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反诈防骗 筑牢全民“防火墙”

2022-09-08 1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月5日—9月11日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那么,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究竟有哪些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又应当如何有效防范呢?

六个常见网络安全隐患

系统漏洞 电脑系统漏洞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网络攻击。不法分子会利用电脑系统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对电脑的硬件、软件进行攻击,从而达到获取重要数据或制造破坏的目的。

恶意程序 通常是指带有不良意图而编写的电脑程序,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间谍软件、勒索软件、恶意广告软件等。电脑系统一旦被植入恶意程序,轻则操作失灵,重则遭遇数据丢失。

钓鱼网站 钓鱼网站是网页仿冒诈骗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常以垃圾邮件、即时聊天、手机短信或虚假广告等方式传播。用户访问钓鱼网站后,可能泄漏个人信息。

山寨软件 通过模仿一些知名软件来吸引用户下载、安装。一旦得逞,其会通过开启后台权限等方式,偷偷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其上传至服务器。

恶意二维码 用户一旦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通过链接进入二维码“背后”的恶意网站,或遭引诱输入个人信息,或被偷偷开启手机后台权限。

虚假免费WiFi 一些用户为了节约流量,会选择连接周边的免费WiFi,这就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他们可以通过后台侵入用户手机,窥探隐私、收集数据。

四个要点要牢记

电脑防护不可少 为电脑安装防护软件并开启防火墙。及时更新电脑系统和软件版本。下载软件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定期备份电脑中的重要数据,防止丢失。

重要设备保护好 不随意丢弃、出售旧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软件安装过程中,谨慎开启敏感权限(如定位、录音录像等)。定期检查电子设备的运行情况,防止数据“偷跑”。

一些情形是圈套 不随意点开来历不明的邮件、网站链接。不随意向外提供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不随意在网上参与小测试、小调查。不随意使用来历不明的免费WiFi。

良好习惯要记牢 电脑、手机、平板等应使用相对复杂、独立的强密码。不在网络过度分享家人、住址等敏感信息。尽量不在网络留存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重要资料。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互联网管理等有关部门反映。

原标题:《反诈防骗 筑牢全民“防火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