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批量造星,打“王一博”牌不顶用了 | 精打细算播客

2022-09-08 07: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批量造星,打“王一博”牌不顶用了 | 精打细算播客VOL.11
9月1日,主营业务为“艺人管理”的乐华娱乐暂缓其赴港上市计划“经纪人第一股”又停下了脚步。自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算起,乐华娱乐在八年间共计四次冲击资本市场,直到今年8月才通过上市聆讯,原计划9月7日登陆港交所。

从乐华娱乐的招股书中,可以窥见“顶流”带给这家公司的巨大利益和桎梏。数据显示,三年间,王一博一人为乐华娱乐带来了约10亿元收入;2020年至2022年4月期间,他更是贡献了乐华80%的营收增长。而王一博的角色也从之前的“打工人”变为“供应商”,分成比例从原来的三七开变成五五开。更值得回味的是,乐华和王一博的合同已经续约至2026年10月。

从之前男团、女团选秀爆火到现在的流量明星盛行,追逐数据、绑定“顶流”成了娱乐行业的常态,“顶流依赖症”似乎广泛存在。近有热播剧《苍兰诀》女主角虞书欣在微博靠“数据监工”晋升“顶流”,向粉丝公开索要数据;前有“顶流” 蔡徐坤单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后被证实为星援App数据造假……当下,似乎再无亮点的综艺或影视剧,只要捆绑了“顶流”,都可以获得不俗的收视成绩。

虞书欣叮嘱粉丝宣发“记得带上我们的剧名”索要数据/图源微博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从业5年的偶像经纪人@梓原,他曾是内娱知名女团的经纪人,主要负责艺人运营、包装与内容制作,以及湃客号“娱乐资本论”的作者@李钟豪,他主要关注潮流文化和青年文化,曾细扒过乐华娱乐400多页的招股书。让我们挤去流量泡沫,揭秘真实而残酷的偶像养成之路。

【本期主播】

丁珏汭,澎湃新闻湃客·财经栏目高级编辑

【本期嘉宾】

梓原,知名女团经纪人,负责艺人运营、包装与内容制作

李钟豪,湃客号@娱乐资本论 作者,关注潮流文化和青年文化

【时间轴】

02:07 四次冲击资本市场,“顶流”不够用了

08:17 《长津湖》和《小欢喜》打不过一个“王一博”?

14:00 资本追捧的收益组合:锁定“顶流”吸金

17:34 明星一夜爆火,广告商和节目邀约蜂拥而至

23:10 “六大蓝血”“八大红血”外,偶像商业价值如何判断?

30:16 提前收益,从减少艺人培养周期开始

38:40 量产“王一博”,真的是个伪命题!

39:19 流量裹挟下:“顶流”决定审美,多元化被挤压

43:56 尝到甜头,丧失本心,内娱生产水准下降了

47:09 “艺人经纪,该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了”

48:42 追星是为了快乐,而不是做“乞丐”

【配乐】

Funk Trap Heavy Kick 2018-D

以下为本期节目精华:

锁定“顶流”吸金,是资本追捧的收益组合

丁珏汭:@李钟豪,乐华这次谋求上市,王一博到底占了怎样的分量?近期博纳影业与柠萌影业也相继上市,有观点说《长津湖》《小欢喜》之类的爆款剧集都不及一个王一博赚钱。@李钟豪,@梓原,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比有实际意义吗?

@李钟豪:乐华去年在艺人管理方面的收入大概是11亿元,占总营收的91%,而王一博近三年的分成收入已经从3000多万元飙升至3亿元,在乐华上市的过程中确实占了很大比重。同时,王一博已经通过自身的量级和乐华达成了某种商业上的合作关系,以“供应商”的身份出现在乐华娱乐的营收和支出计算中。跟乐华相比,博纳和柠萌是行业里比较老派、盈利模式稳定的公司,它们规模更大、收入更高,但成本投入也更高。把这三家公司横向对比,我认为博纳和柠檬的模式与整个商业运作是经得起考验的,乐华的赚钱模式更不稳定

王一博剧照、《长津湖》海报、《小欢喜》海报/图源各自官微

@梓原:相对于传统影视公司,经纪公司的盈利模式风险更大,艺人存在很多主观不可控性。这两年,头部的经纪公司也在积极涉猎不同业务领域,比如自制短视频、短剧或者投资影视剧,以此不断拓展自己的盈利模式,降低以纯艺人为导向的合作带来的运营风险。

丁珏汭:@李钟豪,依靠头部明星吸金,是现在影视娱乐公司惯常的盈利模式吗?

