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神仙体育老师

2022-08-21 18: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杜鹃 十点人物志

采访、撰文|杜鹃

十点人物志原创

母亲是体育老师的脱口秀演员倪午阳曾讲过这么一个段子:

“我小时候的体育老师啊,动不动就生病,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咱们体育老师这个身体素质是不是不太适合体育老师这个职业啊。我们数学老师怎么从来不生病,体育课他比我们的出勤率都高。”

的确,在人们童年记忆中,对体育老师的印象往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们每学期大概只出现三次,开学时,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余下的课程,要么被班主任和主课老师抢占,要么就是上课十分钟,自由活动半小时,体是体了,育没育成。

但随着大众对体育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体育老师正在提升教学质量。他们绞尽脑汁将体育课程打造的轻松有趣,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们的身体机能,有效地开展校园体育。他们身体力行的证明着:体育不仅仅只是身体的问题,是身、心、社全面发展的问题,让孩子们发现自身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学会团队合作,才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十点人物志邀请到了两位在体育教学方面颇有建树的“明星”体育老师,他们惯行的“让更多孩子们安全快乐地进行运动”理念,与耐克和中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合作伙伴长期战略合作的“活力校园”项目的宗旨不谋而合。也正因此,这两位老师的体育课荣获第五届“活力校园”课内体育教学优秀案例。

从他们的个人故事,或许能够稍稍改变你对体育老师的刻板印象。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海绵棒就是我上课时的“如意金箍棒”

钟宇翔 31岁 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学生,叫小杰,是我刚进入体育教学工作那几年里下乡支教认识的。他也是让我很心痛的一个孩子。

那时候我很年轻,大学毕业才两三年,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到达支教学校一问,让我教二年级,我一下子傻了眼,心想二年级的孩子应该是最闹腾的吧。

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尽管做过许多心理建设,但真正开始上课还是不太适应。二年级的孩子根本不听你讲话,还总是喜欢调皮捣蛋,可能我前脚刚设计一个让大家跳绳的游戏,后脚孩子们就开始满场跑,抓都抓不回来,每次上课堪称“历劫”。

众多“调皮捣蛋鬼”里,有一个最显眼的孩子,就是小杰。别看他才二年级,就敢拿着雨伞当武器去招惹高年级的学生,惹了就跑,但跑也跑不过,经常被那些五、六年级的学生抓回来打。刚知道这事时我很震惊,询问过其他老师,都说管不了,小杰连安静地坐下来听别人讲话都做不到,更别说跟他讲什么大道理了。

钟老师带大家上篮球课

又一次,我看到几个高年级的同学将小杰堵在走廊里欺负,我当下就窜上来一股火,把所有人都叫到办公室,将那些高年级的孩子挨个批评了一遍。可能是看到我在为他出头,小杰对我也产生了信任,当我提出想和他好好聊聊时,他没有拒绝,我心里还挺惊喜的。

仔细聊过我才知道,原来小杰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河北打工,家里只有外婆带他。他外婆好像是有点精神问题,平日里照顾自己已经很难了,也没办法给予小杰很多关注,最多保证他吃穿不愁。

讲到这,一个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居然在我面前红了眼眶,我的心也跟着柔软起来。那瞬间我明白,其实他就是一个渴望人去关注、关心他的小男孩,只是表达方式略微有些极端。

我摸了摸他的头,提醒他下次课堂上要表现好一点,我会随时关注他,他扬起小脸跟我点了点头。

知道小杰的情况后,我会下意识地在课堂上多关注他一些,试着让他融入集体。因为他实在太皮,体育课上没有学生愿意跟他一组,我就自己跟他一组做些游戏,有时候会拉着别的小朋友,三个人一组进行活动。渐渐地,他也开始意识到和别的小伙伴一起上体育课的趣味性,会主动跟别的小朋友示好,偶尔他还是有想捣蛋的时候,但只要我一个眼神过去,他都会乖乖听话,甚至在站队列的时候比谁站的都直,那一刻我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一个在某种意义上被老师们放弃的孩子,一个在所有人眼里看似“无药可救”的学生,竟然因为我有了正向的转变,让我开始思考成为体育老师的意义。

我大学在福建集美大学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班级里有30几个同学,但最终坚持下来做体育老师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同期的同学们不是出去自主创业了,就是转行做短视频,做电商,有人赚了不少钱,看着身边的人在不同领域发展,也会让我开始质疑,是否真的要把当体育老师当成事业?

