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陕西,背后什么来头?

2022-08-08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馍师 夹馍星球

正是将企业的命运与时代机遇紧密结合,成就了事业。

1999年8月,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今长安大学)筑路机械系教授李冰,离开学校,远赴湖南长沙,加盟三一重工集团,出任总经理助理。

这一事件作为企业重视人才的案例,被媒体竞相报道,热闹了一番。

李冰到任后,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一年多时间开发出7种新产品,获得10项国家专利。

公司承诺李冰如果服务满10年,会送他15万股股票。可惜,2005年,李冰患病去世。

2008年,三一重工销售额突破100亿,重奖有功人员,仍按照生前约定,按当时股票价格,奖励李冰3500万元,由其财产继承人继承。

尊重人才、信守承诺的公司,往往让人多几分敬意,路也走得踏实稳健。

也许就在那时候,奠定了三一集团和陕西的缘分,西安的教育资源能与企业完美互补。

2022年3月,三一集团再次来陕,筹建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系列项目。签约现场,陕西省委书记、省长、西安市委书记和三一集团董事长悉数出席。

签约之后,项目所在地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多次召开推进部署会,提出要求:找准加快建设的关键点,倒排工期,加强督导,全力推进,争取早日开工投产。

就在7月31日,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4个月时间,体现了“三一速度”和“西咸效率”,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个项目能得到如此重视,三一集团到底是什么来头?

先了解下“三一”这个名字的来源。

1989年,湖南省娄底市,4名从国企辞职的年轻人,创办了一家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厂——茅塘焊接材料厂。

为首的大哥名叫梁稳根,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材料系,身处改革开放的热潮,他内心也有一团火在燃烧,遂辞职创业。

新厂子经过几十次实验,成功试制出一种铜基焊片产品,量产后,拿到了第一桶金。此后又相继开发了铝焊丝、银基钎料、人造金刚石用触媒等新产品。

△ 茅塘焊接材料厂旧址

年轻人有鸿鹄之志,他们在工厂的大门外,悬挂了两条标语: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

1989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来视察,看到标语后说,还可以加一句嘛:做出一流贡献。

因为这个原因,1991年,工厂产值突破一亿元后,改名“湖南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之后,又将总部搬到省会长沙,开始从地域小厂向品牌大厂进发。

当时,国家建设的大幕拉开,一个将持续几十年热度的行业出现在眼前——工程机械制造。

什么是工程机械?举个例子,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机械泵将混凝土输送到高层。当时国产输送泵只能达到80米高度,而外国设备可以送到150米以上,所以80%依赖进口。

梁稳根看中了这个赛道:未来建筑行业肯定会大发展,需要大量机械装备,而建筑机械在国外已是传统行业,技术进步迟缓,中国有后发优势。

说干就干,1994年,梁稳根亲自带队在长沙创建了“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工”。

△ 三一重工集团

搞机械制造,关键是人才。三一重工集合各路专家,组建工程机械研究所,研究国内外同类产品,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研制出了三一牌输送泵,输送高度120米。

1996年秋天,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工程施工,有来自全球的近20台混凝土泵投入使用。随着大楼高度增加,只有两种产品坚持到最后:

一个是具有82年历史的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生产的“大象泵”,一个就是三一集团的输送泵。

当时,大象泵位居全球第一,三一将其作为老师来学习,但学生逐渐开始超越老师。

1999年4月16日,深圳赛格广场封顶工程,三一泵将混凝土送到300.8米的高度,创造了国内最高记录。从此,三一泵被称为“中国泵王”。

这一年,三一泵年销售597台,占全国市场40%,改变了进口泵统治中国市场的局面。

△ 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

2002年,在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香港国际金融中心(480米)施工现场,三一泵成功将混凝土送上406米的施工面,一举打破308米的世界纪录。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腾飞,三一集团更是如鱼得水。当时,中国公路通车里程只有美国的7.8%,铁路只有美国的25%,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为工程机械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此时的三一,已拥有混凝土泵、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各类产品。因为有着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制造实力,能快速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类型产品,并不断升级迭代。

比如,三一重工2003年研发出的新一代三级配混凝土泵,用于三峡大坝第三期工程。在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会场馆、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项目上,都少不了三一的影子。

2003年,三一集团组建了主做挖掘机产品的“三一重机”。到了2010年,三一挖掘机的销量位居全国冠军,市场占有率超过15%。

学挖掘机到蓝翔,造挖掘机,还得看三一。

△ 三一重工的产品

2004年,三一集团在沈阳成立三一重装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大型煤炭机械综合成套设备制造的企业。

此时,中国煤炭行业正处于十年黄金期,采煤机械需求量大增,三一重装再次赶上了时代风口,也很快成为三一集团的第二大核心企业,仅次于三一重工。

2019年,三一重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煤机制造企业。

这一次,三一集团在沣西新城落地的智能制造系列项目,投资主体正是三一重装,将优化本地产业组成结构,对地方经济及产业转型形成示范效应。

除了生产出引领世界的机械产品,三一集团也曾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号600031,31代表着三一。三一集团成为湖南第一民企,47岁的梁稳根成为湖南首富。

△ 三一重工上市

2005年,中国股市启动中国证券史上的里程碑改革——股权分置改革。

在此之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一部分在社会上流通,一部分不流通(大多是国有股和法人股),因此大股东不关心股价变化,中小股民利益又得不到保障,不利于股市发展。

