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功的故事创作,其目的和标准大致相同

2022-09-15 13: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选自《故事工程》前言

拉里·布鲁克斯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小说创作需要推陈出新,不拘泥于陈词滥调,打破一切流派与体裁的界限,即要找到一种能通用于小说、剧本、回忆录甚至散文的创作模式,这样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应该告诉写故事的人该写什么,从何处落笔,如何不用那些程序化的套路就能写出吸引人的故事工程故事。

写故事要么故弄玄虚,要么通俗易懂,这并不是过分的要求。 大多数写作书是基于审美的需要问题是,故事创作本身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类似于工程构建。

然而各类写作指导书却鲜有从工程构建的角度来分析创作活动的。 各类写作指导老师通常都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你写作需要什么,他们会说:“写作需用心……我们必须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经历他的一切……故事必须节奏鲜明、简洁有力。”但是很少有人告诉你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完成这一痛苦的过程。

这类老师所教的大都是些空泛的理论和美感的培养,这两者固然重要,但却不如准确的建议来得实际。即便是我一向敬重的作家斯蒂芬·金,也在他的 《写作这回事》一书中提议,一旦你碰巧有了一个故事的萌芽,就应该坐下来,提笔写出一个故事。金还说初稿是写给自己看的,修改后的稿子才是给别人看的。

好吧,那么就按这种方法做,看看结果如何。作者似乎不会对自己吹毛求疵,也不愿意对自己进行严格的剖析,更不愿意按照普遍的标准、固定的模式来创作初稿。似乎这种随性写出的故事更符合自己的艺术观。

然而这种方法只会让你无功而返。不过幸好,我们不需要使用那种方法。如果你不能像斯蒂芬·金一样成功地将故事创作的形式、功能和标准信手拈来,就应该考虑换种方式写作,因为你原先的那种方式实在是无效又无用。写故事时, 痛苦可以避免,而出版销售故事时,痛苦在所难免……

金的方法被称为自然写作法,在个别圈子也叫直觉写作法。这种方法可能对某些作家有用,但必须基于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你不必精心策划就知道自己要写什么;

第二,你碰巧想到了一种恰到好处的结构框架,并且所有的核心要素都碰巧符合标准;

第三,你愿意经历这样一个因不提前构思而导致的反反复复的修改过程。但是,几乎每位写作新手都使用这种方法,同时,那些有经验的作家——不论他们是否已有作品出版——使用这种方法的也不在少数。有些人竟然还在吹嘘自己那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好像对着一张白纸磕磕绊绊地拼凑出一个故事是一种荣耀。

如果你想从一只菜鸟变成能参加美国高尔夫PGA巡回赛的达人,专业球手一般会建议你马上拿起球杆,疯狂挥杆开练。这样终有一天你能找到自己的套路,不必理会那些标准的挥杆技巧,就能把球打入球道中段300码远的洞中。这就是所谓的 “摸着石头过河”之法。

别忘了我们正在讨论的是要成为一名专业高尔夫球选手,就像你的书只有出版了,你才能步入专业作家之列,这是同一个道理。如果你已经尝试过按照那种自然写作法创作,但你的书依然没有出版,甚至更糟糕的是———根本没办法终稿,你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个悲哀的事实。很多作家依然执著于凭直觉写作的方法,理由仅仅是 “想不到其他的方法”。 我们的命运由我们选择的路而定。

本文配图-电影《天堂孤影》截图

大家疯狂膜拜的原因

像金那样著作等身的作家,可以仅仅在有了一个想法之后就提笔挥毫,他们文思敏捷,十分清楚该如何构建故事。对他们来说,写故事是一种直觉和本能,就好像一位身经百战的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动手术之前不必再查看 《格氏解剖学》一样。他们已经驾轻就熟。

故事以合理的顺序从这些作家的脑海中涌现出来,初稿阶段就可以牢牢地埋下一个又一个结构上的里程碑。他们清楚故事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后续如何发展,以及原因如何。他们凭直觉创作出来的故事与标准逐一相符,随后只需稍加润色,而不必另起炉灶。

如果写作新手不了解基本的创作原则,也能像他们一样挥洒自如吗?恐怕不可能。从这些新手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故事往往毫无头绪。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杂乱无章。

更糟糕的是,这些无法驾轻就熟的作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写出来的故事是杂乱无章的。他们在自己的大作上用力贴上邮票,满怀信心地把作品寄到案头上已经堆满庸俗作品的编辑那儿。

让我说清楚一些,我并没有明确地说你必须提前列出故事大纲,或者规划好细节。虽然这样做大多数时候的确管用,但这并不是重点。老实说,你对故事结构的原则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落入俗套。如此一来,你要在一开始就亮出绝活,而不是等着把初稿修改到第五遍。

怎么写,自己说了算

你要出版的故事充其量也就像是发明了一种高尔夫球挥杆的新技巧,或是给病人做了一个脾脏摘除手术,至于是否符合故事创作原则,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了。要想把你创作的故事卖出去,无论如何都要跟创作原则相符。当然,越早明白这些越好。

故事创作的基本原则几乎没有被系统地阐述过,如果不了解这些基本原则,大多数写手只会终结于一个永远不会成真的幻梦。作家在打草稿之前要是不做好规划,就好比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而规划得越少,挖下的坑就越深。更多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作茧自缚,因此,当收到退稿信时,他们总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何以至此。

即使没读过他们的作品,我也知道被退稿的原因。那是因为在运用六大核心技能时,其中之一或部分并没有打动经纪人、编辑或是出版商,以致得不到出版合同。六大核心技能只要有一处败笔,或毫无出彩之处,就会扼杀你的机会。设想一架飞机,每一项核心技能都是它的机翼,那么任何一个机翼出现问题,都会让整个飞机坠毁。

但是,不必灰心,理解并运用六大核心技能成功创作故事的方法是存在的。实际上,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剧作家都知道的,很多小说家却不知道

有趣的是,很多关于剧本创作的书承担了小说写作指南的任务,这些书教给我们该写什么、何时写、顺序如何、结果怎样、原因如何,此外,还告诉我们判断自身创意是否有效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才能成功创作故事。很多人常常在写故事之前列出大纲和步骤,那些崇尚自然写作法的人尤为如此,这被认为是一种创作技巧,决定了创作计划。

我向你保证,那些作家们全都错了。为了故事能够出版,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完善,草稿堆成了山,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雇剧作家来改编故事,为了把故事搬上银屏,他们肯定不会让自己受此煎熬。

尽管那些凭直觉创作的作家不愿意承认,但他们鼓吹的初稿修改过程其实就是挖空心思来构建故事的过程。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只是为了让故事的结构连贯合理。在草稿上构思故事无异于用一摞3×5cm的卡片或一本发黄而黏糊糊的笔记本……来记录故事,这都是构思故事的不同形式罢了。

开启写作之旅

开启心智,要先将怀疑 (包括凭直觉写作培养出来的愤世嫉俗) 搁置一旁,轻装上阵。这段旅程不仅能让你收获写作的技巧,还能让你了解为什么那些仅凭直觉,不按结构来的写作方法混乱且无效。

旅程归来,即便你仍愿意坚持自己的直觉写作法,至少也会受益于那些符合标准的写作要素,由此为自己的创作锦上添花。

毋庸置疑,不论是直觉写作法,还是制定了写作计划,凡是成功的故事创作,其目的和标准大致相同,且都得到了读者热切的回应,因为他们都遵守原则,运用了六大核心技能(立意、人物、主题、故事结构、场景设置、写作风格) 。

原标题:《成功的故事创作,其目的和标准大致相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