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绍兴十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增,人均预期寿命82.9岁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
2022-08-29 17:37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绍兴迪荡湖沙滩。人民视觉  资料图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3620亿元,今年将突破7000亿,以全国万分之八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千分之六的经济总量,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2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3万元提高到12.8万元,是全国的1.6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7万元、1.8万元升至2021年的7.3万元、4.3万元,收入倍差降至1.7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11位、地级市第3位——8月29日,绍兴市委举行“‘浙’十年·绍兴”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书记盛阅春用“快进键”“快车道”“最强音”“新魅力”和“金钥匙”5个关键词概括这十年的发展成就。

昔日的绍兴曾靠“酒缸、酱缸、染缸”带动经济发展,这十年,绍兴按下创新“快进键”,连续10年获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获国务院“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督查激励。传统产业破旧立新,印染化工企业跨域整合,新增技改投资530亿元,新增产值近千亿。同时,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引进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比亚迪等,“芯片、药片、刀片电池”已取代“三缸”。目前,全市市场主体从30.3万户增至70万,规上工业企业近5000家,上市公司有望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200家,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超850人,年新增就业大学生数量从2.6万名提升到14.2万名,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居全国第27位,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

地图上的绍兴形如“金扁担” ,两头分别是杭州和宁波。绍兴坚持面向全国、走向全球,驶入开放“快车道”,持续推进古城新城联动发展和融杭联甬接沪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86平方公里扩展到3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60.3%提高到71.5%。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全域深度开放,镜湖新区成为地标性核心新城区,高水平建设海峡两岸(绍兴)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区和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等开放平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轨交1号线、杭绍台高速、杭台高铁、嘉绍大桥、钦寸水库等建成投运,智慧快速路网初步成形,实现“县县通高铁、融杭快速路、杭甬通勤线”,杭甬“双城记”的金扁担作用日益显现。

这十年,绍兴奏响生活之城“最强音”,财政民生支出累计突破3600亿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在全省领先,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全覆盖,“县县有高校”“县县有三甲(医院)”,人均预期寿命82.9岁。高水平举办国际马拉松、世界女排俱乐部锦标赛、皮划艇马拉松赛、全国棒球冠军杯赛等赛事,也是杭州亚运会协办赛事最多的城市,人均室内体育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

绍兴是千年古城,《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对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坚持人文为魂、生态塑韵,展现品质之城“新魅力”。十年来,建设绍兴文创大走廊和浙东唐诗之路、浙东运河、古越文明三大文化带,打响宋韵文化、越文化、阳明文化、大禹文化等品牌,建成新博物馆、美术馆、城市规划馆、浙东运河博物馆、徐渭艺术馆等文旅项目。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擦亮稽山鉴水颜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到93.4%,PM2.5均值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从55.4升到85.4。

作为“枫桥经验”诞生地,绍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善治之城这把“金钥匙”擦得更亮。发挥数字化改革的牵引作用,打造“一照通用”、浙里兴村治社、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无废城市等有绍兴味、改革味的重大应用。全面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亩均论英雄”等改革,抓深抓实“七张问题清单”,深化基层党建“三张金名片”统领网格智治。迭代升级基层治理“141”体系,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张军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