让人都不敢动回家的念头了。上次离开家是 2019 年 3月,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希望今年中秋能回” “元旦吧” “春节吧” “明年中秋吧”,如此循环……想念什么也不能一一列举,只是因为那里是家吧,亲人在那里,童年在那里,是家乡,也是故乡。最想家的时候就是知道一个人被封在家的妈妈面临蔬菜短缺求助无门的时刻,还有申请 PR 被拒绝,知道留下难,回去更难的时刻。

@Calla

3 月 21 日和 22 日,小区两位邻居家老人相继离世,23 日,灵车拉走了两位逝者,家属跪在小区大门里面目送灵车离去,极为克制,在我心里却炸开了一个巨浪:一个疫情竟让我们这个口口声声宣扬人情孝道的民族,要以这种方式面对现实的生离死别.

邻居老妈三月底在老家崇明去世,他就在浦东。竟因为疫情防控而不能回家奔丧。我看他一个大男人坐在小区花圃里失神,若有所失。一个鸳鸯锅隔离,竟就阴阳两隔。

电影《比海更深》

@糖小夕

三年没回家了吧,上次从东北家里回香港工作还是在 19 年 6 月。本来一直觉得还好,平日也可以打电话和视频什么的。直到上星期,我妈给我买了条裤子,说想给我寄过来,我笑说运费够得上好几条裤子了,忒不划算。我妈也笑了,说“也是呢,那我跟去年给你买的充电宝和衣服收在一起,等你回来穿”。

那天我哭了很久。

@.

四年没回家过年了。不过每年都会回家一周左右,其中三年因工作原因,都是非节假日回去,刚好我也不想在流动的高峰期抢票、在车上人挤人、在家乡走亲戚,想想就很烦。

后来因为疫情原因倡导非必要不出行啥的,过年就更有借口不回家了。后来换了个正常的朝九晚六周末节假日休息的工作,上一次回家也是去年国庆了,春节也没回,距今也有 9 个月了。

最挂念的当然是父母,其次是家里一堆未看完的书,还有一台电钢琴,之前的公司包住宿,这些勉强放得下。去年换工作后,新租的房子实在太小,放不了太多东西,只能全都寄回去。上次国庆在家打开看,有的书落满了灰,钢琴琴身都有点发霉了,我老家是在潮湿的南方农村。

近一年会时不时的想回家,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以前经常去的场所都关了,很多活动也无法举办,又因为变得懒了,平常都不太想出门逛了,觉得在北京的热情和好奇心都逐渐开始磨灭,会不时拷问自己留下还是回家,但想想回家实在是没什么精神生活可言,所以目前还坚持着。

偶尔深夜睡不着,站在窗台看万家灯火,知道自己大概率终其一生无法在此立足的时候,最想家。

电影《四个春天》

@檐訴

春节过后就一次也没回成家啦,总想着下周没事我就请假回去,想着这波疫情过了就回去。可是事一茬接着一茬,疫情也一波又一波,想起就忍不住叹气,明明几个小时的车程而已。

有时候深夜莫名其妙会醒,醒来就哭,迷迷糊糊呜咽着喊,妈妈我想你,我想回家,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好想在所有受伤的时刻能一股脑冲回家,我好想给爸爸妈妈看我剪的新发型,我好想看家门口的落日,想知道妈妈今年又往小菜地里添了什么,想去河边吹风,是只属于夏天的风啊。

在这周我说,下周就回去,是真的希望可以回去。

@柏(bǎi)

一年多了。这一年多里,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了。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处理这前前后后所有的问题。我在上海什么忙都帮不上。想念家里的一切。

电影《四个春天》

原标题:《我期待着孤独结束的那一天,我回家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