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极竟可穿短袖了?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或成新常态!

2022-08-05 09: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中国气象 中国气象 收录于合集#气候行动队 56 个 #国际情报站 64 个

近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勒内·玛什穿着短袖

出现在有关格陵兰岛的新闻中

她在视频中表示

格陵兰岛气温

接近60华氏度(约15.5℃)

像这样温暖的天气

足以穿短袖了

勒内·玛什称,受温度上升影响,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

利用2022年7月3日和7月15日风云三号D星格陵兰岛区域海冰监测真彩图对比可见,在格陵兰岛北部的巴芬湾区域海冰范围在7月15日明显减少(图中黄色箭头所指处)。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文/郑伟

《自然》杂志曾发表论文指出,在当前气候变化过程中,地球有15个关键气候临界点作为衡量地球的生态气候稳定与否的关键标志。一旦这些临界点被突破,地球气候系统将陷入不可逆状态,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作为临界点之一的

格陵兰冰盖突然

大面积融化

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

与北半球多国遭遇

极端高温天气有何联系?

到底谁是高温“元凶”?

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

是气候变暖开始超预期加速了吗?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郑伟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博士赵守栋。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仅7月15日至17日的3天时间里,每天消融的冰量多达60亿吨,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

格陵兰冰盖2019年至2022年的5至8月逐日消融面积。2022年7月18日对应本轮冰盖强消融的面积峰值 图/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文/赵守栋

郑伟表示:

7月中旬在北极区域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楚科奇海、哈德孙湾等地的海冰面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

格陵兰岛北部的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区域海冰空间范围和海冰覆盖度较7月上旬显著减少。

基于2022年7月中旬与上旬海冰覆盖度差异分析结果计算可知,格陵兰岛北部区域7月中旬海冰面积较上旬减少约13.5万平方公里。

风云三号D星2022年7月中旬北极海冰覆盖度专题图 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据了解,近年来,格陵兰冰盖一直呈冰量净损失状态,同时冰量损失速率有所增加,2007年至2016年格陵兰冰盖质量损失量是1997年至2006年的两倍。

图为2022年7月10日至25日700百帕温度场和风场。动画显示了两个暖气团的运动过程:第一个产生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导致7月16至18日格陵兰北部的冰盖强消融;第二个通过巴芬湾向北移动,导致7月20至24日深入格陵兰冰盖的强消融 图/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文/赵守栋

相比南极冰盖,格陵兰消融区径流下渗较少、再冻结量更低,因此表面消融是格陵兰冰盖物质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2年7月格陵兰岛西北部峡湾 图/NASA

赵守栋分析:

1990年以来格陵兰一直处于强消融状态,今年4月至7月格陵兰冰盖消融累计范围接近历史平均水平。

但7月15日开始,格陵兰岛上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高压脊,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东移动和从加拿大巴芬湾向北移动的两团暖空气,造成了格陵兰岛北部至中部的异常消融现象,直至7月25日才恢复到正常水平。

实际上,2021年7月中旬也发生过类似的大范围异常消融事件。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格陵兰岛海冰不断融化、海平面上升,会影响全球温度和洋流变化,也会导致极地生态系统的改变。

让我们换个视角——

近来

南欧、北美多地

爆发毁灭性野火事件

英国气象局

发布有史以来

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预警

中国多地

处于高温预警中

日本等国

报告了上万宗中暑病例

西班牙、葡萄牙

出现上千宗

热射病死亡病例

印度、巴基斯坦

早在4月便已遭受

45℃~50℃的高温天气

周兵说:

今年的高温热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极端罕见的,与本世纪以来的几次高温事件相比,开始的时间明显提前,极端性明显增强。

先让我们感受一下国外的热——

再看看中国的热——

南通一只热急眼了的麋鹿跃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直奔校内的人工湖里戏水纳凉

浙江金华一男子与对面摩托车相撞后,肋骨断了6根,仍然忍痛挪到了一旁树荫下再躺倒。肋骨疼不疼另说,但地面是真的烫啊!

截至7月下旬,我国已经有124个国家观测站出现破历史高温纪录的情况,占全部国家观测站的5.1%。

2022年6月1日-8月2日全国高温日数 图/国家气候中心

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位列前3强的统计特征值(1961-2022年) 图/国家气候中心

2003年、2013年和2017年我国相继出现本世纪以来最明显的三次高温事件。今年6月13日以来,高温天气已经持续50天,从强度总体评估上已经超越了2003年和2013年,综合强度极有可能打破2017年的纪录。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

周兵分析,北半球极端高温由多重因素导致:

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中纬度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则是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使得热空气留在近地面散不出去,继而出现高温热浪事件。

不仅如此,跨越3年的拉尼娜气候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仍不能忽视。今年春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加上印度洋海温异常,推动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

气温不断升高,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如今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所以,还需关注全球不同地区高温天气的关联性。

赵守栋表示,全球各地近期集中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总体上是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导致的,相互之间直接关联性较低;但是考虑到全球升温的大背景,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未来全球同步出现高温热浪事件将越来越常见。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全球天气气候波动

将变得更加剧烈

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

或将成为绕不开的常态

人类唯有共同行动

以适应与减缓并重

应对气候变化

方能换来一个可期的未来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王婉

原标题:《北极竟可穿短袖了?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或成新常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