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我们打开宝宝尿片时,万分惊喜

2022-09-04 07: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YanJun 燕君 马蕾孕哺育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宝宝的吃喝拉撒都是头等大事。

相信很多家长每次换尿片总得观察一下粑粑的形状、气味、颜色等。

平静度过了前六个月,当孩子开始辅食后,每回打开尿片总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因此,不少家长为了追求一坨完美大便而烦恼。

今天YanJun就解答一下宝宝们加辅食后常会遇到的“状况”,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本文作者 点击图片即可咨询

本期目录

初添辅食,孩子就便秘?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大便里有食物残渣,这是咋回事?

孩子便秘是积食,不能吃肉?!

初添辅食,孩子就便秘?

因为辅食和奶类不一样,孩子经过这么多个月的奶的喂养,突然加了其他种类的食物,胃肠道需要时间去适应。

也就是无论我们加什么食物,多少都有有些影响他的排便。

这一点大家要清楚哈,淡定点,给孩子时间去适应。

因为一开始宝宝们只是在尝新,适应这种与奶不同质地的食物,添加的辅食量并不需要太多。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前面我们说孩子在加辅食初期,胃肠道需要适应新食物,因此排便情况会有所改变。

但孩子到底是不是便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每一个宝宝的排便规律都不同,我们可从观察宝宝排便时的状态,以及排出大便的性状来判断是否便秘。

如果宝宝有以下的情况,可考虑是便秘:

◆排便次数少于平常

◆排便时困难或痛苦

◆腹痛或腹胀

◆排出的大便坚硬或硬过平常

大家可以从【Bristol大便分级卡】观察宝宝的大便性状��

如果宝宝的大便在1、2级,大便的性状属于干硬/便秘,大家就需要警惕并及时处理。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纤维素和液体量摄入不足)导致。

保证液体量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是作为预防和治疗宝宝便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建议先保证宝宝们的奶量,并且做到均衡饮食,包括全谷类、水果和蔬菜(西梅、奇异果、火龙果等)。

同时,可增加宝宝的活动量。给宝宝腹部按摩:手掌平放在宝宝脐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推,促进肠蠕动。

大便里有食物残渣

这是咋回事?

当我们进食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能否被完全消化掉,会受食物的质地、消化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孩子大便中有食物残渣可能是肠道疾病,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状态。

对于辅食阶段的孩子来说,大便内有食物的残渣主要是这个阶段宝宝的口腔处理食物能力不娴熟,以及第一乳磨牙未萌出,所以研磨能力较差。

并且,由于宝宝进食频繁肠蠕动频率增快,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较短,来不及消化就排出了。

除去一些有疾病的孩子,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受损外,大部分孩子和成人都不需要担心肠胃的消化功能。

而且宝宝的胃肠消化系统功能未成熟,虽然会有部分块状或者颗粒状的食物只有部分被消化,或者完全未消化就被排出。

但这个过程里这些食物残渣给肠道菌群提供了养分,保证大便通畅。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现象会逐渐减少。

所以,大便里有未消化的食物,绝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别太紧张。

但如果宝宝将进食的食物大部分“原封不动”排出的话,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其实如果大家日常有研究自己的粑粑时,有时候也会发现一些不能完全消化掉的粗纤维食物,比如青菜、金针菇、玉米等等。

孩子便秘是积食

不能吃肉?!

日常遇到不少家长会因为孩子呕吐或者不爱吃辅食,怀疑自家宝宝是因为肉类吃多了,又或者肉类不好消化,觉得这是积食的症状就给宝宝忌口了。

其实现代医学里没有“积食”的说法,如果说餐后饱胀、恶心、呕吐这些表现的话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比较像。

但是要判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单靠一两次呕吐,造成呕吐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食物本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那段时间刚好病毒感染。

所以并不是随便一个现象就能盖上积食来解释然后就盲目的忌口。

相信很多常看我们文章的妈咪都知道,YanJun一直在强调在给宝宝引入辅食食材的时候,一定要早点引入肉类!

因为肉类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骨骼肌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可以说人体的每个组件都离不开蛋白质。

除了蛋白质,人体所需的脂肪和很多微量元素都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例如红肉类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铁缺乏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损伤,对于辅食添加初期的宝宝来说,预防缺铁性贫血尤其重要。

孩子不爱吃辅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食物种类不合适、进餐氛围,或者进餐技能的原因等。

所以,不同原因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一样,而不是盲目忌口哦。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不少的状况。总忍不住怀疑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个环节出错了。

这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其实会使我们在养育的过程里,忽略了眼前这个孩子的真实状态。

只要孩子生长发育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去追求一坨完美大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