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8周岁以下禁售”,盲盒不盲的第一步

澎湃特约评论员 如歌
2022-08-17 10:3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8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意见稿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者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早在今年1月,上海就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其中最受关注的红线条款,正是“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赣州也曾出台规定,禁止向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此番集纳地方实践,出台全国统一规范指引,足见治乱纠偏的必要和紧迫。

消息一出,苦盲盒久已的家长,能否松一口气?有人点赞,也有人表示还可更严。例如,不少人提出,禁售年龄门槛仍有待提高,8岁以上儿童同样缺乏自制力,为集卡、抽盲盒而荒废学业、陷入虚荣攀比的孩子不在少数。

而且,就算管住学校周边的小卖部,还有自动盲盒售货机,难以执行意见稿中的规定操作。另外,盲盒成瘾,刺激多巴胺分泌,管不住“剁手”的,岂止是小学生?有人甚至建议,不妨将禁售年龄提高到18岁。

18岁才能买盲盒,这当然有些过于严苛了,带有调侃意味。那么,为何禁售年龄限定为8岁?根据《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消费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换句话说,8岁以下的孩子,购买盲盒本就可以认定为无效法律行为。

可见,规范出台的目的,并非给法律打补丁,而是堵住现实漏洞:让未成年人沉迷盲盒氪金游戏的,不只是商家的套路,更是一些家长的盲目。此前,“家长花200万给娃集奥特曼卡没集齐”话题冲上热搜。刺激公众敏感神经的,不是“家里有矿”的财富,而是家长的溺爱和娇纵怎能到达如此程度?

时代在变。现如今,无论是中产小康之家,还是经济优渥的家庭,“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有时候反而成了束缚成长的枷锁。

面对孩子无止境的索取、任性妄为的态度,家长试图用金钱满足一切,反而助长炫富攀比,让孩子掉进畸形三观的无底洞。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理智消费,珍惜父母的努力成果,不肆意挥霍,才能抵御层出不穷的诱惑。

对未成年人来说,真正的保护,也不是加盖玻璃罩、过滤网,试图营造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而是帮他们尽早看清商业营销的套路,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寻找更能体现人生价值的标的物。

正所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段时期以来,盲盒作为新兴消费业态,缺乏成熟的法律规范,监管滞后于市场狂飙的速度,问题频发,已经到了该彻底整治的时候。帮未成年消费者穿上泳裤,用规范的制约,让家长回归理性干预的态度。

与此同时,相关从业者也应认清,盲盒经济走到了十字路口。再把消费者当韭菜反复收割,此路不通。

意见稿中明确,盲盒经营者不得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不得以折现、回购、换购等方式拖延发售。有了这些规范指引的明路,希望盲盒经营者别再揣着明白装糊涂,尽早转变商业思路,让盲盒拥有“打得开”的前景广阔。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