改革,就是取消这种分置情况,达到全流通。

时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到三一集团考察,梁稳根就中国股市发表了一个精辟的比喻:

大猪和小猪关在猪圈里,饲料挂在树上,大小猪都吃不到;如果大猪把饲料摇下来,自己吃不到,也没有动力摇。所以,只有让大猪小猪都享受到猪食,大猪才有动力拱食。

屠光绍认为他很有见地,称其为“猪论”,回去后就将三一重工纳入首批4家股改试点之一。

最终,三一重工的股改方案为:流通股东每持10股,可以获得3.5股和8元现金。三一重工相当于送出2100万非流通股再加4800万元现金,总价值约两个亿,做出了重大让利。

这一方案获得了93.44%的赞成票,顺利通过,也对其它公司股改起了示范作用。作为第一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公司,三一重工被写进了历史。

当时还有股民怀疑大股东要在改革中借机大量减持套现,梁稳根说了一句话:有生之年绝不放弃对公司的控股权。

其实,在三一成长时,很多国际巨头想要收购,都被梁稳根拒绝了。他想做的是能引领中国制造业的品牌,而不是为了赚多少钱。

因为对股改的重大贡献,梁稳根获得2005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奖”。同时,三一集团也在这一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

到了2007年,三一重工的市值已由上市初的10.8亿元,涨到400多亿元。

2007年12月10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施工现场,三一重工的超高压泵送技术,将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92米高度,刷新自己5年前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造的纪录。

当天,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面对媒体放出豪言:“设计者把建筑设计有多高,三一泵就能将混凝土泵送多高。”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量建筑工地停工,工程机械行业遭到重创。但随着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工地的轰隆声再次响起,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一轮爆发式增长。

三一集团迎来了高光时刻,公司市值达到高点。2011年,梁稳根被福布斯、胡润等榜单评为中国首富。

同一年,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解决办法是往核电站机组注水降温,需要泵车,他们找到了三一重工。三一重工为其提供的62米长泵车,对救灾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一事件得到全球关注,三一重工也因此名声大振。

2012年,三一重工宣布斥资3.24亿欧元(约人民币26.54亿元)收购竞争对手——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也就是生产“大象泵”的公司。

18年前,三一重工还是大象的学生,现在已壮大到足够“吞象”。

到了2020年,三一集团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首家销“破千亿”的工程机械企业。2021年销售额172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

△ 三一重工在世界的地位

2021年,《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榜公布,三一重工排名468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事实证明,梁稳根在27年前对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判断是对的,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企业,自然也是各地招商引资的热门对象,它能将项目落地沣西新城,看中的恰是沣西在平台建设、制度创新、要素投入方面的优势,能助力自己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工程机械行业也告别了高速增长年代,到了拼质量的阶段——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化是未来方向。

在此背景下,三一集团来到了陕西。三一重视科技创新,而陕西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双方彼此吸引,成功牵手。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西安是三一集团全国布局不可缺少的一环。而西咸新区又是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成为三一集团在此落户的理想之地。

早在2018年11月,三一西安产业园系列项目就落户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由三一集团投资,总金额30亿元,将打造成营业额、平台交易额均过百亿的产业园区。

2020年四季度,三一西安产业园一期已经开始投产。

△ 三一西安产业园项目

2021年3月,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设在西咸新区和沣西新城。这是陕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吸引了大批企业来此落户创业。

2022年3月31日,三一集团继续追加在陕西的投资,在沣西新城建设“三一西部智能制造中心”系列项目,包括三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秦创原三一全球研发中心。

投资主体为三一集团旗下三一重装。这几年,煤电能源的市场占比虽在下降,但是对煤炭的需求既然存在,预估到2025年还有45亿吨的需求量,矿车需求量达26000辆。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普遍存在招工难、成本高的难题。三一重装就是针对这个痛点,大力研制电动化、无人化等智能产品。

所以,看似是传统重工业,其实是高科技产业。

三一重装在沣西新城的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投资预计65亿元,厂房建设占地面积26.5万平米,是三一集团所有产业园中面积最大的,将来也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单体智装厂房。

西咸新区高度重视三一集团系列项目落地推进工作,今年3月31日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4月1日就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多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及用地保障、工建审批、配套建设、环境保障等专项组的工作专班,形成了周例会、月调度的工作机制。

此后,各方面工作全力推进:5天完成相关光缆线路迁改,1个多月完成土地征收和清表工作,40天协助企业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83天完成项目配套路网建设,3个多月拉运土方29.7万方……

7月31日开工后,项目将加速建设,准备明年4月份进行投产。计划明年实现产值20亿元,2026年,整个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

△ 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仪式

这一项目的落地投产,将极大促进陕西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注入新动能,助力西安产业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从1989年成立,1994年进军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三一集团紧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需求,获得了成长和壮大,也为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2022年5月份,在三一集团营销培训班结业大会上,梁稳根讲话说:“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三一集团正是将企业的命运与时代机遇紧密结合,成就了事业。

而秦创原也是一个机遇,是那些有实力创新的人的机遇,看准方向,敢于奔赴,下一个“顶流”企业或将在这里诞生。

原标题:《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陕西,背后什么来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