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筑师一定穿黑色吗?不,他们读五彩的书

2022-09-19 15: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读书的 YOU成都

前几天邀请一介创始人张唐推荐她的宅家书单,她热情地喊团队的小伙伴们都推荐了。一眼看下来,书单气质颇为统一,与建筑、设计相关性很大。

人以群分,也包括以阅读品味分吗?是否拥有相同阅读偏好的人,更容易一起共事?今天起,我们以文化、创意、出版、艺术……机构为单位荐书,一窥他们的阅读日常。

读书吧,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以下是来自一介小伙伴的书单。

01

推荐人

张唐

一介创始人、建筑师。喜欢历史和新鲜事物,想要外出却总是宅家露营,平日聚众饮酒、站着蹦迪和有目的性地闲逛,想要了解野生的城市空间和人类生活。

推荐书籍

��《建筑的梦想》《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这次向对建筑、艺术、设计相关感兴趣的朋友推荐两本简单易读的读物。

希望无论是晨跑后正兴奋的咖啡时间,和家人窝在沙发里的雨天的周日下午,还是通勤路上的地铁,下班后等晚餐煮好的时间,我们都可以通过它聊聊天、发发呆。

一本是蓬皮杜中心的设计者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自传《建筑的梦想》。书中他从个人经历与作品展开,讲述了他对于人与城市的思考。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可以找到一个角度了解到一位建筑师的思想形成过程与他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去付诸实践。

我们的方案是要建一个所有人的家园,无论是老人、孩童,无论是贫是富,无论国籍与信仰,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接纳。它既要有时代广场的市井活力,又要有大英博物馆的高雅文化。

——摘自《建筑的梦想》

另一本《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是策展人奥布里斯特与19位(组)艺术家与建筑师的对话集。相对上一本的纵向脉络,这一本可以从横向的比较了解到创作者的所思所想。

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说:“因为你真的是行走于政治人物的过度敏感、普通欧洲人的茫然、艺术界的清教主义以及学术界的嫉妒心之间。这是一片极具争议的领土。对它思考得越多,我越发觉得我们的任务在于:尝试取消其中的一些边界,并对其中的一些分类提出质疑。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矛盾的现代化时期,在每个层面,所有的现代化都是由怀旧驱动的。然而,我们对于过去,对于历史,又完全意兴阑珊。”

——摘自《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02

推荐人

夏凡

一介建筑师,集万千(发)披风于一身的女娃。喜欢看办公室对面大楼的楼梯间,不喜欢一个人在空房间。喜欢立即出发的快乐,不喜欢拥挤。喜欢凑热闹,不喜欢解释。

推荐书籍

《迷宫纲要》《实验主义者》

《迷宫纲要》是一本很简单的书,里面有很多真实的和想象的迷宫,每个迷宫还有一小段它的故事。想要在阳光洒落的午后,在某个街角发呆无所事事的时候,随便翻开一页,开始用手指探索。

另外有一本开放易读的书推荐给大家,邱志杰老师的《实验主义者》。“重估一切价值,通过实验寻找新的世界观”这本书是在解答什么是实验主义者吗?不是。

我在里面看到多层次的思考和实践方法论,教育者对所有细节的反思,但最令人感动的是邱志杰老师“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还有他的真诚和开放。

这个所谓导师,并不是GPS,不是北斗系统,不是指南针,而更多的是一个试错者、一个试验品。我自己依然是一个困惑者、学习者,不管是作为艺术家还是教师,虽然这种困惑、学习和试错的态度或许正是“实验艺术”的本意。我想说的是,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我呼唤在座诸位形成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和反思者的共同体。

——摘自《实验主义者》

不论是什么行业还是什么组织,如果能够形成一种真诚开放的知识共同体,那一定是一段很美好的共同成长过程。

03

推荐人

陈申斌

一介建筑师,自打小时候就是倔强以及充满好奇心的性格,这种性格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木屋之色》开篇就提到了一个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合力搭建了一个真实群落的故事,“我需要一块地方,偏远一点,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最终他们选择了一块有一条小溪穿过的地方,并取名“比弗溪”,每到休息日子,他都会和他的朋友们在此共度最快乐的时光。

虽然当下大多数的我们选择了城市,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虽然当下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太多,但是至少可以梦想着。

04

推荐人

SS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大自然和旅行的低抵抗个体,重度吸猫所以难出门患者,懒惰但在努力学习的植物杀手,多加葱姜蒜辣椒的下厨人。

推荐书籍

��《直到长出青苔》《动物日常很有戏》

第一本推荐《直到长出青苔》,会毫无理由地被“青苔”这个词语本身打动,也许是根深蒂固的自然迷恋,也许是它将一直与无限的回忆牵连。有一个时刻,比如在一个湿答答的雨天,只是等待一种到来和生长就令人着迷;有一个瞬间,“直到青苔长到我们的唇上,且淹没了我们的名字。”

