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常识与大道理|“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蕴含着文明交流互鉴的智慧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泾
2022-09-15 15:5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领导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在不同场合的报告、演讲、文章、讲话、书信等中,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社会生活的常理、哲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的学理、真理,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道理、原理,在社会生活“小常识”与国家治理“大道理”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这些小常识与大道理进行总结归纳、传播普及,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的题中之义。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等专栏后,2022年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

这一期的关键词是: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

我们都很熟悉一个小故事:东汉末年,地方官吏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名医华佗那里看病。两人病情相似,都是头痛发热。华佗经过一番诊断后,开出药方:倪寻服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二人不解,同样的病为什么要吃不同的药?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是由于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而李延的病是因为受了风寒。致病原因不同,所以药方也应不同。两人服药后,很快痊愈。这就是成语“对症下药”的由来。现实生活中,医生诊断病人的病情,无论是“老毛病”抑或“新症状”,想要开出一味能药到病除且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不可能的也是一种愚蠢的想法。同样,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面临不同的问题,想要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也是很荒谬的。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药方”是人类通向文明之路的方法和途径。

2018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演讲中强调,“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生搬硬套或强加于人都会引起水土不服。”这不仅有力驳斥了部分西方国家以人权、民主“卫士”自居,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在国际关系中采用双重标准,恃强凌弱的强权政治行径,也再次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表明中国主张:通向人类文明之路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每个国家的历史、国情不同,各国只有正视差异,超越分歧,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推动包容发展,才能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不同文明要互相尊重、平等对待

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在这一个星球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行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生搬硬套或强加于人都会引起水土不服。有句话说得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勇于探索、真抓实干,敞开胸怀、拥抱世界,聚焦发展、造福人民,立己达人、共谋发展,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创造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奇迹,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发展奇迹告诉世界: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不可能“一刀切”,搞“清一色”。既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经验,更不能将一己之见强加于人。

文明之间要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

文明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欣赏和接纳,善于倾听对方意见,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单向的展示、输出和复制。世界上的矛盾冲突此起彼伏,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包容性文明秩序的缺失。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个国家和民族更应该一道,保持定力,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相互尊重,共同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民族开展友好合作。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程亦有力昭示: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只有保持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不断推动相互包容、交流互鉴,才能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是根植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哲学智慧;包容发展、交融互鉴,是面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光明指引。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开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质量的增长,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与世界各国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