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蘧常著作手稿捐赠复旦,十二册全集首次出版

仲和
2022-09-05 07:4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王蘧常(1900-1989)先生是知名文史大家、哲学家和书法大家,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创系元老,也是中国哲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师承沈曾植、唐文治、梁启超等名家大师,文史哲艺俱通,曾三撰秦史,其书法以章草为最,书画大家谢稚柳曾评其书:“是章草,非章草,实乃蘧草。千年以来,一人而已。”

澎湃新闻获悉,为进一步推动王蘧常先生学术与思想研究,王蘧常先生的家属9月3日将所珍藏的王蘧常著作稿《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秦史稿》等捐赠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王蘧常研究会。当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办了王蘧常先生著作稿捐赠仪式、《王蘧常文集》新书发布会、王蘧常先生法书(线上)展览。来自学术界、书法界、出版界、媒体界的学者专家就王蘧常先生的学问和艺术成就进行了研讨。

王蘧常先生著作手稿

王蘧常先生

王蘧常著作稿:有着书法与学术双重价值的孤本

王蘧常(1900年6月2日—1989年10月25日),字瑗仲,浙江嘉兴人,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现代书法大家。王蘧常幼年受父影响,七岁时能作诗。早年曾从师沈曾植治学。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晚年致力于书法,精心研究汉简,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领域。其书法作品在日本享誉极高,人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先生曾在自述中表示自己的学术研究从专事史学开始,后研习子学与文学也意在辅助史学研究。出版著述有《秦史》《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等,诗集有《国耻诗话》《抗兵集》《赤熛怒颂》等,主编有130万字的《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

此次王蘧常先生家属捐赠的王蘧常著作稿《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秦史稿》《秦史佚稿》中,《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反映了王蘧常先生在诸子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写于 1930 年,是由王蘧常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在大夏大学教授先秦诸子学术的讲稿整理而来。成书后他将其送呈梁启超先生教正,梁先生不但回信嘉勉,还亲自将书名改为《诸子学派要诠》。这部著作在未出版之时,其部分内容就已经被王国维先生用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来好几所大学也都用这本书作为诸子哲学课的教材。而捐赠的另外两部分手稿《秦史稿》《秦史佚稿》更是凝聚了王蘧常先生毕生研究的心血,也是其坚韧的治学精神的象征——治《秦史》是王先生年轻时就立下的志向,但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由于战乱和政治运动曾两次遭毁,此次其家属捐赠的是王蘧常先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不顾年老体迈重新撰写而成。

王蘧常著作稿《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

王蘧常先生著作手稿《秦史稿》

王蘧常先生著作手稿《秦史稿》

“《秦史》的撰写发端于我们祖父的嘱咐,最终于2000年出版,全赖于时任哲学系主任吴晓明教授和总支书记孙承叔教授作出的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决定。在此前后,以李定生老师为首的父亲的研究生做了大量的整理、誊写、核对工作,为编辑出版奠定了基础。父亲在无锡国专的学生郑学弢教授校理了全稿。可以说,一部《秦史》,承载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几代人的期盼、心血和努力。所以,今天把《秦史》著作稿捐赠给复旦哲院,也就具有特别的意义。”王蘧常先生之子王兴孙在捐赠仪式上说:“父亲并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多少书法作品,但我们还是收藏有他的两三部著作手稿。我们知道,每一部著作稿,都具有唯一性,都是孤本,全世界就这一部,历史上也就这一部,收藏价值非常之高。父亲的著作稿不仅在学术研究,而且在书法史研究方面也都极其珍贵。因此,我们觉得这些著作稿不应由家属私藏,更不能流向市场,而应该由公立机构保存下来、珍藏起来、面向社会开展研究。父亲一生坎坷,经历了二十世纪所有的战乱、浩劫和各种风风雨雨,中年起又疾病丛生,但他终其一生始终没有放弃的是年轻时就立下的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志向和追求。十二册《文集》充分反映了父亲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风范,“绝大部分著作与诗篇都是他在与苦难、与清贫、与焦虑、与病痛不断争斗的状况下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著作和诗篇又都是发自于他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信仰,写他信服的事、写他尊崇的人。”

