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大揭秘---屏幕共享要谨慎

2022-09-17 18: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典型案例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你填写的支付账号、密码以及弹框显示短信、微信、App推送内容等信息。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此类诈骗中,骗子往往冒充“公、检、法”或注销校园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平台客服人员等,诱导受害者使用腾讯视频、网易会议等APP内的“共享屏幕”功能。一旦受害者使用此功能,骗子就能同步看到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的卡号、密码和收到的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受害人卡内资金。

2022年6月15日,管理区居民到乌拉盖管理区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报警称:有个自称是银保监会的诈骗了我20余万元,经了解,2022年6月15日,该居民接到诈骗电话,电话中一男子自称是银保监会工作人员,要帮助该居民修改京东商城的注册信息,然后该男子指导该居民打开手机办公软件“钉钉”的屏幕共享功能,并让该居民将银行卡中的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所谓虚拟账号中,待完善注册信息后在给该居民退钱,该居民用自己的银行卡给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转账后发现被骗。

以下是敲黑板时间

诈骗手法

利用“屏幕共享”实施诈骗

1、引起受害者关注并获取信任

诈骗分子往往以“涉嫌诈骗”、“注销学生贷”、“网购赔偿”、“贷款提额度”等为由,引起受害人关注,由于诈骗分子前期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受害人的基本信息,更容易获得受害人的信任。

2、登录网银,实时监控短信验证码、转账密码

诈骗分子以“指导操作”为由,让受害人下载APP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让受害人登录网银进行转账操作,实时监控受害人的卡号、密码和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3、转账完成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屏幕共享偷偷获取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和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之后,就可以远程操作,把受害人银行卡进行解绑,在受害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将卡内资金转走。

防范举措

公安局反诈中心提示:

1.遇到“涉嫌诈骗”、“注销学生贷”、“网购赔偿”、“贷款提额度”等情况时,要保持冷静,仔细核实,切勿听信对方的说法,切实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2.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共享”邀约,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填写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一定不要在屏幕共享的状态操作,避免个人重要信息泄露导致账户资金被盗。

3.请大家积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完成实名认证并打开预警功能,可有效拦截、预警诈骗类的短信、电话、APP。

广大市民朋友如发现可疑情况或被诈骗,可拨打96110进行咨询。

原标题:《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大揭秘---屏幕共享要谨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