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3岁北漂,从木匠到画坛巨匠:人生不着急

2022-08-17 11: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的黄金时代不是不到,

只是时候未到。

画吾自画

孔子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是圣人,对“凡人”来说,太难。

有人26岁还没找到想做的事情,

53岁为谋生开始北漂,

62岁之前都没钱买房,

90多岁还在开创新的国画表现手法。

他就是齐白石,他一生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人生并没有所谓的“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活在自己的节奏里,每分每秒都是黄金时区。

而立之际,

半路出家学画画。

湖南湘潭,

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

山林翠秀,水光潋滟,

1864年,齐白石就出生在这里。

齐白石,原不叫齐白石,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

从小,阿芝就体弱多病,

难学田里农活。

木工,

这一无须花大力气,

也没有昂贵开销的手艺,

成为他当时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可惜仅仅三个月后,

齐白石就被师父送回了家,

原因是扛不动大檩条。

后来,齐白石跟随周之美学习雕花,

说也奇怪,这师徒二人真是有缘,

齐白石学得很有兴味,

周师傅也觉得他聪明、用心,

觉得这个徒弟,比任何人都可爱。

有一天,齐白石跟周师傅出去做活,无意间见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残卷,他仔细看了一遍,像是捡到了宝贝一般,恨不得临它个几十遍。

他赶紧把书借到手,

匀出点钱买了纸笔,

每日收工后,

以松油柴火为灯,

一幅一幅地勾影。

祖母曾教训他:

三日风,四日雨,

哪见文章锅里煮?

明天要是没有米吃,

阿芝,你看怎么办呢?

温饱都愁的光景,

还去搞有钱人的把戏,

也不见得有什么前途,

这不是拿一家人的性命开玩笑吗?

足足画了半年,

勾画的习作都订成了十六本。

阿芝的无用折腾,朋友们看在眼里,

顺手把他介绍给画师萧芗陔。

萧芗陔也是半路出家,

原是纸扎匠,

自己发愤用功,

成了湘潭画像第一名手,

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齐白石,

带他走进国画的大门。

齐白石27岁那年,

到离家40多里的赖家垅去做雕花活,

碰到了“寿三爷”胡沁园。

胡沁园对齐白石说:

你人很聪明,又能用功。

我也看到你的画了,很可以造就的!

你愿不愿再读读书,学学画?

读书学画,

齐白石当然是很愿意,

但他家里穷得很哪,

书也读不起,画也学不起。

寿三爷说:

那怕什么?你要有志气,

可以一边读书学画,一边卖画养家,

也能对付过去。

齐白石又怕自己岁数大了,来不及。

寿三爷说:‘你是读过《三字经》的!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你今年二十七岁,何不学学苏老泉呢?’

因为齐家住在白石铺附近,

寿三爷给他取了个别号,

叫做“白石山人”,

预备题画所用。

从此,

齐白石告别萧师傅,

放下斧锯钻凿一类工具,

改行做画匠。

要知道,11岁时,家里就给他娶了童养媳陈春君。

待到19岁,他和陈春君圆了房,成了真正的男儿郎。

结了婚不好好工作,挣钱养家,到了30岁还改行,一切从零开始,未免太不靠谱了吧!

齐白石30岁以后,画像画了几年,终于马马虎虎养得起家了。

虽然有时这画钱赚得很憋屈:“有一批势利鬼,看不起我是木匠出身,画让我画,却不要题款,意思是画是风雅的东西,我不是斯文人,不配题风雅画···只是为了挣钱吃饭,也就不去计较这些···”

