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奇葩蜥蜴迷惑行为大赏:头上冒泡,遇敌蜕鳞......

2022-08-15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爬行动物大家族里,比起一张大嘴吃八方的鳄鱼,背着龟壳或皮革的龟类,还有另外令人起鸡皮疙瘩的蛇,蜥蜴的存在感相对弱一些,可你知道吗,蜥蜴家族的“奇葩”也多着呢!

每年的8月14日是国际蜥蜴日,今天就让我们一一领教奇葩蜥蜴的迷惑行为……

01

LIZARD

聪明的“潜水员”——水生安乐蜥

水生安乐蜥(water anole)是一类原产于哥斯达黎加西海岸的蜥蜴。之所以被称为“聪明的潜水员”,是因为它掌握了一种“水肺潜水”(scuba diving)的技能。

202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硕士、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Christopher Boccia对水生安乐蜥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将6种不同的水生安乐蜥放入装满水的水箱中,发现这些水生安乐蜥会先大大地呼一口气,给自己的鼻子上呼出一个膨胀的气泡。当水生安乐蜥需要吸氧的时候,再从这个气泡中吸取氧气,气泡也因为氧气的减少而相应地往鼻子里缩。

一只水生安乐蜥头部特写镜头,它的鼻子上有个供呼吸的气泡(Lindsey Swierk 摄)

研究人员还用氧气传感器测量了气泡里的氧气饱和度,结果发现,水生安乐蜥在水下待的时间越长,气泡里的含氧量就越低,这表明水生安乐蜥确实在消耗气泡里的氧气。把自己呼出氧气存在气泡里,用的时候再从气泡里吸取,这就是“水肺潜水”技能,实质上是一种“再呼吸”行为。

气泡对水生安乐蜥的作用,就好比潜水员背着的“水肺罐”。依靠“水肺潜水”技能,水生安乐蜥能在水下停留长达十几分钟之久!

此外,Christopher Boccia博士还认为,这个气泡或能充当“物理鳃”用,帮助水生安乐蜥从水中收集更多的氧气,而气泡中积累的二氧化碳,还能通过“扩散”从气泡的表面逸入水中呢,从而形成呼吸的循环过程。

一只潜入水中的水生安乐蜥(Lindsey Swierk 摄)

练就如此技能,水生安乐蜥也实属被逼无奈。一方面,水生安乐蜥被很多捕食者盯着,而它逃跑的速度不佳,很容易被追上,所以它们长期在水下潜着,以避免捕食者发现。

另一方面,水生安乐蜥爱吃的几种昆虫主要生活在水下,所以要经常进行“水下作业”。生活的压力,成就了这位最聪明的“潜水员”!

水生安乐蜥在水下呼吸时的场景

02

LIZARD

酷炫的“蜘蛛侠”——姆万扎平头飞龙蜥

你相信有的蜥蜴和漫威英雄蜘蛛侠“撞衫”了吗?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卢旺达和肯尼亚等地的姆万扎平头飞龙蜥(Mwanza flat-headed rock agama),又被誉为“蜘蛛侠蜥蜴”,这是因为雄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的头部、颈部和肩部呈鲜红色或紫色,身体则是深蓝色的,和酷炫的蜘蛛侠简直不能再像!

左图为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里的一只雄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Christian Mehlführer 摄),右图为《Web of Spider-Man》#129.1(2012年10月)中的蜘蛛侠,由麦克·麦克科和莫里·霍洛威尔绘制。

连姿势都高仿蜘蛛侠的雄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哈蒙JP 摄)

姆万扎平头飞龙蜥的两性差别很大,与雄性的酷炫相比,雌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显得黯然失色,她们大多数呈是不起眼儿的棕色,很难与其他物种的雌性蜥蜴辨别开来。不过平淡有平淡的好处,雌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的体色不那么引敌注目。

白天,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都会经常在炎热的天气里趴在岩石或山丘上晒太阳。但到了晚上(或是受到惊吓的时候),雄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会将酷炫的“蜘蛛侠”外衣变成褐色,这样可能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敌人就不那么容易发现它了。

另外,雄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与蜘蛛侠相似的地方可不止身上那件“外套”。蜘蛛侠会飞檐走壁,而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的话,雄性姆万扎平头飞龙蜥除了会用两条后腿奔跑,还能爬上垂直的墙壁。姆万扎平头飞龙蜥灵巧的身法并不能逃脱人类的“魔爪”。

在肯尼亚,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已被人类入侵渐渐侵蚀,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姆万扎平头飞龙蜥居然开始试着与人类共同生活,比如将当地居民的茅草屋当成自己的家。

03

LIZARD

自虐的“逃跑者”——鳞虎

说到逃跑,蜥蜴家族可谓是“人才济济”,有的一溜烟儿小跑,有的自断尾巴……可你知道最狠、最自虐的“逃跑者”是谁吗?