而经历过小杰的事情后,那种成就感,和看到学生因我转变的欣喜,让我再也不质疑这一点了。说夸张点,很像一场双向救赎。

从支教地回到原学校,我先是带了几年高年级,近两年开始改教低年级,现在带三年级的学生。说实话,有过支教二年级学生的经历,我有点恐惧带低年级。孩子们很容易注意力涣散,周遭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开始不好好上课。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在语言上连哄带骗,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们都机灵得很,早晚能看穿你的“把戏”。

我那时候冥思苦想,怎么能让学生们一边玩着,一边还能心甘情愿地锻炼身体呢?后来有次去游泳,我发现游泳老师在教初学者时会把一种黄色的海绵棒放在他们腋下,防止初学者溺水。我好奇地拿起来一看,发觉这可是个好东西,又轻便,黄色又显眼,就想着带到课堂上去看能不能作为一个教学用具。

钟老师用海绵棒上课

好家伙,第一次把海绵棒带到课堂上时,我都没想到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孩子们看到我拿的海绵棒一个个都特别兴奋,指着说:“看,钟老师带了个金箍棒上课。”我当下心里一乐,这不就上钩了吗,就顺着孩子们的想法,用“金箍棒”跟他们互动,拿着海绵棒耍花活。

遇到不认真的孩子就象征性地用海绵棒打他们的屁股,模仿孙悟空喊着:“吃俺老孙一棒!”因为海绵棒很柔软,打在身上也不会疼,又能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那堂课上的特别轻松愉快。

后来我在想,用海绵棒单纯地玩闹很可惜,倒不如设计一些互动性高的运动,在玩乐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到身体。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上课前的热身是跑圈,很枯燥,孩子们自然不喜欢。然后我把海绵棒这个工具加了进去,随着手里“金箍棒”的变化,孩子们的动作也要发生变化。比如我把海绵棒举高,他们就要跳起来触碰,我将海绵棒放低,他们在跑动过程中需要跳跃过去,如果是中间高度,就需要钻过去。效果显而易见,平常热身5分钟孩子就开始吵吵喊累,加入海绵棒之后,热身15分钟一个个都还意犹未尽的。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热爱游戏的,如果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跟随你动起来,一定是游戏设计的不够好。

偶然的机会下,我把海绵棒教学视频发在网上,意外地收获了很多喜爱。最让我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教育,很多家长、老师给我留言讨论如何让孩子安全地锻炼,我都会耐心地解答。

而且我发觉不仅是学校和家长们在关心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社会上对于体育老师、体育教育的关注也在变多。像我今年参与的耐克“活力校园”项目,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基层体育老师输出着自己对体育教育的独特见解,看别的老师案例时我就在感叹,原来每个老师都如此有想法,设计出的体育课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像有个泉州的体育老师,学校里没有运动器材,他就绞尽脑汁给同学们创造器材,甚至带大家一起制作器材锻炼,真的是为了能让孩子们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操碎了心。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只是之前缺少交流的平台,才让这些人才被埋没了。

现在的孩子不似以前,物质贫瘠的年代大家生活都很单调,没什么娱乐活动,只能天天在外面又跑又跳的,身体素质自然差不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太丰富,电子产品又层出不穷,手指动一动就能快速刷着各类视频,很轻松,天天看着很有趣,但孩子们除了学会了一些网络用语,一些无用的梗,其余什么也没有得到。

经常有家长来问我:“老师,我们家孩子又胖了怎么减肥?”“老师,孩子最近近视度数又涨了怎么办?”我统一的回答都是“去运动吧,多做点运动。”隔段时间真的有家长带给我正面的反馈,体育的魅力恰恰就体现在这里,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果。

只有真正的走出去,动起来,把运动当成习惯,才能让孩子们变得更加阳光且自信。

用陀螺抽出一整个盛夏

郭娜 32岁 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实验学校

我的性格上有点男孩子气,小时候更喜欢跟一群男孩子爬山、打沙包、捉迷藏,导致后来上大学学了体育专业,就没有想过除体育老师外的其他人生职业选项,到现在,刚刚好第十年。

十年间,我经历过很多次思想上的转变。第一次是在初进入校园时,那时候我还年轻,想的特别简单,体育老师不就是带着孩子们一块玩儿吗。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体育老师也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需要备课,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情况、学校准备的器具来设计课程,其实是一份很严谨的职业。

但现实很快让我再次感到挫败,因为尽管我把课程设计的十分精巧,还是忽略了一点:孩子们根本不愿配合。

首先,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不会听你讲话,大家的注意力最多集中15分钟吧,然后就开始这跑跑那跳跳,完全hold不住。其次,就算你叫住他们配合度也不高,我之前设计过让孩子们用跳绳摆成圈一起跳房子的游戏,玩着玩着队伍就散了架。小孩子都喜欢画画,我还给他们发粉笔让他们自己在地上画“房子”,大家一起“跳”,也是画着画着就去玩别的了。

郭娜老师带大家上陀螺课

也因此,我迎来了第二次思想转变:要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并提高他们的专注度。

说得轻巧,那应该具体怎么做呢?那段时间我日夜苦想,在网站上搜集各种资料,一有空就和办公室的同事们讨论,几乎什么招数都使用过了,分组踢毽子啊、集体跳绳啊,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正当我愁眉莫展的时候,一次下班回家,我看见8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抽陀螺,特别专注,我喊了他都跟没听见似的,也不应我。我突然灵机一动,不然把陀螺带到课堂中去,也试试学生们的反应。

