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航安聚焦 | 筑牢科学防范鸟击安全屏障

2022-08-04 18: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报

编者按

长期以来,鸟击都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民航各机场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管理,研究和掌握鸟类活动、鸟击风险、诱发鸟击事故的规律,提前准确判断鸟击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减少鸟类对飞机运行的威胁。

1

烟台机场

科学治理 筑起防范鸟击安全防线

山东烟台机场属于华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位于世界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区域,良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吸引了各种鸟类“光临”。面对巨大的鸟击防范压力,烟台机场坚持“源头防控,科学治理”工作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多样化驱鸟方式,从“暴力”的猎杀驱赶到“温柔”的生态预防,从“原始”的物理拦截到“新颖”的探驱联动,为航班起降和旅客安全出行筑起安全防线。

知己知彼 定期开展鸟情分析

为增强鸟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烟台机场与鸟类打起“情报战”“信息战”,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构建鸟情信息报告系统、调研机场及周边环境等方法,实现草情、虫情、鸟情等鸟防信息每周动态掌握、每月例行分析、每年深度总结。

机场利用各区域鸟类分布图、各时间点鸟类活动数量图表,清晰展示鸟类活动规律、飞行路线、数量变化等,为开展鸟防综合治理、调配人员力量、合理使用驱鸟设备、把握生态治理方向等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

源头防控 强化生态治理工作

科学研究显示,鸟类的取食、繁殖、活动等行为均与环境关系密切。为此,烟台机场紧紧牵住生态治理这个鸟防工作的“牛鼻子”,从降低草高以减少食物源、减少吸引鸟类栖息的环境因素以及减少鸟类进入飞行区三个方面入手,在飞行区内开展了草高控制、鸟窝拆除、农药喷洒、灭鼠灭虫、排水沟清理、围界周边杂草及树木清除等工作。

自今年初以来,烟台机场已完成飞行区割草6000余亩,拆除鸟窝84个,喷洒农药100余吨,清理排水沟3.8公里。伴随着鸟类食物源、栖息地的减少,家鸽、麻雀等本场常见留鸟和燕子、水鸟等迁徙鸟类进入飞行区活动的频次逐渐减少,生态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严阵以待 加大主动驱鸟强度

在做好生态治理的同时,烟台机场还加大了主动驱鸟强度。面对夏季高温、阴雨天气较多,家鸽、燕子等鸟类极易进入飞行区的情况,烟台机场驱鸟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职责,规范执行鸟防工作流程,采用流动岗与固定岗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航班运行期间不间断驱鸟作业。当发现鸟类活动时,鸟防人员交替采用车载语音、鞭炮、专用驱鸟弹等方式进行驱赶,收到了较好效果。

下一步,烟台机场将持续提升鸟防工作系统性,生态治理、主动驱赶两手抓、两手硬,将责任区鸟击风险降至最低,确保航班持续、平稳、安全运行。(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严飞管)

2

珠海机场

“智慧+生态” 防范鸟击确保运行安全

广东珠海机场濒临南海,自然生态环境好,吸引着禽鸟到此觅食、栖息,飞机安全起降面临鸟击挑战。为做好鸟防工作,珠海机场结合实际鸟情,不断探索“智慧+生态”驱鸟方式,从根源解决问题,切实加强鸟防工作,保障航空器运行安全。

懂鸟,探索科学化生态防御

目前,珠海机场组建了一支14人的驱鸟队伍。为做好鸟击防范工作,驱鸟队员主动学习生态学、动植物学等相关知识,以及常见鸟类、昆虫、植物的野外观察识别知识。

珠海机场还聘请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团队对机场内外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并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入手,通过填平积水洼地,防止草木开花结籽,消杀虫、鼠、蚁,及时割草,控制草木高度,整治场内外灌丛等方式,切断鸟类食物源,减少鸟类的适宜栖息地,主动让鸟类远离飞行航道。

驱鸟,倡导科技化无害驱赶

在场区周围,偶尔传来各种“禽鸟”的叫声,穿着橘黄色衣服的机器人不停挥舞手中的旗子,这些是珠海机场布设的新型驱鸟装置。长期以来,珠海机场采取煤气炮声音、超声波驱鸟器、声波驱鸟器、播放“驱鸟音乐”等比较环保的措施驱鸟,让无害驱赶成为主流。

每年迁徙季都是珠海机场鸟防工作最为繁忙的时期,4月、10月达到最高峰值。观测数据显示,珠海机场净空保护区内活动的鸟类约有93种,隶属于13目35科。其中,留鸟47种,占比33.81%;冬候鸟39种,占比31.65%;夏候鸟11种,占比23.02%;旅鸟10种。目前,珠海机场计划与机场周边的湿地公园开展合作,为鸟类共同寻求一片栖息地。

护鸟,发动群众共同维护安全

根据相关规定,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禁止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禁止设置易吸引鸟类及其他动物的露天垃圾场、屠宰场、养殖场等。珠海三灶镇海澄村是机场所在地,珠海机场联合三灶镇政府和海澄村委会,积极开展净空宣传,为村民普及净空安全知识,并特别嘱咐村民不可在净空保护区内放飞鸽子等集群鸟类,避免造成多方面损失。

夏季鸟类活动频繁,珠海机场通过高效开展鸟防工作,不断查找鸟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完善、整改,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中国民航报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姚芳、余财旺)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2年8月4日2版

原标题:《航安聚焦 | 筑牢科学防范鸟击安全屏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