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0种明清善本,700帧插图,董捷教授谈新书《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

2022-09-13 20: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央美院艺讯网 ,作者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艺讯网.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是中国艺术院校中,第一个由学院官方主办的纯学术性艺术资讯网站。网站于2009年1月开通,依托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资源,充分运用前沿学术眼光,传承艺术经典,促进当代艺术创作,关注艺术教育及研究现状。

近日,《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研讨会、新书发布会在北京画院举办,该书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董捷。发布会前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先生就《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的出版题诗勉励:

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钱林祥,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赵前,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程有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宋平生,北京大学教授郑岩,著名艺术家徐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丘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小峰,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范白丁,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邵彦,《美术》副主编盛葳,《文艺研究》副主编王伟,《戏曲研究》副主编张静,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愚,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主编章燕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李啸非,浙江美术馆二级美术师刘颖,中国文化报记者李百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洪奔等出席活动。

当天上午,召开了《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研讨会,吴洪亮担任学术主持并致辞,范白丁主持研讨,黄小峰、盛葳、李晓愚、张静、李啸非等学者相继发言,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黄晓线上参与会议。各位学者针对国内外版画史研究现状与前景,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研讨会合影

下午的《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新书发布会由洪奔主持,由董捷向北京画院赠书。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先生发来视频祝贺,吴洪亮先生、尚辉先生、赵前先生分别发表讲话,从不同角度肯定了本书在研究领域的价值。

发布会合影

在发布会后举行的学术对谈中,董捷与郑岩先生、邵彦女士继续围绕戏曲版画这一命题展开分享交流。

学术对谈现场

浴兰之夜,人声初静,梅雨初歇。读董捷小友之作,展诵回环,知一番风信,几度飞花,尽在此卷。犹忆庚辰之年,余二人缔交于羊城,承示西厢版画之论,窃以为机云丽藻,燕许文章,芙蓉出匣,培风在望矣。

岁月沄沄,弹指二十寒暑,余亦老矣。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况乃多病,又知苦累未满,心切切焉。幸有一榻书,二三友,常慰怀抱,可惬心期。今见董捷新著书,尤增此感。忘年好友,稠情古意,每相见,辄不忍去。不特古版画之深研惠我良多,梨园史之谙熟广我见闻,其读书之潜心,红尘不到,风雨莫及,虽眼疾在前,不恤也,尤令人心折无似。草木有心,亦知鼓忭。因以五丝线戬穀,八行笺写寄,扶景摅意,与西子湖烟水俱深远矣。

——范景中教授为本书题辞,周小英老师书赐董捷

《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书影

《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择海内外公私珍藏中100种明清善本,精选插图700余帧,图书共7册,前5册精心辑录98种戏曲版画,后2册以经折装形式全本再现凌瀛初刻朱墨套印《千秋绝艳图》以及闵齐伋刻彩色套印《会真图》。每册后附研究论著“枣梨工房杂缀”,详细考析所选版画。汇集了董捷教授近20年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书中对整部中国戏曲版画史重作梳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给出了全新的解读。

丰富精湛的图像记忆,竭泽而渔的文献撷取,详赡缜密的史料梳理,令人信服的考证论辩,娴熟多姿的文字驾驭,娓娓动人的叙述铺陈,共同构成了这份戏曲版画史个案研究的最新成果,百珠连缀,则又描画出明末清初版画世界的宏大图卷。

《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书影

隆庆三年(1569)众芳书斋《增编会真记》

书中将中国古代戏曲版画的重要版本几乎搜罗殆尽,很多图版系首次公开。如作者将顾玄纬本、熊龙峰本、玩虎轩本、继志斋本、环翠堂本、起凤馆本、容与堂本、师俭堂本、香雪居本、张深之本、天章阁本、凌濛初本、存诚堂本、闵齐伋本等各版本的《西厢记》版画悉数收入本书,以同一题材的作品,展现戏曲版画风格的变化和演进。

