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能放下你的手机,看看我吗?”

2022-08-14 21: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周刊 ,作者甄米粒

新周刊.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本文受权转载自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甄米粒

一双“会说话的手”,是什么样的?

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里描写过赌博者的手:“贪婪者的手抓搔不已,挥霍者的手肌肉松弛,老谋深算的人两手安静,思前虑后的人关节跳弹。百般性格都在抓钱的手势里表露无遗。”

根据对“手”的观察,能感受人们丰富的内心:持着画笔的手,越专注越轻盈;敲击键盘的手,甚至比旁人的脚步更加匆忙;进入地铁的手,被自己当作枕头来获取片刻停歇;沾满污泥的手,在抢险救援时托举起无数生命。

以下是一些关于“手”的情感叙事,或许看完你会发现,原来手上沾满了我们与人间相爱的味道。

《记录》

/ @斯壮 /

讲座台下,当所有人都在用手机拍照纪念,唯有一位阿伯在手写记录。

《拙》

/ @水水 /

去年九月,自己在家里完成了一幅写实的素描作品。

没有什么美术基础和天分,但还是经常喜欢涂涂画画。即使手拙也喜欢,那就继续画吧。

这手画得虽然不美,但够真实。

《比心》

/@kTm /

在松花江边吹着秋风欣赏落日的时候拍下了这张照片。

江边有好多人,有父母带着小孩,有老爷爷老奶奶,还有成双成对的恋人。

遇见一对情侣正在江边记录着属于他们的时光,我拍着他们,他们拍着手,手比着心。

《钢筋结》

/ @尼尼桑 /

手腕翻转间,箍筋与主筋的交接处都被细小的钢丝牢牢捆扎在一起;汗水流下,“铁手”编织城市筋骨,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致敬高温天气下仍在一线作业的建筑工人们

《奶奶的手》

/ @mimi /

那天中午,太阳很温暖,奶奶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静静地不说话,看着我拿手机拍来拍去。

我突然想到还没拍奶奶,于是自然而然地握起了她的手,她的手跟我的手放在一起,对比是那么强烈。

想起了奶奶五十多年来操劳着农活家务,眼睛不由一酸,就拍下了这张照片。

《“手”次见面 多多关照》

/ @小补/

这是宝宝出生第一天我的手,一双欣喜却紧张的手,一双痛苦却快乐的手,一双茫然却娴熟的手。

如今宝宝已经三岁了,脚丫已经超过了手掌,但是每一天都给我初生时的喜悦,希望这双逐渐老去的手能永远庇佑你的周全。

《“疫”只手》

/ @雷侯亮/

去年夏天广州经历了一波疫情,大家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松弛。

图为上班高峰期间,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一位阿姨用塑料袋包裹着手“撑”在门框上。

《见证友谊的时刻》

/ @四月的十三 /

2020年12月2日,我去一家工厂,院子里有一只金毛犬,第一次去它就会围着我转。那天我友好地向它伸出手,它也腼腆地把手靠了上来。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见证了我们的友谊。

《生命之手》

/ @雪花糖 /

图中的手是姥姥在村里厨房做饭时、双手放在挑火的撑子上等待锅里水开时的掠影。七十年以来,姥姥的这双手几乎从未停歇。她悉心地用手劳动,用身体劳作。沧桑的手虽满是泥泞、褶皱以及黝黑的纹路,但它们是姥姥生命长河的见证者。朴素低调,却也美丽高贵,且充满生命力。

《专注》

/ @Flora fan /

喝咖啡时抓拍的。

咖啡师们的手,就是匠人的代表。

《手与手》

/ @Am Pm/

那年祖国七十华诞,同妹妹的班级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孩子们不仅呈现了精彩的表演,表演结束后还为老人按摩、修剪指甲。稚嫩的小手轻轻扶着另一只颤巍巍的手,两个人的嘴角都荡起一丝温暖的笑意。

