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派城市考古|寻觅初代网红文庙的印迹

2022-08-06 1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曹伟

近日,关于“文庙要拆了”的消息在各种渠道四处传开。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上海文庙真的会拆吗?显然不会。此处大家所说的“文庙”,指的则是文庙周边街区。后者即将因旧区改造而被拆除,随之一同将告别的,则是那些承载了不少上海人青葱记忆的手办、文具、餐饮小店。文庙二字,对于申城而言,远不止于一座纪念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已是人们怀念城市往昔生活的一种寄托。

梦花街雨夜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说到上海文庙,其最初位置并不在文庙路今址。翻开如今的上海地图,老城厢靠近小东门一带有一条聚奎街,这就是上海县城最早的文庙所在。1292年,上海建县后不久,县学就在此被建造,有正殿、讲堂及斋舍。之后经过元明两代屡次添建、修葺,至清朝年间,上海文庙已具规模。1853年小刀会起义爆发,义军首领刘丽川一度以上海文庙作为指挥部。1855年起义遭镇压后,文庙原址一同被毁,上海地方政府遂决定“移学于西城右营署基”,也就是今天的位置重建文庙。

从1855年到如今,将近170年的时间里,位于西门的上海文庙经历了废科举之后的落寞,见证了老城厢的市井繁华,如今又将迎来城市更新的物换星移。作为上海县城重要的地标,自迁址于此,文庙周边就不乏“网红”,随着历史变迁,他们早已消逝,但却又不乏以别样的方式延续至今,陪伴着这座城市。这里,就让我们走进上海文庙那些曾经的“初代网红”。

黄泥墙桃园

黄泥墙,这是一个在上海老城厢已湮灭多时的地名。大致位置就在今上海文庙南侧蓬莱路学前街一带。上海文庙迁到今址的那会儿,上海人赏桃品桃,黄泥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好去处。

上海种植水蜜桃的历史自明代始。16世纪时期,顾氏在上海县城西北角建造了被誉为海上三大名园之一的露香园(今露香园路即得名于此),建园时从从外地引入众多桃树种于园内,此即为上海水蜜桃种植的开端。

1936年2月2日 《金刚钻》上关于黄泥墙桃园的文章

明末清初,顾氏败落,露香园随之荒废,园中的桃树却果味甜美而得以延续,逐渐被人移栽,位于上海县城西南角的黄泥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处。移栽到黄泥墙的桃树,经过多年培育渐成气候,清咸丰年间,黄泥墙处有一座卫姓家族开辟的桃园,种有桃树300余株,每年春季都是桃花满园,到了夏天收获之时更是硕果累累。该园所出品的蜜桃有红色斑点,汁多味甜,远近闻名。时人有竹枝词曰:“瑶池仙味胜醇醪,异品争推水蜜桃。闻说黄泥墙更好,小红圈子认鹅毛”。到了光绪年间,桃园规模虽有缩小,但仍有桃树数十株,结果之时对外开放参观,游人可购买品尝。此后随着周边一带逐渐繁华,地价骤增,桃园遂被迁走,据记载迟至1930年代,老城厢西门一带还有一条“桃园路”,即是得名于黄泥墙桃园。

黄泥墙今貌 曹伟 图

离开了黄泥墙的水蜜桃并没有告别上海人,该处桃树后传至沪郊龙华,成就了民国年间闻名的龙华水蜜桃。此后虽历经战火摧残但薪传不断,经过辗转迁徙,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南汇水蜜桃,仍然稳坐沪上网红水果的宝座。

上海市立图书馆

1905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走到了它的尽头。受此影响,加之进入民国后,各类新思潮风起云涌,孔孟之道一度被与保守、陈旧画上等号,上海文庙也逐渐“边缘化”。

所幸孔子所倡导的尊师重教传统在上海依然得到延续,文庙也在1930年被改为“上海民众教育馆”,内部移栽树木花草,时人亦有称其为“文庙公园”。鉴于当时的上海,尤其是南市老城厢一带缺乏公立图书馆,市民阅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1931年春,经上海市政府拨款2.5万元,由上海市教育局负责筹建上海市立图书馆,馆址就选在了上海文庙内的藏经阁旧址。