捐赠现场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说:“王蘧常先生家属将王蘧常先生的著作稿《王蘧常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王蘧常秦史稿》《王蘧常秦史佚稿》捐赠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研究会。王蘧常先生的著作稿是学术和书法艺术高度融合的精品,围绕这些著作稿的进一步整理研究和宣传推广,对于推进中国文史哲研究,推进书法艺术传播,接续文脉,弘扬优秀人文传统有着重要意义。复旦大学十分重视王蘧常先生著作稿的收藏和应用,将开设王蘧常先生著作稿特藏专柜,专门用于收藏保存王蘧常先生著作稿。希望大力加强整理和研究王蘧常先生的著作稿,促成王蘧常先生著作稿的影印出版和展览,为进一步推进文史哲研究,推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做出贡献。”

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蘧常研究会会长吴晓明看来,应从清末碑学运动的背景下去定位王蘧常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贡献。他认为王蘧常先生是碑学运动的最后完成者,这是非常大的成就。“草书要进入碑学,非常困难,因为其在古代碑刻上极为罕见。王先生的方法有二:一是用隶书和篆书的笔法写草书,这样就使得原来‘一寸见方’的章草,在他笔下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二是饱览大量草书碑文,掌握比前贤更多的书法资料,拒绝杜撰,真正做到‘笔笔有来历’ ”。

《王蘧常文集》:为学界留下的丰厚遗产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在发言中表示,《王蘧常文集》的出版为中国哲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对于推动传统学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认为,王蘧常先生家属把其手稿捐献给哲学学院,意义非凡。“中国文化传统特别强调书写,书写是中国学问的根基,书写不单单是记录思想,更是一种文脉相续,一种文化传承。像王蘧常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大书法家,他学术手稿的意义就更加重要,这是学术与书法精品的高度结合,是中华人文传统的真正体现,必将成为我们学院的镇院之宝,也将成为学校的珍贵典藏。”

《王蘧常文集》

《王蘧常文集》发布会现场

当天同时进行了《王蘧常文集》新书发布会,据王蘧常研究会秘书长方晶刚介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蘧常文集》共十二册,收录王蘧常所撰、注、编纂的所有著作十四种,总计427万字。包括史学著作《秦史》《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及《陈化成将军年谱》等五种年谱;子学著作《诸子学派要诠》,前人别集笺注类著作《顾亭林诗集汇注》《梁启超诗文选注》,自撰诗文别集及诗话作品《明两庐诗》《新蒲集》《抗兵集》《国耻诗话》,并辑录了王蘧常散见于报纸杂志中的单篇文章28篇。其中,《秦史》《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顾亭林诗集汇注》《梁启超诗文选注》为校订再版;首次整理出版的文稿有《诸子学派要诠》《明两庐诗》《新蒲集》《抗兵集》《国耻诗话》及《嘉兴钱衎石先生年谱初稿》《沈寐叟年谱》《王部畇年谱》《严几道年谱》。第十二册《国学丛录》所收王蘧常先生单篇文章28篇,最早作于20世纪20年代,最晚成于20世纪80年代,时间跨度半个世纪以上,此次搜遗整理,亦为学界留下一份学术遗产。

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华表示,《王蘧常文集》全面展现了王蘧常先生在国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内容广泛涉及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同时也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斗,如《明两翁编著年谱五种》所收的五位谱主,均为身处清末民初“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军、政、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先生本着知人论世的学术传统,为这些身处时代旋涡中心的人物编纂年谱,其拳拳报国之志向及为往圣继绝学之心态油然纸上,足令后学慨叹。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兵集》《国耻诗话》等作,记载了大量抗日志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近百年间国势衰微和国人奋勇抗敌的诗作,反映了先生身陷孤岛时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堪称一代诗史。总之,《王蘧常文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对于文史哲相关学科的深入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王蘧常先生书札

会上还举行了王蘧常先生法书(线上)展览开幕式。这一展览共展出王蘧常的作品(包括对联、题跋、横幅、尺牍等)76件,分为三个部分:植基、专肄、化冶。每个部分作品按照年代排列,其中包括新发现的1920年代书法对联。

王蘧常先生早年书联

王蘧常先生早年书联

王蘧常先生成熟时期的书法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认为,王先生的书法像交响乐,一般人看不懂。应将王先生的书法作品作为上海书法文化深厚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发扬光大。

