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球时报》评张翰新剧:文艺作品应尊重观众

2022-09-14 23: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国产剧《东八区的先生们》开播短短两周,就以豆瓣评分2.2刷新了今年国产剧最低分,其内容质量在网络持续引发吐槽。除了该剧“油腻”和“悬浮”的情节备受诟病,主演疑对女演员的不当行为也引发批评质疑,甚至有网友表示:为什么不能打负分?

这部号称是“耗时十年打磨的诚意之作”,不仅没能让观众感受到诚意,反而让很多人觉得“辣眼睛”。将“撩外国女性”称为“为国争光”,把“职场性骚扰”当作“趣味”,这些“油腻”情节让不少观众觉得“低俗”,似乎只有主演乐在其中。更让观众难以共情的是,剧中设置的一些情节明显与现实生活脱节,显得缺乏生活常识。而这也是近年来不少国产都市剧的通病,在很多看似“打工人”、“中年危机”等现实主义标签背后,往往是悬浮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精致病”,与真实生活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毫不相干。

“油腻”台词与“悬浮”场景的背后,是不专业、不用心的创作,更是不当价值观的引导。偶像剧并不只是娱乐产品,也是内容作品。每一部影视剧都是价值观出口,不能只有“搞笑”“过瘾”“夸张”就够了,也承担着引导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在内容输出上,创作者绝不应敷衍了事,更不应该低估自己对于传播价值观的责任与影响力。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引导,推动健康创作生态的形成,鼓励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

人品是文艺创作者的安身之基,艺品则是其立命之本。《山海情》《功勋》《扫黑风暴》等众多爆火的国产剧提示我们,文艺创作者要想拍出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好作品,就要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沉下心来打磨剧情,俯下身来深入生活。如此才能找准主流价值观的坐标,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剧集。《东八区》等剧作之所以为人诟病,就是因为“流量至上”的错误观念作祟,误以为“火一次就能吃一辈子”,殊不知脱离时代和现实、违背主流价值观,一定会被淘汰。

我们尊重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尊重观众。娱乐圈近年来有一些受争议的作品,被观众贴上“工业糖精”“咯噔文学”的标签,不仅暴露出创作者能力的缺失和心态的浮躁,更透出一种不把观众当回事的傲慢。《东八区》的“翻车”提醒娱乐圈的部分从业者,不要把观众当傻子,流量永远不能替代口碑,依靠实力和诚意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本文系《环球时报》锐评,原题为:文艺作品不应成为“工业糖精”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原标题:《《环球时报》评张翰新剧:文艺作品应尊重观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