以往的中国版画史研究,材料多局限于京畿公藏之书,尤其是文学类版画的研究,眼界很少超越郑振铎、傅惜华二公的旧藏与著述。董捷此次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则较多瞄准京外、海外图书馆以及私人所藏,不少作品是此前未见影印者,意非在猎奇,实出于补充、拓展版画史料的当务之急。

作者说

创作初衷与缘起

从万历中后期起,中国的版画艺术进入了最为绚烂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新高峰,《牡丹亭》《义侠记》《红梅记》等一大批传奇曲本名作,都诞生于此时。元杂剧和南戏的代表作《西厢记》《琵琶记》,则作为戏曲创作的范例,得以不断刊行,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版本。文人阶层,作为戏曲最重要的作者群、读者群和观众群,对于戏曲书籍的整体质量,十分看重,版画插图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两种艺术的交融、互动与共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风格各异、争奇斗艳的精品。

围绕着处于晚明版画风格变化前沿的戏曲刊本,我们会看到不同层次的书坊主、深具艺术修养的传奇作者、急于获得文人身份认同的富商、对戏曲充满喜好的名流士绅以及技巧超绝四出应工的画师刻工,纷纷登场,互动碰撞,影响着版画风格发展的走向。特别是到了明末的启祯年间,一些高层次的戏曲书籍不断涌现,使版画独立于文本之外的艺术价值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突显出来,其背后则是文人为主导的刻书家之间或隐或显的竞争。

所以说,戏曲插图是中国版画史上以艺术性擅场的大宗,也是我们观察明清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一个绝佳窗口。

《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书影

收集渠道与过程

上海图书馆藏版画善本中,观化轩本《玉簪记》尤为珍贵,绘刻之精,绝不在著名的玩虎轩本《琵琶记》之下。国图有西谛旧藏的还雅斋本《玉簪记》,郑公生前宝爱有加,在书后留有长跋,然此本版画实据观化轩本翻刻,绘刻皆不及“观本”。环翠堂本《西厢记》、凌濛初本《北红拂》都是仅见于上图的孤本,前者体现了文人“书斋山水”对于插图创作的影响,后者则暗含了刻书家在竞争猎较中的进退取舍,各自揭示出版画风格演进变异的一段重要史实。学界对于浙江图书馆藏书中的古版画知之较少,此次选入的《盛明杂剧二集》,纸墨俱佳、版刻纤毫毕现,颇较国图藏本为初印。著名的陈老莲《张深之正本北西厢记》插图,国图本有残损,本书所收浙江博物馆藏本,既为初印,保存亦佳,堪称白眉。玩虎轩本《西厢记》为版画精细风格的最初代表,藏在深闺,从未以全貌示人,治版画史者屡觅芳踪而杳然,此次蒙安徽博物院慷慨允可,公诸同好,其意义当远在赏玩之上。

《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实拍图

此外,私人藏家箧中的一些名品,也让我们耳目一新。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都藏有起凤馆本《西厢记》,所遗憾者,卷首序文皆有残缺,国图本尤甚;上图本缺“莺莺像”,多幅版画人物之面容,更被孩童污损,殊为可惜。戊戌春日,得观东至周氏后人所藏此卷,虽只有上半部,却保存完好,版画净雅,更可读到序言全部文字,文献价值无可替代。我们还把眼光投向海外藏书,首选目标便是日本。许多存于东瀛的曲本,是海内外稀见的珍品。仅京都大学文学部一家所藏,就颇足观,继志斋本《玉合记》、环翠堂本《狮吼记》、环翠堂本《琵琶记》等孤本和善本,俱在其中。此次通过高质量的图版,实现“回流”,如圆旧镜,如逢故人,其间欣喜,非言语所能尽述。

学术观点与意义

提出“版画史研究应特别强调文献学作用”,始于我2010-2011年在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学时的思考和尝试,即利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古籍与资料,写成了若干版画史个案考据,回国后选其较完整者改订,辑为〈燕云读书札记:晚明版画史新证二则〉一文,发表于《新美术》,一些师友看后,认为比我过去喜欢宏观议论的文风有所进步。在之后的实践中,我自己也觉得这种从原典、作品、个案出发的札记式研究,对于明清版画史的基础工作十分适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文献在史学研究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将版本学、目录学与艺术社会史、风格研究、图像学结合起来,可大可小,收放自如。于是这十余年来,我就是坚持这种札记式的研究和写作,这次把相关笔记合成《枣梨工房杂缀》,竟也有数万字的篇幅,虽然零散,却包含了对戏曲版画史上许多重要问题的讨论,留待来日,或可赋作更加完备的新篇。