王蘧常先生的弟子、王蘧常研究会书学研究委员会主任王运天说,“先师弱冠后就有著三代史目标,著《秦史》,极不易,因战乱、浩劫,稿经三毁,而志不衰,此稿乃劫后所作。步入七十年代后期,吾国形势稍安,老骥伏枥,带病再著。至八十年代初,先师书名隆起,大有书名掩盖学名之势,索书者络绎不绝,又带研究生,所耗精力日甚,常叹惜说:还不清爽阎王债。乃至《秦史》没有最后煞青,往生於1989年10月25日,哀哉!先师於学术博大兼举,论则研析入微,往往以一二语下判词,便如铁铸,这又可见《蘧草法帖》中与李定生书,尤要细訥《文子帖》《老子帖》《迟复帖》等。先生早年研究先秦诸子用的都是唐以前的金文,也曾用金文写日记,后用小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可惜这些日记都毁于战火。到晚年,先生的书写风格更加老辣,独具个性。先生的‘蘧草’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王运天在介绍王蘧常先生书法

据悉,王蘧常先生法书展览网址为:wqcsfz.fudan.edu.cn

—————————————————

延伸阅读:

王兴孙|在《王蘧常文集》新书发布会暨捐赠仪式上的发言

陈志敏副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谢谢陈校长、孙院长、吴晓明教授的致辞和发言。

父亲的《王蘧常文集》出版,我们家属既感慨万千,又感激不尽。

我一直认为对父亲在学术、书学领域的成就和意义应该由学术界和书法界、乃至历史来评价。对我们子女来说,看到这套《文集》,则让我们再次深深地感受到父亲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风范。父亲一生坎坷,经历了二十世纪所有的战乱、浩劫和各种风风雨雨,中年起又疾病丛生,但他终其一生始终没有放弃的是年轻时就立下的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志向和追求。翻开这十二册《文集》,绝大部分著作与诗篇都是他在与苦难、与清贫、与焦虑、与病痛不断争斗的状况下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著作和诗篇又都是发自于他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信仰,写他信服的事、写他尊崇的人。例如《诸子学派要诠》、《秦史》,是父亲从年轻时就立志所要著述的;又例如《顾亭林诗集汇注》、《梁启超诗文选注》、《沈寐叟年谱》等,著述的都是父亲所崇敬的人。对这些自己尊崇的前人的研究,父亲绝对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至于《文集》中收集的父亲在抗战期间冒着危险公开发表的爱国诗篇,更是出自于他的风骨和气节。

王蘧常先生像      顾村言 图

所以,我们觉得,在他去世三十三年后的今天,一部集结他学术研究和古典文学领域主要成就的《文集》的问世,实在是对他这样一个学者、一个纯粹的读书人最好的纪念,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的告慰。所以我们对复旦大学出版社,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儒学院、王蘧常研究会,对所有为此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从心底里表示感谢!

《王蘧常文集》的编辑出版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投入。

陈军主任和他的编辑团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不辞辛劳、精益求精地编辑出版了这样一套装帧大气精美、内容极为丰硕的《文集》。

吴晓明院长是《文集》编辑出版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早在王蘧常研究会揭牌成立的当天,吴院长就把出版《王蘧常文集》作为重要的规划目标,以后又多次亲自主持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研讨,推进编辑工作。

孙向晨院长、林晖副院长等复旦哲院党政领导对《文集》的编辑出版自始至终予以关心和支持。

方晶刚院长为争取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而积极奔走。

吴震教授以及他的研究生、还有王运天先生、郭建中先生为《文集》的内容不断提供建议或补充新的资料。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在编辑期间,王运天先生还发现并提供了唐文治先生1945年为《嘉兴王君瑗仲文集》所作的一篇序。这部《嘉兴王君瑗仲文集》虽然没有出版,但是唐文治先生撰写的《序》七十七后年被用作今天《王蘧常文集》的“总序”。无论在父亲生前还是身后,我们家属都深切感受到从当年的哲学系到现在的哲学学院,对父亲一以贯之的景仰、敬重和怀念。仅以近几年来说,2017年“王蘧常研究会”成立,2018年父亲荣获上海市社联“上海社科大师”称号,2020年哲学学院举办“纪念王蘧常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袁新书记和方晶刚院长还代表复旦哲院专程去嘉兴出席我们故乡举办的纪念父亲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今天又举行《王蘧常文集》新书发布会和“王蘧常先生法书线上展览”。我们深切地知道复旦哲院所做的这每一件事、所走出的这每一步,大到研究会成立,小到制作父亲诞辰120周年纪念封,都是费尽周折、做了极大的努力。对复旦哲院所做的一切我们铭记在心,极为感激。

