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课堂丨罗森塔尔效应的神奇魔力

2022-09-16 11: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蓉城姐妹 ,作者成都市妇联

蓉城姐妹.

成都市妇联,您身边的女性知心顾问。该平台强调“服务”与“互助”,是服务妇女的窗口、联系妇女的桥梁、发出妇女的声音、炫出妇女的精彩。

一起来看本期心理课堂吧~

01、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了一所小学,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而且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这个学校的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除了任课老师以外,不能够让任何人知道,以免这个实验的结果受到影响。

八个月之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都比之前更优秀。然而事实上,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因为在这个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那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的成绩个个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越来越优秀?是谁变了?是老师变了!是老师看到这些学生的眼光变了!是老师在面对学生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孩子才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老师对孩子的认知,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表明: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地爱他、教育他。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其实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很多事实表明:一个人能力、性格的形成,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望。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控制能力较弱,受暗示性较强,所以很容易被大人的评价所左右。他们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别人的判断,会把外来的评价内化成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

同样道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态度一样会影响孩子。所以,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天才,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孩子就会全力以赴地提高自己。相反,如果父母天天挑孩子的毛病,总是把缺点拿出来说,就很容易让孩子在心中产生一种错觉——我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不够好,那么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便有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现象。

罗森塔尔的实验还揭示出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认知需求的时候,如果过度向内,那么孩子就过于深邃,不合群。如果过度向外,那么就会浮躁,失去自我。所以,过度的向内和向外,都会使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出现偏差、错乱。而这与父母在内心深处如何看自己的孩子,有很大的关系。

02、给家庭的建议

在父母的心灵深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实际上,不是我成了你,是我成为了你赋予我的那种对我的自我认知。

所以面对这样的一个深层次的逻辑和真理的发现,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他们自己呢?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敏感期,又怎样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正确的信息和认知,使得他们一生幸福、平安、成功、受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永远在我们自己的内心,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都具备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潜能。

第二,随时发现并且发自内心的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第三,练习始终对孩子充满欣赏、鼓励的眼神和语言。

第四,父母保持阅读和个人成长。

本文作者:詹惠元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专家来了”特约讲师、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办公室副主任、《家的力量》《神奇的108堂父母课》作者

原标题:《心理课堂丨罗森塔尔效应的神奇魔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