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届年轻人快要用不起共享充电宝了

2022-08-31 13: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YY

继雪糕刺客 、机票刺客、音乐节刺客后,一个全员刺客的品类出现了——共享充电宝。

在经历过初创时期短暂的“1元时代”后,从2019年开始共享充电宝行业就频繁因为涨价登上热搜。

如今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基本上狂奔进“3元时代”,个别品牌、个别地点的共享充电宝单位时间价格甚至高达6-10元,彻底成为了“共享充电宝刺客”。

共享充电宝,租一次够买一块

一直以来“温水煮青蛙”的共享充电宝最近增加了“水温”,而这个“温度”着实让随手扫码的年轻人大吃一惊。

近日蓝鲸记者在贵阳探访时发现,青城古城景区共享充电宝单价已高达4元/30分钟,这意味着如果要使用共享充电宝为一部电量低于10%的手机充电,保守估计要花费12元。

涨价并不是个例,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共享充电宝单价都在2-3元/30分钟,而景区与热闹商圈则高达4元/30分钟,有的酒吧、夜店已经超过10元/小时。偷偷涨价的不仅是单价还有24小时封顶价格,从早先的20元涨到40元。

虽然在不停涨价,但共享充电宝的服务却毫无改进。

如今电子设备与日常生活深度捆绑,充电变成了一种高频刚需,所以共享充电宝的初衷也是让大众生活便利。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共享充电宝品牌众多,点位分散,光是“借还”就各种不方便:有时候需要走上千米才能找到对应品牌的卡槽,而有的时候充电速度堪称“龟速”,“有时候半小时充20%,这不是充了等于白充吗?”经常饱受充电困扰的茵茵告诉蓝鲸记者。

除了这些天然短板,共享充电宝各种作妖的小九九也不少。

上海市消保委在2021年底,对 街电、怪兽充电、小电等品牌的共享充电宝进行了消费体察,主要发现归还后未停止计费、租借容易归还难、价格标识不显著,收费不合理等问题。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在12个品牌中,只有“电饱饱”的机柜在归还时会通过语音提醒归还成功,其他品牌均需消费者自行确认是否归还成功。而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2022年2—3月期间,对街电、来电、怪兽、小电等5个品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5%的共享充电宝投放点都没有列明收费标准。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同意协议和隐私政策、进行授权、注册、登录后,才能看到收费标准。

为大众便利而诞生的共享充电宝,终究还是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不方便了。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疯狂涨价?

涨价背后的原因很复杂,设备硬件、场地租金、运营人员工资等成本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涨价,但对于共享充电宝而言这可能是行业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表现。

2017年前后,在共享单车的带动下,共享经济迎来发展风口,共享充电宝就是当时的产物。不过起初这个行业并不被看好,王思聪甚至在朋友圈高调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没想到这个行业不仅能成,还诞生了共享经济第一股。

2021年4月1日,怪兽充电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从发布招股书到敲钟上市怪兽充电只用了半个月。

共享充电宝解决的是智能手机时代手机电池消耗量增大的困境,只要智能手机市场持续扩大,那么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就一直存在。艾瑞咨询认为,中国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1063亿元,2020~2028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6.2%。

这种高频的刚需与共享充电宝较低的客单价使得共享充电宝的大众消费习惯养成比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更容易,用户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充电宝的“缓慢涨价”对于大众而言就像“温水煮青蛙”,可以持续收割刚性需求用户。毕竟一个小时多花两三块钱,虽然会让大众不爽,但并不会因此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这也成为了共享充电宝行业持续涨价的底气。

如今共享充电宝行业格局已经相对稳定,各个平台开始拥有一定的议价权,于是便酝酿了全行业的涨价潮。

只不过现在看来“涨价”已经并不温和,这种冒进背后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焦虑。

虽然是刚需服务,但共享充电宝却面临变现手段单一与行业壁垒较低的问题。目前,共享充电宝依然以收取用户租借费用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抢占市场点位的成本就越来越高。

据上游新闻报道,共享充电宝企业布局点位的模式通常是,以入场费的形式获取商家提供的充电宝点位,一些充电宝品牌方甚至会与商家签署排他协议,形成独家点位资源。除了入场费,商家还会参与租赁收入的分成。小电科技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向点位合作伙伴及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励费分别为1.05亿元、7.15亿元、10.1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5%、44%、53%。

归根到底,共享充电宝其实是门线下生意,和餐厅、影院并无太大差异。在点位之争不断拉高支出的情况下,2022年疫情反复,线下人流受到影响,共享充电宝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怪兽充电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报显示,亏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一季度实现收入7.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0%;盈利状况方面仍处于亏损,且净亏损额环比进一步扩大至9640万元,上一季度为净亏损6850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510万元。

虽然对于共享充电宝们而言,涨价也是无奈之举,但要想消费者心平气和地接纳“涨价”,是不是应该先提升服务水平,给大众一个涨价的理由,而不是偷偷在结账时加码。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lanjingcj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

行业热点丨传媒大咖丨传媒动态

微信勾搭小助理

lanjingzhuli

原标题:《这届年轻人快要用不起共享充电宝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