第二本推荐《动物日常很有戏》,小时候很特别喜欢画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乡下的小院子画远处的农田、野花、杂草。高中毕业的时候刚好在看一版插画很美的《飞鸟集》,就在同学录上照着画了几幅,现在也能回忆起来那些色彩。

总是想着自己要是学过画画就好了,但朋友总是说喜欢画去画就好了。抛开不自信和懒惰,简单地从亲密的伙伴们开始吧,仅仅是想到他们的毛茸茸和软绵绵就会不自觉地拿起笔。

05

推荐人

奶油

从石油工程跨行到内容运营,现在在一介“喂养/守卫”空间;对于观看电影和观察老年人有着同样浓厚的兴趣程度,没事就喜欢去山里和公园转转,但没精力支持持续性出门,所以总在家和小猫一起躺着。

推荐书籍

��《城关阿志》

“中国语境当中的县城,还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化的地方,它正在向现代化靠拢,是一个前进着的过渡中的节点。”

的确,相较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原野,或者遵循合理化秩序的城市系统,县城总是被诸多的不规矩所充斥着,作为一个柔软的中间地带,有着绝对自我沉浸的市井气息。

它缓慢地接受着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却又被盘踞已久的人情世故所牵绊,最终在多方元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独属于在地的县城气质。

在叙写县城青年故事的独立杂志《城关阿志》中,作者大爱一开始便将内心的疑问和盘托出,“县城的现状如何?在县城可以做什么?是什么情感驱使大家回来的?”

书中收纳了对7位在地青年的田野探访,杂志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舒展平铺,带领读者去试图理解每一位青年人留居于此的矛盾与源动力,我们似乎也得以窥见漳州县城的部分面貌,以及尚未被城市化完全侵袭的生活范本。

不久前,我和朋友也刚去了福建另一座小城泉州,发现在这里总是充满了多元杂烩的惊喜。

在曲曲拐拐的巷弄交错口就能偶遇人们自发筑建的佛龛或庙宇,茶馆别院门口每到下午就会有邻里的奶奶们拾阶而坐,民宿的老板将周边的老楼一间间租下改造为民间艺术区……

或许,当这些空间置于大城市时,并算不上精致完整,有时甚至是大家的随性而为,但在它们的细微之处,你我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其内所蕴藏着一股强烈的发声欲望。

而后,当我们在回览照片的时候亦不由惊叹,它们的存在与周遭场域是如此的相融自洽。

06

推荐人

陶俊翔

一介平面设计师,爱啃指甲,会修打印机,不吃蔬菜,最高纪录一个月吃了23顿麦当劳。

推荐书籍

��《装book》

我一直觉得一本书最好的状态是形式的它可以契合内容的它,虽然最后成书的装帧方式是结果,但我们更在意它的过程和开始。而所有书籍的现有形态,只是实践途中的半路风景。

07

推荐人

ah

刚毕业的视觉传达设计学生,一介平面设计师,爱好是吃饭睡觉打豆豆,志向是吃遍全国的面馆。

推荐书籍

��《始于未知的设计》

这本书里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学生作业,虽然其中很多设计乍一眼看很“无用”,但我认为恰恰是这些无厘头,才能激发人们从末知的、非常规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意义。

08

推荐人

小蚊子

60后,巷子里店长,大家都叫她李姐。她说:“我希望自己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崇尚自然,健康生活。”

推荐书籍

��《从头到脚说健康》

了解自己的身体,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

09

推荐人

白菜

一介巷子里咖啡师,来自河北,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容易和人相处。平时爱好旅游、篮球、摄影、做咖啡。

推荐书籍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的文字,总是真挚,又朴素,还不缺美感,是很好的阅读体验。

10

推荐人

Bruce

在一介从事行政综合管理和门店管理工作。

推荐书籍

��《冰与火之歌》系列

在冰与火之歌里面有一出场景,我印象非常深刻:“Kill the boy, Jon Snow.Winter is almost upon us.Kill the boy,and let the man be born.”

这让我深受启发。不要自我怜悯,停止抱怨,不要犹犹豫豫。一个人的核心价值是自尊、独立、能控制自己。

去做,并且勇敢承担起决定的后果,这才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内心。去做,不要怜悯自己,把你心里脆弱的小男孩赶走。快快长大,凌冬将至,一个脆弱的小男孩是无法领导守夜人守护长城的。

一介

一介是以成都为基地的建筑设计与多学科创意机构。关注公共空间、社区更新、试验性空间设计及生活方式,寻找商业性与社会性的平衡来使城市更加丰富和有趣。希望通过多维度的思考与方式去探索各种可能性。虽然设计是一件理性的事,但他们想用浪漫的方式去描述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 ● ●

编辑丨书书

图源丨受访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原标题:《建筑师一定穿黑色吗?不,他们读五彩的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