@李钟豪:以前的影视创作由制作人主导,一位占据文化话语权更多的制作人可能定义了整个社会对文娱行业的审美。资本市场发现了文娱行业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之后,会寻求一种确定性的收益组合,即一部电影、电视剧里要有“顶流”,就可以锁定“顶流”背后庞大粉丝群体的消费能力。其实,业界也有过反向思考,比如博纳的老板于冬就曾说过不想和某一个团队或者某一批明星绑定,更希望通过自身商业运作与团队组合来解决问题。

偶像养成,是流水线的复制,还是个性化的打造?

丁珏汭:@梓原,从你的从业经历来看,怎么定义自己带的艺人是否火了,火了之后经纪公司会做些什么?我们靠什么来判断一位明星是不是“顶流”,曝光量、粉丝量还是代言费?

@梓原:我带过艺人王霏霏,她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一夜爆火,广告商和节目邀约蜂拥而至,微信我都加不过来,一瞬间会感觉到自己的艺人真的火了。但是,这对经纪公司的考验也非常大。流量来得快,走得也会很快,经纪公司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化掉这些流量带来的效益,所以背调的时间非常短,很容易出现翻车的情况。

王霏霏舞台照/图源《乘风破浪的姐姐》官微

“顶流”这个词,在我们圈内特指“某C”,他火了之后,好像所有经纪公司都朝着这个目标去运营艺人。在此之前,我们称呼艺人都用“一线”“超一线”“知名”这些词。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对“顶流”艺人咖位的判断,有数据参考,在虚假数据出现后也会有机构为品牌和经纪公司提供脱水数据。

2020年王一博、蔡徐坤、易洋千玺全网热度趋势/图源“消费新推官”

丁珏汭:@梓原,@李钟豪,经纪公司如何培养一位偶像?

@梓原:目前国内经纪公司培养偶像的时间普遍都比较短,最短的可能只有一年,甚至是半年,长的一般也不会超过四年。我们现在也学习了日本养成系的运营包装模式,进一步降低艺人风险,提前收益,从而平摊培养费用。

@李钟豪:目前主要有两种培养系统,一种是从日本学来的丝芭系偶像培养系统,即养成系,靠粉丝一票一票把偶像投出来,双方一起成长。另外一种是王一博出身的韩国偶像培养体系,即练习生模式,用商业视角看,就是一种资产管理和培育,公司孵化一个艺人产品出来。现在,乐华更倾向于走这种路线。

丁珏汭:@李钟豪,@梓原,市场如何评判偶像的商业价值?比如在饭圈中,经常会通过艺人是否能接到“六大蓝血”“八大红血”的代言来判断。

饭圈“蓝血红血“资源/图源“消费新推官”

@李钟豪:从代言方面看,大多历史很深厚的商业品牌,都在中国设定了大量“某某大使”和“挚友”,“挚友”还可以再细分为“珠宝挚友”“美妆挚友”或者“钟表挚友”,通过多种方式让粉丝意识到,“我们的偶像原来有和顶级品牌做朋友的能力”。

@梓原:从经纪公司角度来说,跟大品牌合作是对艺人商业价值的加分。比如在合作后再去接其它普通消费品牌的代言时,艺人可以获得更高的代言费,或者在跟别的艺人竞争时,被选择的可能性更高

@李钟豪:从制作角度来看,我觉得判断艺人或者明星是不是偶像的标准,是人大于作品,还是作品大于人。比如艺人除偶像身份外,还有演员身份,他们可以通过接一些比较正的戏、磨练自己的演技,但是一些所谓的 “顶流”,他们不会选择出演反派,或者特别有深度的角色。制片方在组局做项目的时候,会更倾向于选择既有深度,又有一定知名度的艺人。

丁珏汭:乐华招股书的数据显示,在过往业绩期中共收到超过6.5万份来自海内外的训练生计划申请,但成为候选人并签订合同的每年只有几十甚至几名,整体通过率不足0.3%,可以说它在以这个概率寻找下一个王一博。@李钟豪,@梓原,乐华娱乐后续是否还可以批量制造王一博?

