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字一句读《论语》:为什么人要经常做“自我反省”?

2022-09-19 15: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学而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直白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有没有尽忠心?我和朋友相交,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我所传授于人的,有没有不是我平日所讲习而妄传的内容?”

【个人浅解】

此节的落脚点是:人要经常做“自我反省”。“三省”可理解为,一日做三次省察;也可理解为,一日审查三件事情;还可把“三”理解为多数,指多次反省、反省多事之意。

依据后文,“反省三件事”的翻译最为恰当,“是否忠”、“是否信”、“是否不习”,但这两种解释并不冲突,“一日做三次省察”强调时间和频率上的反省,“一日审查三件事”强调具体内容上的反省,一个好的反省状态应该是二者的结合,反省方向既要明确,反省频率也不能太低。

要做好自我反省,需要时刻关注三件事:“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习”,这三个角度虽然不能涵盖一个人生活的全部,但都聚焦在“融入社会”这一层面。

“为人谋”更强调一个人在普通社会中的合理立足态势,不论是面对熟知的人还是陌生人,在社会立足过程中都要强调为他人“谋”,“谋”的过程就是为他人“分忧解虑”,而“分忧解虑”的方式不仅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评价“谋”的效果的标准有多种,如果从工作角度来看,可以看是否完成了基础工作,是否能够将工作推到一个新高度,是否能够开拓一个新领域等;如果从人做工作的角度来看,可以看用了几分心,尽了几分力,是否还能够创造出更好更优的东西出来……

魏朝何晏在《论语注疏》中提出“此章论曾子省身慎行之事……以谋贵尽忠,朋友主信,传恶穿凿……【P4】”,他认为在“谋”的评价体系中“忠”列最上等,对他人忠,对自己忠,则是“为他人谋”的最高境界。“忠”直白来解是指“忠贞不渝”、“一心一意”,这一理解角度是“对外”,朱熹的理解角度是“对内”,他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提出“尽己之谓忠【P50】”,也即“尽到自己的心才算是忠”,这意味着“忠”的原始出发点是“自己的心”,如果自己主动选择“忠”,那么在做事的过程中自然会朝着最“利他”的角度来展开,如果一直沿着这种状态走下去,那么效果自然不会太差,最后既能达到“为人谋”的效果,又能达到修炼自我的目的。

“与朋友交”比“为人谋”更进一步,人与人已从“点头之交”变为“亲密玩伴”,多了几分亲密,少了几分冷漠,这时关系的评价标准变成“信”。朱熹认为“信”是指“以实之谓信【P50】”,钱穆将“信”进一步阐释为“居心行事,诚伪虚实【P8】”,也即对待朋友既要“实在”,也要“守信”。

与“为人谋”不同的是,“与朋友交”这一圈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复杂,虽然多了几分亲密,但亲密关系的背后包含着自我释放,在这种关系之下,人们会更容易越过各种或明或暗的道德边界,而在跳跃道德边界的过程中,也正是自我内心向外界探测“虚实”的过程,哪些东西一敲即碎,哪些东西可以常年坚守。所以,“诚伪虚实”不仅包括对待朋友时态度和情感要真,更包括在与朋友交往时,要不断进行“去伪存实”的探索,最终实现“信”。

这里我仍旧不理解“忠”、“信”概念之别。按照通常理解,若要在“为人谋”的过程中达到真正的“忠”,则无法离开各种“信”做基础,如言而有信、诚伪虚实等,而借由各种“信”所达到的“忠”,最后产生的自然结果之一就是增强“信”。“忠”“信”二者有互相牵扯但侧重点又不相同,到底为何不同,差异点是什么,仍需进一步深究。

“传,不习乎”,它比“为人谋”、“与朋友交”波及范围更广。前者涉及大多数人,是“点与面”之间的关系,后两者涉及身边几个人,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中,需要将关系圈层荡漾开来,从自我到亲人再到朋友最后到陌生人,这其中关键性的一步就是“传”。

钱穆先生认为“传”字可做两解:“师传之于己”与“已传之于人”,依照上文,后者之解更贴原文,但后续的“不习乎”三字也已将“师传之于己”之意纳入其中,“习”字的一重含义就是要向老师学习,而学习的过程也正是传递的过程。

不论是为师还是为徒,“传”的前提是要“习”,学习具体知识,学习反省之道,学习成人之理。朱熹认为,在“忠”、“信”、“习”三者之中,“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P50】”,钱穆先生进一步将其阐释为“素不讲习而传之,此亦不忠不信【P8】”,这意味着在“传习”过程中,既要忠于知识本身,又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既要让别人信任,又要信得过自己,“忠信”的发力点与评判点都在自我手中,因此,朱熹言:“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P50】”。

参考书目:

[1](魏)何晏.论语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2011.

[3] 钱穆.论语新解[M].长江文艺出版社,2022.

行业研习社

• 本期作者:陕红宇,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 本期编辑:卷心菜

•关于我们:我们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博士生,以及从事具体行业的业余研究者,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有丰富的田野调研或行业经验,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绘制中国行业的图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