19世纪,科学家在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等岛屿发现了一类“自虐”的壁虎。它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自动蜕掉鳞片,裸露出“身体”来迷惑敌人,再趁机逃跑,这就是鳞虎类。1867年,Grandidier确认了鳞虎类的第一个种:珠鳞守宫(Geckolepis typica)。

此后,陆续又有科学家发现了会这种“自虐逃跑法”的斑鳞虎(Geckolepis maculata)、科摩罗鳞虎(Geckolepis humbloti)、多鳞虎(Geckolepis polylepis)。

2017年,Scherz MD等学者在马达加斯加北部的安卡拉纳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形的石灰岩山中,发现了鳞虎类的新种——大鳞鳞虎(Geckolepis megalepis),它不仅和鳞虎类其他成员一样可以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蜕掉鳞片逃跑,而且还拥有鳞虎家族中最大的鳞片。

A、B图为未蜕鳞前的大鳞鳞虎;C图为蜕鳞后的大鳞鳞虎,特殊标记的地方是大鳞鳞虎的鳞片底部的透明“撕裂区”。(Scherz MD、Daza JD、Köhler J、Vences M、Glaw F等 摄)

关于鳞虎的“蜕鳞”机制,1985-1990年间,C. Schubert等学者进行了研究,认为鳞虎通过收缩皮肤基部的“肌纤维母细胞”来实现,鳞片并不是仅仅从皮肤上蜕下来的,而是从这层特殊的“肌纤维母细胞”上分离的,这个分离区域又被称为“撕裂区”(splitting zones)。

蜕鳞片的同时,鳞虎的血管也会尽量收缩,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必要的血液流失。

鳞片脱落之后,鳞虎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这种皮肤裸露的状态,不过不要紧,几周之后它们的鳞片就能再生出来。

04

LIZARD

粗暴的“干饭人”——凯门鳄蜥

爬行动物界“吃相难看”的家伙可太多了,鳄鱼的“死亡旋转,”蟒蛇的“囫囵吞枣”,鳄龟的“一刀两断”。在蜥蜴家族,也有一类粗暴的“干饭人”:圭亚那凯门鳄蜥(Dracaena),又称闪光蜥。

凯门鳄蜥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圭亚那等国家。它酷爱待在沼泽地,以及一些被洪水淹没的林区。凯门鳄蜥大部分时间都在垂悬于水面的树枝上晒太阳。这样,一方面能晒太阳,另一方面有危险时马上跳进水里避敌。

 左图:布拉格动物园里一只伏在树木上的凯门鳄蜥(Jiel Beaumadier 摄);右图:在水中潜水的凯门鳄蜥(TimVickers 摄)

在凯门鳄蜥生活的水域及其附近,遍地都是它爱吃的东西:蜗牛、鱼、两栖动物、螃蟹、小龙虾、蛤蜊……是的,凯门鳄蜥爱吃的多是有硬壳的。凯门鳄蜥的头又大又粗壮(通常是红色或橙色),下颌的肌肉超级发达,牙齿又圆又钝,这有助于它们压碎并吃掉蜗牛、小龙虾和淡水蛤蜊等带壳的猎物。

凯门鳄蜥尤其爱吃蜗牛,它吃蜗牛的时候,先把蜗牛咬在嘴里,然后仰起脑袋,让蜗牛滑入嘴巴后部,以后牙把蜗牛壳压碎,再把蜗牛壳吐出来,有时候甚至不吐壳,连壳带肉一起咽下去。

这还不算什么,个别极其凶悍的凯门鳄蜥甚至会咬碎黄头侧颈龟的龟壳边缘部分,吃龟肉!

干饭如此粗暴的凯门鳄蜥,长相也十分威武,它的四肢短而粗壮,一条大尾巴长而扁平,最大个体可达1.2米左右,和凯门鳄有几分相似之处,难怪它的名字里也有“凯门”。

左图:圣保罗动物园的宽吻凯门鳄(Miguelrangeljr 摄);右图:凯门鳄蜥外形与凯门鳄颇为相似(来源:tumblr)

你觉得哪种蜥蜴最奇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