《这趟车我一定要挤上》

/ @孟不思/

地铁是出了名的拥挤,早高峰经常挤不上车,迟到可是件麻烦事,没人愿意。

某一天,好不容易上了车,抬头看到几个乘客的手扶在门框上。排列在一起的三只手,我们努力生活的样子,挺好。

《也无风雨也无晴》

/ @M /

我是一个今年考研的应届生,按照正常的步调,暑假我继续留在学校附近备考。在安心学习半个月后,一次不经意的检查让我发现身体里有一颗肿瘤。

这张照片是在我回家的飞机上拍的,那天的夕阳刚好照在我身上。我知道我即将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手术,我也知道这意味着考研进度也会因此被耽误。惶恐、焦虑、不甘,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我不禁攥紧拳头,内心暗暗许诺……

《开花芒果》

/ @胡马 /

“南宁开花芒果,五块钱一个。”

“来一个。”

在南宁农院路夜市上,第一次用手吃一整只切开的芒果。

老板左手戴着一次性手套,右手拿起辣椒粉、陈皮粉,肆意地洒在那只开花的青芒上。

我很少注意到别人的手,在买开花芒果的时候,我一直看着老板的手部动作,好像这种小吃的设定就是只能用手来接过,然后品尝。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想起南宁这座安逸、宁静的城市,像这朵“芒果花”一样酸辣诱人,两只手忙着吃,用吃一只芒果的时间去品尝这座城市的夜。

《减负》

/ @bodhi /

这是在协和住院的第一天。刚刚抽完血,人生辛苦过半,开始收拾自己被前半生消耗破损的零件,为有一个健康幸福的退休生活做准备。

《褶皱时光》

/ @Holiday /

在云南大理旅居,太阳很足,我在洱海码头边拍完照,一位白族奶奶招呼我坐在长椅上休息,然后便亲切地和我聊起来。

我说我在做一档节目,想要挖掘普通人的故事和人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我也不知道奶奶有没有听懂,反正和我分享了很多她自己、他们村子的事,自己如何养育三个子女。奶奶八十二岁了,表达得很顺畅,只是我并不能完全听懂她的方言,但其实不影响我从她的身上和表情上感受。她是如此愿意敞开自己,对人有着如此信任。

临走前,我说能不能拍几张她的照片,她的脸、她的着装、她的手,是不同于主流社会,仅仅属于西南边陲小镇的淳朴缩影,让人感觉到时间的力量,它让这双手充满褶皱,也更有温度。

《新鲜乳胶与手》

/ @炭烤小韭菜 /

太阳初升的橡胶园里,阿叔灌满了三桶橡胶,将橡胶里的杂质打捞干净就可以和商贩进行交易。从杂质上滑落下的新鲜乳白色橡胶是大自然给予的美好礼物,布满褶皱的双手更是自然造就的产物,刻画出岁月的痕迹。鲜嫩和沧桑碰撞出时间的味道,似橡胶滴落我的心头。

《粗糙的手 绵密的爱》

/ @刺猬/

2019年年初,跟爱人和孩子一起回山西老家过春节,久未见面的表兄弟姐妹在一起,真是“嗨”疯了,以至于儿子将衣服挂出三角口子都不知道。婆婆看见了,赶紧唤孙子脱下来,就着窗子外的光线给缝起来。那细密的针脚,那干了一辈子农活略显粗糙的手,凝聚的都是爱,吸引着我赶紧用手机记录下来。因为疫情,如今已经三年没回奶奶家,这张照片就越发珍贵了……

《平凡的惊喜》

/ @Fine /

2022年妇女节那天,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和往常一样低头玩手机的我,打算抬起头活动一下脖颈。

视野的前方突然就出现了这样一朵亮眼的花,它的主人是一个提着通勤包的中年男人。

那时,我脑袋里浮现出一个画面:或许有一位已经做好晚餐等他回家的妻子,会收到一个小小的惊喜吧。

这一点平凡时刻的惊喜,不知怎么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存在。

策划 甄米粒

校对 黄思韵

原标题:《“能放下你的手机,看看我吗?”》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原标题:《“能放下你的手机,看看我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