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奇瑞绘写“瑶光”蓝图,未来5年研发投资计划超千亿

澎湃新闻记者 周纯粼
2022-09-17 20:15
汽车圈 >
字号

位于安徽芜湖的奇瑞实验中心大厅里,从“000001号”的风云,到“1000000号”的A3,再到“瑶光”概念车,奇瑞的经典与未来车型在此一字排开。一辆辆车,就像一张张书签,诉说着这家中国企业的成长步伐。

成立25年来,低调钻研,务实肯干,是奇瑞这家昔日自主老大的行事风格。但在这个营销至上、信息爆炸的时代,看着其他友商和新势力们史无前例的传播声量时,奇瑞也在寻求改变。

于是,25岁的“理工男”奇瑞借此机会发布了“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描绘一幅格局远大的未来蓝图。

概括来讲,“瑶光2025”战略涵盖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等四大核心领域,奇瑞将以此为基础,全力打造包含平台架构、三电、智能驾驶、智云平台、生态伙伴在内的13大核心技术,共包含细分技术百余项。

奇瑞“瑶光实验室”同步启动,旨在进行相关技术的开发与攻关,打造全新汽车生态。在奇瑞看来,当前的行业转型经过了燃油到电动的“0到1”,以及电动到智能“1到10”的过程,接下来“10到100”的过程就是建立生态。

为达成上述目标,未来5年,奇瑞计划研发投资超1000亿元,培养研发人才超2万人,建立300个瑶光实验室,支持交叉科学和跨界技术研究。此外,奇瑞还将同步布局包括芜湖、上海、北美、南美、欧洲、中亚六个研发中心。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背后,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力求实现“技术迁跃”的决心。

此次发布的新技术信息量过于庞大,涵盖技术面广而全,在此不一一赘述。我们挑几个典型讲讲。

近年来自主品牌都在研发混合动力,以实现产品阵容在从燃油到电动的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在这个业界预计至少要持续10年的技术阶段里,奇瑞已做好技术储备。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生态化的发展,电子电气架构及关键部件在整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奇瑞的电子电气架构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火星架构混动平台。该平台在硬件上采用3计算中心+区域控制器,软件上采用基于SOA的服务化分层架构。

其中,整车计算中心和区域控制器集成了整车18个功能模块,实现计算与硬件接入分离,支撑软件定义汽车。计算中心与区域控制器采用千兆以太网通讯,通讯响应做到了微秒级,区域控制器之间采用环网技术,实现通讯冗余,功能备份。

SOA服务化架构将整车能力原子化,通过服务的组合与编排,可实现专属的功能体验。例如用户想简化一天的工作安排,上车人脸识别以后,系统会根据日程安排,提示最近一个日程,自动规划最佳行程。

座舱计算中心采用行业内5nm制程的车规SOC,打造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座舱。

有了架构支持,接下来的核心部件是驱动系统。鲲鹏动力第五代产品——DHE混动专用发动机达到44%的热效率,可适应92号及以上汽油,发动机最大净功率115kW,最大净扭矩220Nm。发动机采用了深度米勒循环Miller Cycle、4.0 i-HEC第四代智效燃烧系统、i-HTM智能热管理系统、i-LS智能润滑系统、HiDS高稀释系统、HTC高效增压器和先进的NVH设计和仿真技术,实现的综合能力就是高效率、低磨损、低油耗、NVH性能出色。

除此以外,奇瑞发布GENE(基因)品牌概念车,目的是为探索奇瑞主线车型的未来家族设计语言。概念车的核心设计出发点是配合奇瑞“理工男”的全新形象,打造极致“功能主义”家族设计语言。

概念车为全尺寸SUV,总车长5米,宽2米,高1.75米。动力系统为电动+太阳能。概念车的打开方式为对开门,尾舱为电动滑移,配备了2台无人机以及电动滑板。内饰为宽敞的4座,座椅均可滑移旋转。中控采用了曲面27寸环抱屏幕,搭载奇瑞“ Galaxy Ecosystem” 银河生态交互系统。

概念车的外饰车体由一个巨型的环形体构成。之所以被称为技术环,是因为环形体从logo出发,贯穿了车灯、雷达、后视镜、电动门把手、以及尾灯和尾部logo。内饰与外饰“环环相扣”,采用了环形悬浮座舱设计。

内饰拥有驾驶模式(Real)和元模式(Meta)的“双模式”切换。当切换到元模式时,方向盘会主动退缩远离驾驶员进入自动驾驶,同时隐藏在方向盘下方的虚拟现实眼镜会推出,在乘客佩戴眼镜后座椅会自动调节到半躺模式;交互中心中央的锥体也会同时升起到驾驶员可触及的舒适位置,提供多维度的虚拟交互体验。

如果说瑶光2025战略是奇瑞自身的技术攻坚,那么同日揭牌成立的奇瑞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中心则是奇瑞联合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最新举措。通过持续扩充朋友圈,奇瑞旨在助力全行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并向双碳目标加速推进。

    责任编辑:陈华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