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2类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解析】(九)虚假征信类

定西市公安局
2022-09-08 18: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为进一步加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宣传防范工作,提高宣防工作质效,定西公安对近年来高发多发电诈案件进行了整理,归纳了12类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现陆续进行刊发,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知晓率和防范意识。

0

1

冒充领导

典型案例:

某村党支部书记方先生微信收到一好友请求,对方自称是该镇党委书记,方先生便添加对方,次日,该“书记”称办事要用网银,但自己只有现金,希望方先生给其银行账户转账周转一下,对方是自己的领导,且平时关系不错,便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6万余元,后询问相关同事,同事告知其可能被骗,遂报警。

手段揭秘:

不法分子事先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受害人的姓名、工作、职务等个人资料,然后注册微信或者QQ,添加被害人为好友。当受害人通过后,不法分子首先通过聊天获取信任,待受害人卸下防备之心,便以正在开会、参加活动、急需用钱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尽快帮忙转账至指定账户。受害人由于敬畏上级不敢跟领导核实信息,或者出于领导的求助不好意思回绝等,从而被骗。

警方提示:

(1)接收到陌生号码来电、信息时应高度警惕,辨别、核实对方身份,在未确认真伪的情况下,做到不透露、不轻信,不转账。

(2)如遇到自称领导通过短信、微信、QQ等聊天工具添加好友,并要求转账汇款时要提高警惕,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和所发送信息的真实性。

(3)对于异常的借款和资金汇出请求,必须提高警惕,在转账前的一定向领导致电或当面求证,务必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4)注意保护好个人和单位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掌握从而实施精准诈骗。如果发现对方身份、信息可疑,或不幸被骗,务必保留当时的聊天记录和银行账号信息等作为证据,及时拨打96110报警。

0

2

冒充熟人

典型案例:

刘先生接到陌生来电,对方直接询问是不是刘先生,由于近日与沈经理有业务往来,就顺口问其是否为沈经理,对方称是。次日,对方再次给刘先生打电话,要临时约见一个领导,需要给领导送礼托人办事,但自己转款不方便,让刘先生帮忙转账1万元,事后归还。刘先生按照对方要求通过支付宝分两次转款。过了一会儿,对方又称钱不够,感觉有点不对劲便联系手机里存储的沈经理手机号后发现被骗。

手段揭秘:

(1)犯罪分子通过短信、微信、QQ冒充熟人,以其朋友急需用钱,而自己不方便转账,让帮忙转账并获取你的银行账号。

(2)伪造转账截图,证明所借钱款已经归还到你的账户;当你查看表示并没收到钱时,骗子就会以时间差为借口,催促你转账给指定账户。只要你配合完成以上动作,诈骗成功!

警方提示:

(1)在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使用对方原来在自己手机上存储的电话核实身份,如果没有以前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其他人侧面打听或者当面给现金的方式,尽量避免被骗。

(2)如果遇到前面案例中涉及的老师或上级、客户等敏感不方便核实身份的情况,最好在电话中多沟通几句,提及一些双方都认识的人或事,尽可能核实清楚对方身份后再汇款。

0

3

冒充公众人物

典型案例:

读小学的小磊拿着爸爸手机,登陆了自己的QQ。在QQ空间,小磊看到自己喜欢有关明星的页面有回馈粉丝返现活动,于是就扫码加入了某个QQ群。群内有位昵称为“TFBOYS-易烊千玺”的群成员加了小磊QQ,并说现在有“易烊千玺周年回馈粉丝返现”的活动,小磊选择了其中一种返现方式,并用爸爸手机加了对方微信,用微信转账300元给对方;后来,对方说转错了,又给了小磊一个付款二维码,转账300元。以“手续费”“激活费”等各种名义,让小磊继续转款200元、9999元……,最后还让小磊删除聊天记录,称会通过支付宝退款给他。

手段揭秘:

犯罪嫌疑人通过冒充具有公众影响力的明星、网红、知名企业老板等身份本人,以能与明星、网红、知名企业老板互动、交友、见面、吃饭、获取签名照等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身份真假不辨的明星,来历不明的粉丝群,要求扫码填写数字的可疑行为,都应该引起广大网友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如遇真假难辨的情况,可拨打96110反诈专线进行咨询。

(2)家长尽量不将支付密码告知给小孩,避免小孩随意转账和乱消费,导致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0

4

冒充其他身份(国家机关公职人员)

典型案例一:

王某从2019年开始,便伪造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冒充某市管委会住建局工作人员进行诈骗活动,对外谎称自己“有熟人、有关系、有门路”可申请到公租房,利用被害人贪图便宜、走捷径等心理进行诈骗。三年间,王某以代办公租房为名义,先后共计诈骗27人,骗取金额高达97万余元。

典型案例二:

李某通过网络交友软件广泛撒网,通过进一步聊天结识在某些方面有“特殊需求”的群众,从而以冒充某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电信局领导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称“有办法、有门路”为受害者解决燃眉之急和各种麻烦事情。随后以给领导送礼、人情维护、单位开会及招待等为由,骗取受害者钱财,并在市内多家烟酒行赊走名贵香烟及现金,涉案金额高达三十余万元。

典型案例三:

黄女士通过微信添加陌生好友马某,马某自称在北京某部委工作,认识很多领导。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的黄女士想到马某的“特殊身份”可关照到她的生意,便借此机会主动和马某套近乎。随后,马某以请黄女士帮助收购某处物业为由,又微信介绍犯罪嫌疑人张某与黄女士结识。张某在网上主动把写着北京某部委办公室主任,及南方片区具体负责人的工作证件给黄女士看,并向她出示了单位开出的收购酒店委托书,令黄女士感觉对方“来头不小”。同时张某还给黄女士发了一份单位的内部视频资料。视频内有领导签名的各种批文,还显示单位账户内存有31亿元人民币。这让黄女士对张某的“巨大能量”更加深信不疑。之后半年中,张某、马某多次以疏通关系为名,先后要求黄女士转账80余万元。其间,两人又以能帮黄女士的亲戚摆脱牢狱之灾为由,先后骗取其120万元。后因事情无果,黄女士意识到受骗并报警。

原标题:《【12类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解析】(九)虚假征信类》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