《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实拍图

这部《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是我随业师范景中先生学习艺术史、版画史整20年的一点纪念,从内容到形式,也是对范老师“书籍之为艺术”观念所做的注脚。选编这部书,出发点极朴素:一是为版画史研究提供接近于真迹的图像,因此,底本、制版、纸张、印刷、装帧,每个环节都不敢疏忽;二是以《枣梨工房杂缀》附于每卷之末,对戏曲版画史上的一些问题重作梳理,给出自己的解读,就教于方家,也为版画史学科的继续发展积累一些可供深入的线索。如果说,有什么超出版画史研究范畴的愿望,便是想借着千余页翩翩书影,窥见一点古人“书籍之为艺术”的堂奥,并使这种高妙的意趣,不因为时过境迁,而被人们所遗忘。

未来研究或计划

这部《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一面市,受欢迎程度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很快就买不到了,这大概也超出了出版社的预判,于是我们马上就开始展望下一个合作选题了,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园林版画的选集,会延续和发展《戏曲版画菁华》的精品路线,具体框架很快就出来了,但我这里要卖个关子,只能说“敬请期待”。我现在手上做的是另一套书:《世界版画史经典译丛》,也是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的,选取欧美相关领域经典著作,以期解决版画史学的国际视野问题。首选著作的作者都曾担任世界级版画收藏机构的专业负责人,活跃在版画鉴藏与研究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练就第一流眼光。目前我自己译的How Prints Look一书已进入出版程序,其作者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版画部创始人William Ivins,他的继任者Hyatt Mayor的著作Prints & People正由我的同事洪潇渟老师在翻译。后面还会有几部书,涉及西方版画的基本原理、文艺复兴版画和印象派版画,都出自研究大家之手。对几乎看不到西方版画史论著的国内版画界、研究界而言,这些著作的译介,或可解燃眉之急。

《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实拍图

另外,中国美术学院“书籍艺术史研究”的博士方向也已经开始招生了。由范景中老师牵头,邀请故宫博物院的翁连溪先生来共同指导。这个研究方向,以范老师“书籍之为艺术”的观念作为核心,聚焦版画史,却又不局限于版画史。我本人也很希望跟着范老师和翁先生二位继续学习。和博士教学相配合,我们还在中国美院尝试举办了“书籍艺术与版画史工作坊”。当然,我自己最看重的还是版画史专著的写作,前年我的旧作《版画及其创造者》得了奖,可是我自己知道,里面需要订正的地方已经有几百处了,我希望三年内可以拿出修订本,和我的新书《枣梨知见录》一起出版。

范景中老师他们这一代学者致力于中国的艺术史事业,孜孜不倦四十多年,现在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既不能掉棒,也不能跑偏,还要继续前进。我的能力很有限,可能一辈子也就只能集中做版画史这一件事,我觉得,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不难,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挺难的。

Dong Jie|董捷

黑龙江宁安人,

1980年生于浙江杭州。

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2017年晋升为教授,

2022年起担任“书籍艺术史”方向博士生导师。

20年来,随业师范景中先生研习中国古代艺术史、版画史,出版有《明清刊〈西厢记〉版画考析》《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等专著,发表相关专业论文20余篇,担任大型丛书《新辑中国古版画丛刊》《世界版画史经典译丛》主编,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0项。

曾于多家专业学术机构举办讲座10余次。策划或参与策划水墨画及版画个展、联展20余项。曾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著作奖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来 源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讯网

编 辑 |贾毓秀 谢嘉懿 莫绮莹

责 编 |方舟 邱莉丽

审 核 |徐元 丁剑锋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中国美术学院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CAA融媒体工作室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原标题:《100种明清善本,700帧插图,董捷教授谈新书《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菁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