父亲并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多少书法作品,但我们还是收藏有他的两三部著作手稿。我们知道,每一部著作稿,都具有唯一性,都是孤本,全世界就这一部,历史上也就这一部,收藏价值非常之高。父亲的著作稿不仅在学术研究、而且在书法史研究方面也都极其珍贵。因此,我们觉得这些著作稿不应由家属私藏,更不能流向市场,而应该由公立机构保存下来、珍藏起来、面向社会开展研究。对此,我们也一直有着多种的选项,父亲的朋友、学生多次向我们提出各种建议,包括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甚至海外大学。但我们子女及后辈两代人经过多年、反复郑重的讨论,最后决定将父亲《诸子学派要诠》和《秦史》两部著作稿捐赠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是一个敬重传统、尊重思想、尊重学术、言信行果的优秀团队。对我们父亲的景仰和敬重,其实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守护。而且,自吴晓明院长任创始院长以来,到今天的孙向晨院长、袁新书记,复旦哲院在学校的领导下一直坚持“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精神传统,居于国内顶级哲学学院的地位,并在全球大学中具有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复旦哲院还有“王蘧常研究会”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凭借复旦哲院一流的学术研究队伍,依托复旦大学整个文科的实力,汇集社会各方各界的力量,对这方面的研究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所以,我们相信将父亲这两部著作稿捐赠给复旦哲院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王蘧常先生著作稿

我们捐赠的第一部是《王蘧常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两卷。经吴晓明院长考证,这两卷正是《诸子学派要诠》的手稿。父亲自1927年开始对诸子学说作了系统研究,第二年他为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科讲授先秦诸子学术。课程结束后,他对所编的讲稿作了整理,我们捐赠的这部著作稿就是这份整理稿。在这部著作稿中,父亲撰写了一篇两百多字的“序”。“序”的末尾写道:“民国十有九年冬嘉兴王蘧常无父记”。从而可以确定,我们捐赠的这部《诸子学派平论疏谊稿》写于1930年,也就是说距今已经有九十二年的历史了。父亲后来把他的讲稿送呈梁启超先生教正。梁先生不但回信嘉勉,而且亲自将书名改为《诸子学派要诠》。据回忆,在这本书还没有出版的时候,它的部分内容就已经被王国维先生用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后来好几所大学也都用这本书作为诸子哲学课的教材。父亲生前在复旦哲学系任中国古代哲学教授三十多年,现在由复旦哲院来收藏这部历经九十多年风雨而竟然劫后余生的关于先秦学术的著作稿,应该是最好的归宿。

王蘧常先生书札

王蘧常书札

我们捐赠的另一部著作稿包括《王蘧常秦史稿》和《王蘧常秦史佚稿》两部分。《秦史》稿由于战乱和十年浩劫曾两次遭毁,这次捐赠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父亲深感社会焕然一新,因而不顾年老多病而第三次重新撰写的,时间应该在八十年代初的前后。《秦史》的撰写发端于我们祖父的嘱咐,最终于2000年出版,全赖于时任哲学系主任吴晓明教授和总支书记孙承叔教授作出的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决定。在此前后,以李定生老师为首的父亲的研究生做了大量的整理、誊写、核对工作,为编辑出版奠定了基础。父亲在无锡国专的学生郑学弢教授校理了全稿。可以说,一部《秦史》,承载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几代人的期盼、心血和努力。所以,今天把《秦史》著作稿捐赠给复旦哲院,也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今天我们捐赠父亲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著作手稿,是向复旦哲院表示我们的敬意,向复旦大学表示敬意,更是向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表示最大的敬意。我们想,这也是我们后辈对父亲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