1931年5月,上海市立图书馆动工,至年底基本建成。受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影响,该馆至1932年6月1日部分开放,提供杂志、小说类书籍借阅。这也是由上海市政府正式设置的第一个公立图书馆。1933年1月7日,上海市立图书馆全部开放,每日到馆借阅图书者达数百人。1934年,根据需求又增开儿童阅览室,成为老城厢地区重要的“阅读空间”,据1936年的《申报年鉴》统计,1935年该馆藏书25157册,全年经费11549元,工作人员12名。

1936年,位于江湾作为“大上海计划”一部分的“上海市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但由于当时的江湾交通尚不方便,因此直至抗战爆发前,位于文庙的上海市立图书馆一直都是市中心最重要的公立图书馆之一。

位于文庙的上海市立图书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老城厢一带受损严重,上海市立图书馆被迫关张。抗战胜利后,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在将江湾前上海市图书馆,福州路前工部局图书馆(后改称伪上海特别市市立图书馆),文庙前上海市立图书馆合并组成新的上海市立图书馆,馆址设立于福州路工部局图书馆原址,原文庙市立图书馆改为第一分馆。

1934年5月出版的《上海各图书馆概览》 一书中对上海市立图书馆的介绍

1949年上海解放后,军管会接管旧上海市立图书馆,并于1952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人民图书馆。馆址先后设立于福州路和复兴中路,即现在的文化广场所在位置。1958年10月,经市委宣传部批准,市人民图书馆改为卢湾区图书馆,1959年8月迁至陕西南路235号原明复图书馆旧址。卢湾、黄浦合并后,该馆再次更名为黄浦区明复图书馆。岁月荏苒,历尽沧桑,从老城厢的文庙,到旧日法租界腹地的陕西南路,物换星移几度秋,不变唯有书香味。

上海市立动物园

讲到动物园,如今的我们第一反应不是位于沪西虹桥路的上海动物园(俗称西郊公园),就是在南汇的上海野生动物园。不过,回到90多年前,当年的上海人若想要看各类奇珍异兽,文庙旁的上海市立动物园则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上海市立动物园肇始于1931年,是年市政府批准建造。经过招标,一期工程于1932年8月动工,12月底竣工。此后二、三期工程相继实施,1933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其位置在今文庙路、学前街交汇处,即今敬业中学一带。动物园门则与文庙隔路南北相望。

敬业中学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图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立动物园的主管部门为上海市教育局,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动物园的定位:针对民众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推广的机构,而非单纯的休闲娱乐场所。1936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编辑出版的《中国博物馆一览》一书中,上海市立动物园赫然在列,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一点。

1936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编辑出版的《中国博物馆一览》对上海市立动物园的介绍

上海市立动物园面积约10余亩,根据东西长,南北窄的地形特点,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展区,共展出动物包括兽类、禽类、灵长类、两栖类、鱼类等总计100余种,其中不乏大象、狮、虎、豹等中大型动物。此外,市立动物园还有动物标本80余件,1935年崇明渔民捕获鲸鱼一条,动物园将其购买制成标本并作展出,成为一时之新闻。

上海市立动物园中的老虎

上海市立动物园中的仙鹤

事实上,市立动物园自开放伊始,就成为当时沪上一大网红去处,据1934年11月6日《申报》记载,开放头一年,总参观人数就达到了约118.9万人次,占到当时上海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不少学校、团体都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将这里作为科普教育的基地。与此同时,动物园方面还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先后举办了多届全市性的芙蓉鸟、信鸽、金鱼评选会,获得媒体广泛报道,进一步积攒了人气。

民众等待动物园开门

令人遗憾的是,正当上海市立动物园蓬勃发展之际,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文庙一带很快被战火波及。在经费无着的情况下,为避免动物死亡或逃逸造成民众伤亡,市立动物园管理方不得不与法租界公董局接洽,经双方沟通,最终全部动物被赠送给今复兴公园的前身顾家宅公园,上海市立动物园这处初代文庙网红,就以这样的方式宣告落幕,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