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话卡、银行卡涉案?请亲自到公安机关核实

2022-09-14 0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如果某一天

你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自称“公检法”

(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

声称你已涉嫌犯罪被调查...

你会一脸懵逼、不知所措吗?

别慌

你可能是遇到了

传说中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

此类诈骗较为常见,手法已不新鲜

近几年在刑侦蜀黍的大力打击下

发案率已有下降

但最近又有抬头的趋势

骗子找上门来如何做到不慌乱?

如何应对他们的套路?

知己知彼、以防克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特点: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犯罪分子通常来扮演“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制作所谓的“逮捕证”、“通缉令”、“传票”等虚假证明进一步迷惑和恐吓受害人,以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借口,然后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诈骗手段有哪些?

案件回顾

8月24日,小陈(化名)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地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出了小陈的身份信息后,称她名下一张移动电话卡发出了大量骚扰信息,该事情已经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要求小陈联系公安机关解释此事。

随后,小陈按照对方要求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了“易信”APP后,一个自称叫陈X的公安局民警联系了小陈,对方说她用身份证在某地办理了一张工商银行卡,并且诈骗了大量资金,该案件已经秘密调查很久。小陈再三解释自己并未到过该地,更未办过工商银行卡。对方说该案件已交由领导,之后一个自称是李队长的人联系了小陈,要求她将账户里面的钱转到对方所说账户上,查实小陈是否涉嫌诈骗资金和洗钱。对方说小陈如果不配合他们调查,就通知检察院立即将她逮捕。一时害怕的小陈,就按照对方要求,转了18000元钱到对方所说的银行账户,之后对方说案件将进一步开展调查,让小陈等待,后来小陈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此时,小陈才发现自己被骗。

此类诈骗犯罪的手法:

我们可以发现此类诈骗的开场白主要有两种:

一是诈骗分子自称公安局民警,告知受害人由于其身份信息泄露等原因,现在有人以她的名义涉嫌犯罪,需要配合警方办案。

二是诈骗分子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受害人“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理由,主动帮受害人转接“公安机关”配合警方办案。

然后诈骗分子就会冒充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通过添加受害人QQ进一步联系,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通缉令或带有“某某市公安局”公章的文件和警官证照片等等,大多数受害人在看到带有自己诈骗和身份信息的涉案信息后会陷入恐慌并开始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然后就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一步提供银行账号、密码和验证码,或进行借贷行为最后被骗。

如何防范冒充“公检法”诈骗?

一是“公检法”机关没有“安全账户”,要求你通话内容“绝对保密”,通过QQ、微信发送“通缉令、逮捕令”的,都是骗子!

二是凡是电话中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你“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为由,主动帮你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骗子!

三是任何要求把资金归集到指定账户(无论是自己名下的账户,还是对方提供的账户),要求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一旦接到陌生电话,如有疑问,请立即拨打110电话,或到公安机关进行询问。

原标题:《电话卡、银行卡涉案?请亲自到公安机关核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