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独行月球》:或许更应该成为一部完全的科幻片

任冬梅
2022-08-07 10:3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这个暑期,由开心麻花影业出品的《独行月球》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影片大部分的主创都是开心麻花的原班人马,包括导演张吃鱼,主演沈腾、马丽,配角常远、黄才伦等,影片定位为“科幻喜剧片”,影片主创也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独行月球》的喜剧特征。但观影结束后,反而是整部电影中的科幻部分给我最大惊喜,我认为,如果《独行月球》一开始能定义为一部完全的科幻片去制作,最终成品的评分或许会更高。

《独行月球》剧照

《独行月球》主要讲述2033年,为了保护地球免遭小行星撞击,人类在月球部署“月盾计划”。当其中一块大碎片没有被击中,向月球直冲而来时,月球团队紧急撤离,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因为演练对领队马蓝星(马丽饰)的表白,错过登舰通知,成为遗落月球的唯一人类。独孤月目睹小行星 π撞上地球,以为地球已经毁灭,开始和另外唯一一只被遗留在月球的动物——袋鼠“刚子”过上了“难兄难弟”的生活。后来,独孤月终于知道马蓝星及部分地球人类还活着,生活在地下掩体中,在他们指导下独孤月建造了回地球的飞船。然而在返航途中,遭遇小行星π残留的、正向地球袭来的大陨石π+,独孤月毅然选择与π+同归于尽,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影片的科幻场景是令人满意的,从月球基地、月面环境、宇航服,到月球车、广寒宫空间站、返回舱、地底城市……这些都很有科学细节的真实感,让人能够沉浸其中。此外,月盾计划基地所在位置、存在于柯林斯陨石坑里的机械狗、利用遗落在月球的阿波罗18号制造返回舱等设计,均符合现实科学的逻辑。这得益于《独行月球》从筹拍阶段就邀请了科学顾问团队进驻,我们从片尾字幕能够看到,影片不仅有“科幻顾问”、“科学顾问”团队,还有专门的科学支持机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及“星河动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这样严肃认真的态度制作出的科幻场景,观众能够通过画面感受得到,就像当初的《流浪地球》,观众会觉得自己的智商得到了尊重。

据说,整部电影特效镜头占比达到95%之多,由国内特效公司MORE VFX 、和光羿像、九维映画、猿人影视等多家特效公司联合制作完成。影片中的“金刚鼠”使用了真人动作捕捉技术加特效,连独孤月和“金刚鼠”的宇航服,都各有两个不同的制作公司制作。最终电影呈现出的特效画面完成度很高,没有任何廉价感或塑料感,基本达到了《流浪地球》的水准。相对的,《流浪地球》的特效镜头超过2000个,75%为国产制造,并由6家特效公司拼盘完成,其中一个主要制作团队正是MORE VFX。《独行月球》直接借鉴和运用了《流浪地球》不少装备,如月球车就使用了《流浪地球》拍摄过程中使用过的六轴平台装置,以更好地呈现出晃动、震颤等画面。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体系在这样的传承之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作为一名科幻人感觉特别欣慰。

《独行月球》剧照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来看,悬念设置和一波三折的节奏把控还不错,尤其是其科幻内核的塑造是成功的。《独行月球》以地外天体将要撞击地球,人类在月球建立发射基地,以核弹摧毁小行星,并以月球为盾牌阻挡残余碎片,同时借助月球引力捕获更小碎片,以保护地球为故事主线,这在影片里被命名为“月盾计划”,所有的故事都围绕“月盾计划”展开。仔细审视会发现,《独行月球》的“科幻内核”非常坚实。首先,“月盾计划”这样一个科幻概念是成立的,它以现实科技为基础,创造了一个人类在时间长河中很有可能遭受的特别境遇。根据天文学家研究估算,直径10千米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1-2亿年一次,而140米以上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则大大缩短到2万年一次;其次,影片的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这个科幻内核去赋予情感、赋予人性、赋予曲折,独孤月因为“月盾计划”到达月球,又由于错过紧急撤退反而成为月球上(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自认为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人类,他对于马蓝星、对于地球故乡的爱与眷恋由此被无限放大,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从两位主角的名字上看,“孤月”对“蓝星”,我们唯一的卫星月球一直陪伴着宇宙中这颗孕育生命的蔚蓝星球,也是多么极致的浪漫。我们会发现,科幻内核在影片里并没有沦为陪衬,科幻在故事里不是可有可无的外衣,而是全剧的重点,是剧情产生、发展到结束的原始推动力。而且由科幻核心延伸出的各种创意,更为剧情本身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由此看,《独行月球》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好的科幻故事,而这已经超越大多数中国科幻创作。

从影片的科学审美上看,《独行月球》展现了很多科学之美,从广袤宇宙到荒凉月球,从火箭赤光到追逐太阳,而这正是科幻电影打动人心的地方。影片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终结者》、《异形》、《E·T》、《X战警》等经典科幻电影,且并非生硬穿插而是与情节紧密联系,说明创作者的确熟悉科幻。其中有两个镜头,可说是独属于《独行月球》的经典科幻画面:一个是金刚鼠拉着沈腾飞跃过地球的画面,明显致敬《E·T》中的小男孩载着E·T骑自行车飞跃月球的一幕,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科幻电影片段之一;一个是最后马蓝星和已经死去的独孤月一起站在月球上回望地球时,被击碎的小行星π+的碎片被地球引力捕捉形成环围绕着地球,拥有了一圈光环的蓝星变得超美。此外,独孤月为取发动机,驾驶太阳能月球车,向着目的地反向的方向一直追着太阳开,通过绕月球一周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方式,解决了月球车里程不够的问题。这是影片中一个关键转折,也是影片中展现科学之美的一个闪光点,而这个设计可能也参考了著名科幻作家杰弗里·兰蒂斯(同时是NASA约翰哥伦研究中心光电能及太空环境研究专家、火星探路者计划参与人)的科幻小说《追赶太阳》,讲述飞船坠毁月球后仅剩的宇航员为让太阳能电池不断提供氧气,绕月球奔跑一圈追赶太阳,最终获救的故事。

《独行月球》剧照

除科幻部分外,喜剧部分并不出彩,有些是为设计而设计,比如喝开水被烫到、轮椅掉下台阶等,看起来并不好笑反而有些尴尬,独孤月舔马蓝星抱枕上的“番茄酱鼻涕” 的场景甚至让人感觉一丝恶心。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喜剧和科幻的割裂感,《独行月球》里的科幻成分太多了(不像《疯狂的外星人》),而且非常追求严肃的真实,这样充实而又严谨的科幻内容,难免会让观众更加理智,更加贴近逻辑思考,但其中又穿插了大量薄弱、浅表的喜剧,科幻和这种喜剧搭在一起,其实是互相消解的。观影的时候我就时时感觉分裂,本来正要为主角的命运担忧共情,突然出现的喜剧桥段又冲淡了观众的代入感。在我看来,开心麻花还是太保守了,如果整部电影以科幻片为主,只在必要的时候保留一些确实精彩的喜剧设计,最终的成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希望包括开心麻花在内的国内影视工作者们,给予科幻更多的信心,只要你真的用心去做电影,尊重科幻同时尊重观众,那么中国科幻电影这片蓝海一定会给予远超预期的回馈。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