@李钟豪:一切关于人、关于创意的东西都没有办法完全用数据衡量,未来这个市场往哪里走、大家喜欢什么样的人都是瞬息万变的。如果乐华成功上市之后,市场持续地对文娱行业、对艺人经纪商业模式有信心,自然会有更多的钱流入。乐华通过它的钱、实力、号召力、造星能力,能笼络行业里90%的练习生,它造出下一个“顶流”的概率自然是最大的,但剩下10%的练习生里说不定也有“异类”,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顶流”。

@梓原:从经纪公司角度来说,艺人本身是不可以复制的,但运营艺人的逻辑和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比如说乐华通过运营王一博积累下的这些资源和模式,可以为它之后打造高水准艺人提供帮助。

流量裹挟下,“顶流”决定审美,多元化被挤压

丁珏汭:@李钟豪,流量时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对文娱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李钟豪:我认为流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审美体系的变化,在2010年之前的30年里,精英审美影响大众审美,到了互联网时代,大众的选择被推到台前。非常简单的逻辑是,长得好看的人,自然有更多关注。这个时代怎么去定义好看,就决定了谁是“顶流”。当更多的钱流向了单一审美趋势的时候,审美多元化就被挤压掉了,这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

丁珏汭:@梓原,你如何看待流量这件事?

@梓原:首先我非常认同流量的出现,因为流量的出现代表着行业受到的关注度更高了,这肯定是好事,但也让很多经纪公司丧失了本心。以前,经纪公司会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内容生产上,比如专注于怎么制作好歌手的歌。但现在,他们会更优先地去判断,做什么能获得更多的粉丝量、能让广告的客单价更高一些这会让整个行业生产内容的水准大幅下降,所以你会发现这一两年出圈的作品越来越少了。我真心地希望经纪公司,尤其是头部的公司能够回归初心,更加重视优质内容的生产,否则终有一天流量会给整个市场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丁珏汭:@李钟豪,乐华娱乐此次冲击港股IPO,对整个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钟豪:我觉得整个艺人经纪行业,包括整个文娱行业,是时候去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了。商业社会的规则是很残酷的,乐华娱乐作为“出头鸟”,对于后面的经纪公司有鼓励的作用,说明艺人管理这门生意也是有前途的,可以去冲击资本市场、接受大众的审视。但回到“顶流”这个话题,我觉得起码在未来五年内,乐华可能还会去和王一博这样的艺人做强绑定。我会比较期待王一博之后,还有谁能去维持它的生意运转?艺人经纪公司的经验能不能平移到下一个赛道,比如虚拟偶像?作为文娱行业里颇有经验的一家公司,乐华能不能给整个产业带来新的概念和机会?

精打细算@“顶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流量明星?

@粉丝:

-保持理性,不要被某些价值观捆绑

-量力而行,追星是为了快乐,而不是做“乞丐”

-不要“摁头”安利,别当键盘侠,大家各自安好

@明星:

-“长得好看的人也应该多读书”

-爱惜羽毛,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从业者:

-不要一味向“钱”看,做自己“明知”是好的内容

-挣自己的“本分”钱,各凭本事吃“饭”,不要浪费市场资源

「精打细算」,关注年轻人喜欢的新消费话题

你可以在荔枝播客APP、小宇宙APP、喜马拉雅

搜索「精打细算」收听我们的节目 

主播 、撰文/ 丁珏汭

后期 / 丁珏汭 徐婉

监制 / 徐婉

运营 / 胡雅婷

实习生 / 李蔚 卢璐璐 孟珈羽

未标注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