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苏一医院启动戒烟比赛:首期参赛者半数是本院医生,全过程管理

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2022-09-20 10:1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医生挑战戒烟?9月1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江苏省肿瘤医院获悉,该医院启动了一场戒烟比赛,为帮助烟民戒烟树标杆。首期比赛在院内进行,报名参加的挑战者都是医院的员工,其中有一半是医生。

医院将对参赛者进行全过程管理,从心理、药物等方面帮助戒烟,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估,戒烟成功的参赛者还将获得2000元的奖励。

医生带头挑战戒烟

目前该活动还处于报名阶段,已有十余人报名,活动预计在10月份正式开始。

全国很多医院都设置了戒烟门诊。“真正来门诊咨询,并且接受专业戒烟介入帮助的人,在吸烟人群中仍然占很小的比例。”江苏省肿瘤医院戒烟门诊主任医师李晟告诉澎湃新闻。

戒烟比赛为什么会从医院内部开始?李晟表示,有部分患者看到过医生也吸烟,会下意识地觉得吸烟是无害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这次比赛先选择在医院内部开启,让医务人员带头戒烟,树立戒烟的典范。”

研究表明,烟草燃烧的烟雾中有近70种致癌物,包括亚硝胺、甲醛、苯乙烯等,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烟草烟雾中的有害颗粒物直径更小,仅有0.1-0.4微米,吸入肺部后肺泡过滤不了,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烟和吸二手烟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还会影响男性生育力以及导致女性不孕等,吸烟的害处极为严重。

如何帮助参赛者戒烟?李晟告诉澎湃新闻,将借助心理疏导和药物介入等方式,比如,向参赛者科普烟草对人体的危害,戒烟的好处。在戒烟之前,医院将对参赛者进行相关项目的身体检查,比如肺功能、血压、血糖等,“许多烟民平时感觉身体素质良好,检查后发现身体可能出现多个异样指标,这将给参赛者提供一定的戒烟动力。”李晟说。

从药物介入的经验来看,利用尼古丁的受体阻断剂,使得烟民再次吸烟时,不会产生吸烟的快感,借此帮助烟民更高效地戒烟。“合理的药物介入能够让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几率达到60%,并且不会产生‘断瘾式’痛苦的感觉,如果仅靠自己的毅力去戒烟,成功率可能仅有5%。”李晟向澎湃新闻介绍。

据介绍,戒烟大赛的“评审团队”每个月都将对参赛者进行随访,并设置一定的打卡机制,让参赛者每天在群里进行“戒烟”打卡,互相鼓励和监督。医院也将不定期会对参赛者的唾液、尿液、烟草代谢物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已经真正停止吸烟。经过半年监测,参赛者如果坚持没有吸烟,基本就算戒烟成功。

戒烟难几许?

烟民在戒烟过程往往会面临很多“诱惑”,比如社交场合中面对他人表示友好的“分享烟草”行为,或者是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寄托于烟草寻求“解压快感”。在此次参赛人员中,有不少人都有失败的戒烟经历。有位参赛者表示,以前戒烟最长时间坚持了一年,后来认为自己偶尔吸两根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根、两根、三根之后,又回到了最初甚至更严重的“烟瘾模式”。其实,从生理角度来看,戒烟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远离烟草,身体可能已经不需要烟草了,但是在多次被诱惑下的“偶然吸烟”,反而会加速戒烟者复吸,甚至比以前对烟草的依赖还要强烈。

江苏省肿瘤医院戒烟门诊主任医师李晟

李晟告诉澎湃新闻,吸烟的人之所以对烟草产生依赖,是因为大脑有尼古丁的受体,吸烟后尼古丁最快7秒就能到达大脑,随后会分泌出多巴胺,此时大脑就会产生所谓的吸烟后的“快感”,这种感觉会深深地埋藏在吸烟者的大脑里。有烟瘾的人如果不吸烟,就会觉得“难受”。不过,人体长时间不吸烟之后,大脑中的尼古丁受体就会萎缩,并没有消失,如果在戒烟的过程中再次“复吸”,尼古丁受体会再度激发出来,陷入“戒烟—复吸—戒烟”的恶性循环中。

研究表明,戒烟的长期益处是明显的,停止吸烟20分钟内,心率就会下降,血压也会轻微降低;停止吸烟24小时后,残留的一氧化碳将从肺部排出,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尼古丁导致的不良反应会慢慢消失;戒烟3个月,肺功能明显改善,咳嗽、鼻窦充血和呼吸急促减轻;戒烟1年,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降至50%;戒烟5年,中风的发病风险恢复到不吸烟的水平。

此前,北京、上海、云南等地都曾举办过大规模的戒烟大赛。今年5月28日,报名参加石家庄戒烟大赛的人数更是三天内达到1219人。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中大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已经联合成立了戒烟门诊联盟。李晟向澎湃新闻表示,期待未来戒烟门诊的医生,能够团结组织在一起,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戒烟大赛,覆盖更多的人群,帮助难戒烟的人顺利戒烟。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