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鄱阳湖降至极枯水位 恐影响越冬候鸟生存

2022-09-19 13: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曾伟 通讯员 夏雪星、徐会刚、游雄 今年6月下旬以来,江西持续高温少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罕见的极端干旱天气和气候变化将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和越冬候鸟生存栖息带来不少影响。

 

  

  

 

九江都昌县鄱阳湖二桥东方百慕大水域实拍(游雄/摄)

九江庐山市落星墩实拍(夏雪星/摄)

 

 

九江湖口实拍(徐会刚/摄)

干旱天气将对鄱阳湖越冬候鸟生存带来影响

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告诉记者,因持续高温少雨和长江来水减少,8月6日鄱阳湖正式进入枯水期,水位还在不断下降。据气象部门预计,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我省高温仍将继续,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蔓延。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型、过水型、吞吐型湖泊,“丰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典型的水涨水落特征。正常的水位水文节律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运行与功能发挥,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繁衍生息和平衡发展。鄱阳湖水位、水草、水鸟、水质、水生物以及湿生环境、水生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统一体,是综合的生态系统。对于水鸟而言,优良的水质水源、丰富的食物、安全隐蔽地是其生存栖息的3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如果水位条件不适,对水鸟生存构成制约,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多年监测表明,冬季鄱阳水位超过12m时,湖区草洲滩涂大面积减少,雁鸭类空间明显缩小,湖水淹没了草洲或碟形湖水深超过40cm后,不利于雁鸭类越冬栖息和白鹤、东方白鹳等大型涉禽在碟形湖中取食。

水位太低,湖区干旱对湿地生态系统和候鸟越冬也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今年鄱阳湖发生了始料未及的罕见干旱,枯水期明显提前,对湿地候鸟在多方面产生影响。

适宜大型涉禽、游禽生存栖息越冬的碟形湖缺水干涸,都昌县三山碟形湖曾在2013年出现过1800多只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的身影,近几年三山碟形湖冬季水深在40-50cm有不少东方白鹳、白鹤、小天鹅长时间栖息觅食,因为这样的水深有利于小鱼小虾、螺蚌资源繁育和湿生植物生长。

鄱阳湖越冬候鸟2021年11月份拍摄(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而今水量明显不足,鱼虾螺蚌几近死亡,冬季候鸟因食物缺乏、生境不适难于光顾,朱袍山湖区的斯茅林碟形湖亦是如此,因此被称为湖中湖的“碟形湖”水量不足,水质不好,食物不足,就会严重影响适宜碟形湖中的鸟类分布频次和数量。

湿生生态系统旱生化加快演进,长时间湖滩大面积裸露,洲滩出现太早,湿生、旱生植物都过早生长,冬候鸟来时,植被纤维化严重,比如苔草是雁鸭类最爱的食物,苔草长老了,雁鸭类无法啃碎,同时由于湿地地表水不断下渗,湿地泥土变硬,鸟类之喙很难咆食湿地植被根茎,鸟类奔着食物和环境而来是为了生存,觅食困难就会导致鸟类迁移。

水生生态系统环境质量降低,枯水期太长,持续干旱,水量少,水质降低,影响水生生物量,水生生物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对小鱼生长不利,而小鱼是众多鸟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干旱不仅导致小鱼减少,也影响冬候鸟因水质不佳抓鱼视线不好降低了捕鱼能力。

湖区人为活动对候鸟干扰因素增多,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为改善湖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释放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但干旱给人员进入湖洲带来了便利条件,湖区多个通道和干涸的洲滩都可以自由进入垂钓人员和车辆,给候鸟生存栖息带来了不少人为干扰。因此预计今年冬季候鸟迁飞动态性强,呈多点散发态势,甚至与湖区沿线村庄农业空间、农民生活空间发生重叠或冲突,给候鸟安全埋下隐患。

都昌县湿地候鸟是鄱阳湖生态组分的重大构成,水位和天气正常年份,高峰期20多万羽候鸟分布在水落滩出后自然形成的众多碟形湖中或集中连片的湿地洲滩上,构成如诗如画、万鸟齐飞的湿地候鸟风景。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拟在候鸟来临之前对离主航道较近的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采取用柴油机发电从主航道抽水灌溉方式,为干裂的湿地生态系统解渴,让湿地松软,长出适宜候鸟觅食的苔草、蓼子草等湿地植物,为候鸟越冬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加大候鸟保护巡查、湿地生境管控、社会宣传教育、候鸟分布监测、伤病候鸟救护多方面工作力度。

 

 

编辑:俞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