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鹿归荆楚,云梦依旧:一场长达百年的“国宝”拯救行动

2022-09-14 0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讲好自然保护地故事

这是保护地故事发表的第60个作品

作者:脚爬客 

插画:魏明格 陈汝慧  设计:张也

动效:江炫辰   音频:机灵 童亮

编辑:黄波

支持单位: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听机灵给你讲石首麋鹿的故事

中国动物界的国宝是什么?“大熊猫”可能是大多数人脑中出现的第一个答案。

其实,能被称为中国“国宝”的物种不在少数,但它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民间传说中的“四不像”——麋鹿,就是这些“国宝”之一。

鹿角上缠绕着植物的麋鹿©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百年前它们一度完全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甚至半只脚踩在了灭绝的边缘,漂洋过海、穿越战火、生存斗争……这些有着数百万年生命历史的生灵,是如何度过这些年的波澜壮阔?人们为了拯救它们又诞生了多少故事?

故事起始之时,这片土地上还不曾有文明的痕迹……

 01 

麋鹿归家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鹿科麋鹿属动物,起源于更新世早期(距今约300万—200万年),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黄河中下游沼泽湿地,在距今约10000年到3000年左右繁衍最为昌盛,《墨子·公输》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即是麋鹿繁盛历史的写照一角。

 有据可考的古麋鹿自然分布范围西达陕西的渭河流域,北达东北大平原,向南端到海南岛,东可达中国东部沿海平原和岛屿

而在《礼记·月令》关于冬季的记载中,古人早已注意到麋鹿的与众不同:“是月也,日短至……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古人发现麋鹿在冬至前后换角,这一点与夏至的“鹿角解”(梅花鹿约在春夏之际换下鹿角)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刚换上新角的梅花鹿©全景

关于麋鹿角的这个记载,乾隆皇帝还曾有段故事:因为不解记载中的“麋角解”为何在冬日,他曾派人到南海子皇家猎苑考察,发现与《月令》记载一致后,写了《麋角解说》一文,镌刻在考察中采集的麋角上,留存至今。

清代《南苑麈角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不过,此时的麋鹿已经极为少见,这处皇家猎苑已是它们最后的容身之地,并且数量极为危险。人们与麋鹿都不知道的是,麋鹿家族即将迎来它们的“灭族之难”。

清代爱新觉罗·绵亿绘制的《猎骑图》,描绘了贵族狩猎鹿类的场景©全景

由于麋鹿栖息地生境的破坏、过度捕杀、战乱兵燹等原因,1900年我国最后一批麋鹿在国内绝迹,在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标准中,被称为:野外灭绝。

清代鹿角椅,系康熙帝亲猎之鹿制成©故宫博物院

万幸,英国贝福特公爵于1894年至1901年间收集了世界上仅剩的18只麋鹿,饲养于乌邦寺庄园内,使得该物种得以保存延续。 

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同年8月,22只麋鹿结束了漂泊海外百年的家族历史,回到了它们祖辈最后生活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随后,相关部门相继开辟了江苏大丰及湖北石首两大基地及其他保护地,进行迁地保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是全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堪称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

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首批麋鹿投放仪式©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目前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

湖北石首作为麋鹿原始栖息地的一部分,终于在千百年的时光之后,再次与它们相遇。

 02 

楚地有鹿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夹角处,占地面积1567公顷。

长江自古以来就湿润着这片宽阔的平原,气候温暖、水草丰茂、鸟兽群生,从被称作云梦泽的年代到如今,这里一直是大量动植物的栖身之地。

河网密布的长江中游故道群湿地中发育有大量牛轭湖,伴随着河流和大地的变化,它们在这里发育、消亡,一刻不停地塑造着这片土地。

天鹅洲故道湿地自然环境,麋鹿就生活在这里©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位于下荆江河段北岸的天鹅洲故道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长江流水冲积而成的自然洲滩与由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的牛轭湖故道相互交融,构成了天鹅洲区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牛轭湖形成示意图©脚爬客/制图

故道多年平均水域面积为15.6平方千米,总蓄水量约1.2亿~1.5亿立方米,加上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使这里发育成典型的长江故道泛洪冲淤湿地。

洲滩湿地植被发育良好,具备水、食物和隐蔽场所等野生动物生存三要素,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让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麋鹿母子©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在这一系列优势力量的支持下,人们在这里成功实现了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和麋鹿的重新引进。

自1993年以来,石首保护区分两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进麋鹿64头,目前发展到2500余头,形成了保护区、江南三合垸、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等四个种群。

随着长江大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长江中游特有的麋鹿野生种群不断壮大。长江中游麋鹿种群的发展,有望建立长江野生麋鹿种群自然生态廊道。

保护区内拍摄到的东方白鹳©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除了“国宝”麋鹿外,保护区还有东方白鹳、黑鹳、白枕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河麂、白琶鹭、灰鹤、虎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丰富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如黑斑侧褶蛙、湖北侧褶蛙和中华蟾蜍等)和鱼类。

在人们的保护和修复下,麋鹿再次在它们的故乡,自由奔腾。

 03 

“四不像”像谁?

