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港口雄开万里流|试制度探新路!临港新片区设立三年,哪些制度创新突破力度最大?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2022-08-23 09:50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临港交出了一份份答卷,其中分量最重、外界最关注的一份,无疑是制度创新。

“我们回头去看为什么设立临港新片区,当时的《总体方案》要求新片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要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的探索和试点。”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吴群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如是表示。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分解出的78项任务已完成90%,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累计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形成87个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案例,其中36个为全国首创。

8月17日上午,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临港新片区三周年制度创新奖表彰大会上,10个具有首创性、引领性、标杆性的制度创新实践项目从64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这些项目覆盖“五自由一便利”、法治、税制、“放管服”改革等多个领域。

“制度创新都是源于实际的需要” 

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市场是衡量港口配套服务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船舶停靠与否以及靠泊时间长短,并决定了后续衍生服务功能的实现。目前,世界主要港口均具有非常发达的船舶保税燃料市场。

今年的3月14日,马耳他籍“达飞希米”号集装箱轮驶入洋山港二期码头,上海上港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海港未来”号液化天然气(LNG)运输加注船靠泊“达飞希米”轮外档,为该船加注保税液化天然气清洁船舶燃料。

这标志着我国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船到船”加注业务落户洋山港。

这是上述十大制度创新案例之一。在吴群峰看来,这些案例突破力度最大、对国家最有意义、在全国最有影响力、显示度最明显,同时对产业带动作用最强。

吴群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为什么做LNG‘船到船’加注业务,正是因为一家非常重量级的外资企业提出了需求。”在迫切的需求之下,他们完成这一“突破”的时间仅仅3个月。

2022年1月,经上海市政府同意,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上海海关、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11个部门和单位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试点管理办法》,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试点的概念、职责、流程、要求和业务监管等进行了规定。

这为临港新片区试点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填补了国内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的空白,让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液化天然气”服务能力的港口。

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业务的落地实施,有效降低了新型燃料船舶的运营费用和航运企业成本,进一步丰富了本市大宗商品贸易品种,推动保税燃料等大宗商品扩大进出口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将吸引更多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国际航行船舶在洋山港靠泊,推动更多全球高能级船运企业及其相关服务企业落户临港,进一步激发贸易及航运企业活力。

吴群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制度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所以我们的制度创新都是源于实际的需要、现实的考虑,是为了解决这些市场主体本身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上述十大创新案例中颇具分量的还包括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的建立。这也被视为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

据上海海关自贸处处长万骏介绍,现已创新构建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为核心的全新监管模式;探索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临港新片区),构建大数据智慧监管新格局;以大飞机“一司两地”监管模式创新为范例,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

以大飞机“一司两地”监管模式创新为例,针对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飞公司”)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外的特殊情况,上海海关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创新监管方案,并落地实施。

万骏表示,“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是海关支持临港新片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整个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的建立,会形成一个贸易便利化的体系,“最终是要促进产业的发展。”目前,大飞机上下游企业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已形成集聚态势,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万骏提到,上海海关还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新兴业态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举措,全方位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2021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1294.9亿元,同比增长28.5%,高于上海市进出口增幅11.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取得了进出口值829.8亿元,同比增长26%的成绩。

万骏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片区设立三周年之际,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创新制度进一步向成果来转换,这是一个核心。“比如一线径予放行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区内将近一半的企业已经充分运用这一制度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一线径予放行总批数较去年同期增长6倍。那么下一步怎么来进一步来扩大它的利用率,把它做好?”

他进一步补充道,“同时上海海关探索建立的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临港新片区),它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平台,一个大数据的监管平台,它怎么来更好地加强监管?一方面是通关更加便利,另一方面是加强监管,最终是为产业服务。”

“数字本身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洪林介绍,临港新片区现已基本建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这其中有着诸多“首次”。例如,落地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有限公司),首家跨国金融集团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汇丰金融科技),在全国率先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设立首个市场化运作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率先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推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由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由实质审查改为形式审查……

制度创新之下也取得不少亮眼的数据。三年来,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实现每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3.3%;三年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超6.3万家,日均新设企业约90家;三年来,临港新片区累计落户400多家金融企业;疫情期间,洋山港保持正常运转,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1.4万标箱,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在8月17日表示,三年来,临港新片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日均新设企业约9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0.2%、43%、59.2%。

今年1-7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临港新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初步统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4%,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8%。“为上海市经济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

制度创新仍将继续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副处长王相龙表示,“制度创新是国家设立临港新片区的一个核心使命,我们将在制度创新上下更大的功夫,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样本,推进制度创新走得更深更实。”

正如吴群峰表示,“对于临港新片区来说,三年来我们主要的经济指标非常好,高速增长,而且是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这些数字本身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他认为,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国家战略的加持赋能和制度创新成果的支撑。

吴群峰强调,我们最重要的目标仍然是代表国家去试制度、探新路,去扩大开放,“为整个国家去积累地方的经验,去提供我们新片区探索的样板,这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