谁曾想,这一次尝试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面对陀螺,我那些平时上课的“小鬼头”们都纷纷地凑过来,跃跃欲试的要玩。平时要花费大量时间整队的课堂上,现在根本不用喊叫,孩子们自动排成一队挨个尝试抽陀螺。

我当下一拍大腿,做个了重要决定:要让学校掀起一阵“陀螺风”。

别小看抽陀螺这个运动,其实它挺难的,掌握平衡和力度让陀螺一直转下去可是个技术活。在正式推广给学生之前,老师们要先测试,具体在哪儿抽的安全系数高?在不同空间里抽,陀螺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都需要提前测试。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景象,我们十几个老师每天都在学校里抽陀螺,走哪儿抽哪儿,从操场跑道抽到办公室,从办公室抽到走廊。隔着老远都能看到有个老师跟在陀螺后面拿着小鞭子猛抽,场面特别搞笑。

体育讲究个寓教于乐,抽陀螺不仅好玩,还能锻炼到孩子的各项能力,比如身体协调性、力量等基本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在抽的过程中,你需要时刻关注陀螺转圈的走向变化,也提高了学生们的专注度。

为了能让抽陀螺这项活动更刺激一点,我在学期中间还组织了一场抽陀螺大赛,用旋转的陀螺相互撞击,看谁的陀螺能挺到最后,为荣誉而战,也能提升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比赛当天,着实是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们都表现出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一面。比如班上有几个上课时安静内向的小姑娘,当天为了给自己的队伍加油把嗓子喊哑了。

我还记得当时获胜的孩子叫梁凯东,是个平时不吱声不吱气的很稳重的小男孩,比赛的时候因为抽陀螺精力太集中手起了血泡,也没有一句抱怨,他受伤这事,还是我后来听班级同学说的。我赶紧拿了药去找他,问他手有没有事,只见他跟个小大人一样小手一挥说:“没事,这点小伤没事,只要我们赢了就行。”

我一瞬间很感动,也很骄傲,我居然教出了如此坚强又懂事的孩子,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体育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里到底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是每天陪玩的大朋友吗?是想到就会害怕的严厉老师吗?都不是。体育老师应该是一个引领者,不能局限于单纯地与孩子们玩乐,而是让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性格方面的成长,发现自己的潜能。

在这一点上我经历了第三次思想转变。以前上体育课时,我总是会担心运动的安全性,孩子们是否会因此受伤,从而万事小心,有很多运动都不愿让太小的孩子接触。但通过这次抽陀螺的案例我发现,孩子们的承受能力其实比我想象中强很多,有时我太过于谨慎,反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所以我也开始放开胆子,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让孩子们接触更多有趣的运动。

大部分的家长表示支持,但还是有少数的家长持怀疑态度。我印象里有一次带着一年级的学生做腿部练习,就是蛙跳,练习结束后带着孩子们放松过,甚至还告诉了班主任,孩子们中可能有人腿部会有点酸疼,如果家长打电话来需要解释一下。

还是有家长打来电话,先劈头盖脸地数落一通,挺无奈的吧。身为体育老师,我认为这些运动后的身体正常酸痛对孩子的成长、性格上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孩子们总要先知道疼,才会学习该如何变得强壮去规避这种疼。

受内蒙的天气影响,学校组织户外活动比较困难,尤其是冬天,冰冷刺骨,但孩子们还是渴望能上体育课,享受玩乐的时光。抽陀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随时随地都能玩,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竞技精神。

恰逢当时看到“活力校园”创意体育课征集活动,我就把上陀螺课的细节发了上去,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心态参加的,没想到还被评上了优秀案例,我把这个消息跟学生们分享,他们都激动地蹦蹦跳跳的。

我现在每天“偷师”,学习别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比如支教老师林美珍,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变废为宝,用旧衣服缝沙包,用废弃轮胎当教学工具,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

以前,体育老师这个职业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不是太重要,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就是每天陪玩的老师,也不干什么正经事。现在随着国家对体育的重视,我们这些基层体育老师被渐渐看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体育教育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只是之前一直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工作,缺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罢了。

结语

本次采访临到结束,我问了郭娜老师一个问题:“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十年间,你感受到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郭娜回答我说:“最大的改变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体育,督促孩子运动,认清体育也是主课的一种,不再将体育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了。“

的确,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格外重要,其背后需要意识的觉醒和推动。

孩子们在往届“活力校园”活动中的表现

借用蒋昌建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吧,“感谢每一位耕耘在一线的体育老师们。谢谢你们用自己的热忱与努力让体育教学变得如此鲜活、有趣,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运动的快乐。我想这才是体育教学该有的样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几个动作、或者一门技艺,而是让他们从体育运动中学会积极面对、永不放弃、热爱生活。”

原标题:《我的神仙体育老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