每一个初次见到麋鹿的人,应该都会诧异其似鹿似马又似驴的奇特样貌。其实,麋鹿“四不像”独特外形,是为适应生活环境,历经几百万年不断进化演变的结果。

麋鹿身体特征对比示意仅供参考©脚爬客/制图

麋鹿“脸”长似马?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长脸便于深入水中食取水草的同时观察周围的风吹草动,避免天敌攻击。

麋鹿“尾”长似驴?麋鹿的尾巴在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是由于湿地之中蚊蝇滋生,麋鹿修长的尾巴可以驱赶湿地里的蝇虫,降低伤口感染、患病的危险。

麋鹿的尾巴相较其他鹿科动物来说,的确长了不少©全景视觉

麋鹿“蹄”大似牛?麋鹿的蹄子宽大,且指间有皮腱膜,增加了脚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于沼泽地中行走,对于它们在水中的行动也有帮助。

有趣的是,有时麋鹿争斗会后足直立,用前肢进行“搏斗”©全景视觉

麋鹿“角”往后长?由于常在湿地沼泽中活动,湿地里的植物像芦苇、蒿草较多。当麋鹿在茂盛的湿地植物中穿行时,鹿角枝杈向后伸展可避免植物的阻挡,穿梭方便。

泅渡的麋鹿群©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不过,这里的鹿“角”特指雄性麋鹿的角,雌性麋鹿并没有角。

每年五月中下旬时,成年雄鹿为了争夺伴侣,会决出最强壮的鹿王。威武的鹿王会将水草缠绕在鹿角上,通过奇特的“挂草”行为来装饰和炫耀自己,以此吸引雌麋鹿的注意力。

雄鹿之间的争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另外,为了更好的隐蔽自己,麋鹿随季节不同变化身上的着装。夏季,麋鹿的毛色呈棕红色,冬季则换装为棕灰色。

换上“冬衣”的麋鹿群©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麋鹿这副独特的面容,帮助它们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天敌的威胁下悄然度过了数百万年的竞争和淘汰,但是……在灭绝边缘走了一遭的它们,该如何迎接急剧变化的未来?

 04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麋鹿在中华大地上历经繁盛趋向衰落,再由消亡到失而复得,几次在灭绝悬崖的边缘徘徊,一次次冲破了路径上的灰色屏障,这样的成功经历是可复制的吗?

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那里排列着近300年来已经灭绝的各种鸟类和兽类的名单,每一块墓碑都代表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上面记载着灭绝的年代和灭绝的地方。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麋鹿曾被宣布在中国灭绝©麋鹿苑

灭绝,总是重复着相似的死亡和悲剧,最终,沦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声声叹息。而下一块倒下的墓碑又究竟会刻着谁的名字?

也许,我们需要呼唤更多人一起,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海陵县扶江接海,多麋兽,千百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随此畯种稻,不耕而获其利。”

海陵县即为如今的江苏泰州一带,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分布在临近的江苏盐城市©图虫

曾在江苏滨海平原成群生息的麋鹿,每年在求偶期的打斗会将沼泽地践成烂泥,古人发现这样的土地有利于人们的耕种,有一些人就依此种植庄稼,成为了某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选择。

在自然生态急剧变化的当今,野生动物与人们发生冲突并不罕见,但是,有越来越多案例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选择是存在的,也是合理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与包括野生动植物在内的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是自然发出的警示。

石首麋鹿保护区中的麋鹿群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参考文献:

[1]曹克清.野生麋鹿灭绝原因的探讨[J].动物学研究,1985,6(1):111-115.

[2]Dobson J.Pere David and the Discovery and Early History of Elaphurus Davidianus.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J],1951,121:320-325.

[3]Bedford Duke of. Pere David's Deer:the History of the Woburn Herd [J].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951,121:327-333.

[4]李鹏飞,丁玉华,张玉铭等. 长江中游野生麋鹿种群的分布与数量调查[J].野生动物学报,2018,39(1):041-048.

[5]曹克清编著.麋鹿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6]张金铭,符龙飞,洪欣等.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19,(2):513-520.

[7]张玉铭,杨涛.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鸟类与植物图谱[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8]于长青.中国麋鹿遗传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J].生物多样性,1996,4(3):130-134.

[9]杨戎生,张林源,唐宝田等.中国麋鹿种群现状调查[J].动物学杂志,2003,(2):76-81.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