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可窃听、可定位!充电宝竟成“掌上间谍”……

2022-08-24 17: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阅读今日的推文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看一部微电影:某公司研究的新药配方在未上市前遭到泄密,经排查后,间谍居然是不起眼的它.......

▍保密微电影《窃密,就在你身边》之《会窃听的充电宝》

更可怕的是,充电宝泄密事件不只发生在电影片段里,更在你我身边。近日,贵阳的王先生失手将自己的充电宝摔裂,随后将其拿去找维修师傅检查发现,这个充电宝里竟有一整套窃听和定位设备。维修师傅说,一旦有人操作,王先生的生活将被“直播”,这令他不寒而栗。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集窃听、定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充电宝。这类充电宝颜色、款式多样,它们不仅可以将充电宝携带者的运动轨迹清楚地记录下来,即使在地铁、停车场等地点也不会影响定位的准确性,甚至还可以将充电宝变成一个随身的“电话”对使用者进行监听。

“生病”的充电宝

事实上,现代“手机一族”离不开的充电宝,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泄露个人隐私数据问题了。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已达2.29亿人。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致使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现象时有发生。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一直是各行各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据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介绍,一些黑色产业利用“木马”等恶意程序,控制用户的手机等终端设备窃取数据,之后通过贩卖数据获取非法利益,或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生病”的充电宝

面对充电宝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消费者该如何辨别和防范?

一、注意商家的虚假标识,不要使用可疑或假冒伪劣产品;

二、查看充电宝的安全标志;

三、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当出现“是否信任此设备”的弹窗,或出现要求信任等提示时,需要提高警惕。先点击“否”或“拒绝”等,并归还可疑充电宝。

如果消费者的隐私已经被泄露,怎么办?

消费者在使用充电宝时遇到隐私泄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向互联网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以减少或挽回损失;向侵犯隐私的违法充电宝公司进行索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在购买充电宝和使用共享充电宝时,我们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而要选择正规渠道、知名品牌的充电宝。

End

原标题:《可窃听、可定位!充电宝竟成“掌上间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