母亲紧皱了半辈子的眉毛,到这时也慢慢放开了。

祖母也笑着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年过半百成“北漂”,

一张画不值一颗白菜。

这一画就画到了53岁,

齐白石周游半个中国,沿途作画、写诗,

结交了夏午诒、樊樊山等不少名家。

远游归来,希望终老家乡,

继续画画、刻印。

《山居图》

谁成想连年兵乱,

每天提心吊胆地苟全性命。

为避家乡匪乱,

已经53岁的齐白石,

一咬牙决定“北漂”谋生。

初到北京,

齐白石住在法源寺,

在北京琉璃厂南纸店卖画治印为生。

本身在北京没什么名气,

师法八大山人朱耷式的冷逸画风,

当时的人又不喜欢,

所以画作根本不受待见···

别人一张画4个银元,

他卖2个银币,

依旧无人问津,

生涯落寞得很。

幸好,曾任江西教育司长的陈师曾

特别欣赏他的作品,

还特意到法源寺登门拜访,

一番交谈,二人心意相通

即成莫逆之交。

陈师曾鼓励他自出新意,不必求媚世俗。

齐白石在他的启发下,

锐意变法:

“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已意。

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

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

正是这次破釜沉舟的“变法”

齐白石形成红花墨叶的独特艺术面貌。

对于两人的关系,齐白石曾言:“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1922年,陈师曾应日本画家之邀,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展览过程中,陈师曾推举齐白石参展的画作广受好评。

往常一幅画2个银元都滞销,展览中一幅画250银元的高价,却被一抢而空,这一成绩远超当时国内极负盛名的大家,一时轰动中外。

经过日本展览以后,

外国人、收藏家、附庸风雅的人,

都纷纷求他的画,

齐白石由此声誉日隆,

最后名满天下。

还有一位影响过齐白石的人是梅兰芳。

有一次,齐白石到一个大官家去做客,满座都是阔人。齐白石不受待见,冷落在一旁,尴尬极了,自悔不该贸然而来。

想不到兰芳来了,对齐白石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他热络攀谈。

事后,他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兰芳,题了一诗,有句说: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1926年,梅兰芳还正式向齐白石拜师学画草虫。

自身破釜沉舟的变革画风,

加之贵人的鼓励、赏识。

齐白石的名声才陆续传开,

那一年,他已经58岁了,

别人抱孙儿的年纪,

他的事业才开始走上巅峰。

即便如此,

齐白石生活的并不宽裕,

还常常挨蒙受骗。

有一次他卖了画,得了一摞钞票,很高兴,心想把这一年饭费都赚回来了。

他的学生去了一看,才发现那些钞票当时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出钞票的银行已经倒闭了,钞票成了废纸。

齐白石作为艺术大师,好像把脑筋全用在艺术上了,对于外界的俗事,消息极不灵通。

抗战结束后,

齐白石在南京、上海办画展,

200多张画全部卖出,

带回一捆捆“法币”,

却如同废纸,

连10袋面粉都买不到。

一生,

只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北漂十年后,1926年的冬天,62岁的齐白石终于攒够钱,在北京跨车胡同买了一套房,因为屋绕铁栅,干脆起名铁栅屋。

齐白石画虾,世人熟知:

“前人画虾,始于八大,继于板桥,大成于白石。”

但你不知道的是,他一生画虾,不疾不徐,始终按自己的节奏打磨、改进。

早年画虾,造型写实,姿态呆板。

齐白石早期所画《菖蒲虾子图轴》

定居北京后,为了与虾神似,特地在画案上蓄养长臂青虾,日复一日地观察写生···

70岁以后,将虾腿删除,虾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似断实连。

经过无数次反复打磨改进,齐白石晚年画虾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这一辈子,

也正如他画虾的历程。

不为时间所困,

一直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二十几岁的已婚男人做艺术梦,

五十几岁像小年轻一样北漂,

90多岁高龄手部常年颤抖,

已不能自如控制毛笔,

却还在开创新的国画表现手法···

人生路上,

我们都在奔跑,

总在赶超一些人,

也总被一些人超越。

只有那些不为名声所累,

专注踏准自己人生节奏的人,

才会永远进步。

非凡君实拍,齐白石老人96岁高龄画的《红梅图轴》

每个人的时间表是不一样的,

不必被他人、环境带乱了节奏,

过分焦虑。

即使现在看起来比别人慢,别急,

只要走在自己的节奏里,

就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从容。

原标题:《53岁北漂,62岁买房,梅兰芳拜他为师,从木匠到画坛巨匠:不着急的人生,活得有多高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