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戳!手把手教你,拍火箭

2022-08-19 0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单镜宇、子睿 央视网

拍火箭

那也能学吗

真的不是单反大爷统一“数据化”拍鸟吗

当然不是

今天(8月19日)是国际摄影日

我们组了一个高端局

近些年

航天事业牵动亿万人的心

有这么一群航天爱好者们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每次火箭发射

他们会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

虽不能靠近发射现场

但也要远远地记录和见证

中国航天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一叹现场震撼

二赞航天之美

确认过眼神

来看三位追火箭的人

作品名:《高潮》

焦距:100 mm

曝光程序:快门优先

曝光时间:1/200

光圈值:f/8

中国式浪漫,火箭飞升与交响乐齐鸣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摄影:朱恩桐

24岁,研究生在读

接触火箭摄影3年

作品名:《大漠飞天》

白平衡:自动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64s

星夜赴天河,神舟十三号轨迹图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摄影:晏泽华

25岁,自由摄影师

接触火箭摄影3年

作品名:《“天问”探火,万众瞩目》

焦距:142 mm

白平衡:自动

iso(感光度):400

快门速度:1/1250 sec

光圈值:f/14

众人围观,“天问”探火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飞天

摄影:陈中秋

34岁,摄影记者

如何才能拍出与众不同且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如何既要把火箭发射的瞬间定格,又要展现出众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

01

等待

摄影:朱恩桐

Q:这趟拍摄,最难的一件事是什么?

恩桐:因为有很多演出,担心能不能走到这个位置。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可以进去,把相机架好。

泽华:我从武汉一路坐了27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等到达甘肃酒泉后,又在大漠戈壁经过一晚上的等待,最终才得到这样一张照片。

中秋:第二天一早就到沙滩等待,一直到下午发射。等待了很长时间,等待的过程也比较晒。

02

瞬间

作品:《石破天惊》

摄影:晏泽华

Q:这次火箭发射,最震撼的瞬间是什么?

恩桐:最震撼的瞬间是周围那些尖叫的人群。火箭发射的时候,很多观众都会哭。我们拍完,看到自己屏幕上的照片,真的拍下来了,会很感动。

中秋:点火升空的时候听到火箭带来轰鸣声,现场感受跟在电视上看直播是不一样的。现场那种震撼的感觉十分强烈的。

泽华:当火箭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的时候,我听到身边的人高唱起《歌唱祖国》这首歌,他们前面没有任何的沟通,大家看完这么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之后,都不约而同自发地唱起来,那时候真的是特别感动。

03

情感

摄影:陈中秋

Q:希望这张“火箭照片”能向大家传递出什么信息?什么情感?

恩桐:交响乐的气势非常宏大,加上这个表演形式本身比较大气。跟火箭发射结合起来,当时主要传递的还是一个宏大叙事的东西,所以我要把它记录下来。

泽华:首先这张照片有点类似巨龙腾飞的一种感觉。我想给大家传递的一种情感,就是为我们中国航天,为我们祖国感到骄傲自豪。很多人看到这张照片就特别有感触,就觉得我们现在中国航天发展的这么好,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一样。

中秋:火星探测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一个里程碑似的进展,这体现了我们国家航天和科技实力的提升、国力的进步,对人类和宇宙探索也十分重要。我能现场经历这么一个事件,我非常荣幸。

作品:《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摄影:晏泽华

谈到拍摄过程

三位摄影师都提到了等待

这也是好摄影师必备的素质

等待拍摄物体的最美姿态

等待最佳的光线

等待目标物体的融入构图

最后却只需要按下快门的一瞬

而这

不正是中国航天吗

回首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尽管航天人们走的路

很远很艰辛

但每次都能化作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激励着所有人

一组摄影集

回顾中国航天路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徐徐升空。

1970年5月1日晚上,《东方红》的旋律通过广播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响起,明亮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飞越天安门上空。

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载着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发射场成功发射。卫星在轨道上按计划运行了3天,完成了绕地球47圈的预定任务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回到祖国。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次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耀眼的火光中顺利升空,浩瀚的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从“神舟五号”开始,每一位航天员凯旋回家时,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报告好消息。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中国首个深空探测器“嫦娥一号”在发射窗口的第一分钟成功发射。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43小时后,航天员翟志刚开始了中国人的第一次舱外活动。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发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包含了月球南北两极完整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影像图。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时199天,“嫦娥二号”拍摄的384幅精选照片被用于制作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地形影像。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成功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和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了自动和手动对接。

2013年6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尝试在飞行任务中将空间试验与科普活动结合在一起。

2013年12月15日,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一号”从“嫦娥三号”的怀抱中走出,在月球上留下中国探测器的足迹。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来到没来过的月球背面“旅行”,开始执行地形地貌环拍任务,第一张月背全景图诞生。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了180多天的“太空出差”,荣归地球,

2022年06月0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陈冬、刘洋、蔡旭哲领命出征,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忆往昔,古人月下独酌,吟诗作画记录美好;

看今朝,今人快门轻按,方寸镜头定格瞬间。

这些追火箭的人,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磕磕绊绊,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只为了用镜头记录下,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在这些璀璨瞬间的背后,荆棘遍布,困难丛生,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仆后继,埋首科研,上下求索,他们走过漫漫航天路,就为了这一刻!

回首中国航天半世纪征程,从卫星升空到载人飞天,从嫦娥登月到天问探火,从神舟发射到天宫问世……

中国航天带着人们的期盼,一次次奔向广阔无垠的浩瀚星海。

当摄影与中国航天结合,定格的是瞬间,记录的是历史。

原标题:《戳!手把手教你,拍火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