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思循派在上海|城市的文化品格与低碳实践,盛在小小纸杯中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22-09-23 10:05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近日,在上海市虹口区白玉兰广场的世界会客厅,Huhtamaki普乐集团发起的思循派Think Circle平台,和关注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澎湃研究所一起,进行了一场“包装:让食物体系更可持续”的讨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安全且有营养的食物,不仅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还能给人带来希望。而当下,食物体系正在遭遇挑战,包括极端天气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以及消费方式的变化。为此,去年9月23日,首届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建立能让每个人都受益的食物体系。

作为全球性的可持续食品包装企业,Huhtamaki普乐集团希望,为更加公平、健康而可持续的食品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在食物从田间地头到商超消费再到厨房烹饪的链条中,用在点子上的优质包装,可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延长其保存期限,正是减少损耗和浪费的关键。

2017年,中国西部乡村。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那么,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对中国食物体系的作用,食品包装该如何应对城市发展和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又如何影响城市生活和绿色低碳的转型?

在这场世界会客厅的讨论中,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委员施政,作家、原上海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沈嘉禄,明日之路发起人、纪录片《明日之食》总策划及制片人冯婧,以及普乐集团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陈东,各自都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研究与实践。这次活动由澎湃新闻张斯然主持,也得到了中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2022年,上海白玉兰广场,思循派录制现场。

中国

粮食安全,食品卫生,垃圾处理——在长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诸大建教授看来,一个小小的食品包装,实际承载了这三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从微观而言,施政委员认为,在今天的中国,食品包装既要能满足温饱需求,也要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包装给人创造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满足了更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了社会的包容。

从包装人的视角来看中国,陈东认为,作为来自芬兰的包装企业,普乐进入中国市场三十余年,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市场上从散包装到精致包装到绿色包装的过程。食品包装更是助力各地土特产品送达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促进中国的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

2020年,上海蓝村路夜市。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城市

从小生活在上海的沈嘉禄说到,食品包装承载着对城市的记忆。上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种百花的饼干铁箱,体现着那个年代的城市生活方式。如今,它已成为上海怀旧的缩影。旧时在上海水果店买水果时,也能感受到精细化管理。不同类型的水果,会采用不同材质的纸来包装,虽然只是旧报纸或旧画报。

关于城市和食品包装的关系,诸大建教授认为,包装就是城市文明的品牌形象,代表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国际水平的包装龙头企业也应是城市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中国快速城市化促进了食品包装的发展,而近年来的数字化将使中国城市引领消费方式的变革。普乐的陈东认为,在线消费和外卖服务对如何更好地保护食品提出了新的需求,而这正是包装企业的任务和责任。

冯婧提出,城市生活中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关注食品包装的安全。今年5月,中国颁布了关注新污染物的行动方案。相信这些政策,会对食品包装有更多的指导和保障,会让我们吃得更健康一些。

2017年,四川松潘。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碳目标

关于碳目标,站在生产者的角度,陈东首先发言。他说到,北欧国家的相关研究和法规制定,确实起步比较早。中国近年来也有很大推进。普乐制定了基于科学的目标,这些目标已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的认可和批准,即致力于到2030 年实现碳中和生产,并将所有产品设计为可回收、可堆肥或可重复使用。Huhtamaki普乐集团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从传统线性经济转型为循环经济。该集团已在华启动了首个纸杯回收试点,旨在探索适用于纸杯的全价值链回收利用机制,真正实现纸杯所具备的可回收性。

诸大建认为,未来越是有利于循环、减碳的企业,竞争力就会越强。循环经济中的减碳,对应的是范围3,与物料的闭合有关。因此,供应链减碳是大有可为的。要在源头设计时,考虑到最后的回收方式。而比较不同材料的包装减碳效果,应该从全生命周期来考察,用科学结论来指导决策。

冯婧补充说到,对于可持续的食物体系而言,说到可持续的食品包装,一方面是材料可以循环或降解,另一方面是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会极大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与食物体系相关的,占1/4到1/3的比例。食物浪费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食物本身就是生命,应该要像对待生命那样,去珍惜它们。

文化

关于文化,作家沈嘉禄说到,包装是一种文化载体,关乎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我们的包装已能承载文化品位和都市气息,可以在艺术和文化方面更进一步。包装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不是堆砌的符号越多越好,而是看如何打动人心。

2022年,上海白玉兰广场,思循派录制现场的纸杯。杯盖用纸制成,便于回收再利用。

施政也补充到,审美是螺旋向上的,和时代发展有关。要把审美的潮流与环保结合起来,找到共同发力的点。在今天的线上经济中,包装是不见面的交流,也可能会催生更多线下的交流。

冯婧分享了一次在贵州梯田进行的无痕山林野炊,用当地食材做饭,砍了竹子作为餐具,最后吃完竹子就留在田里,它本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未来可以有更多这类的餐饮,有更新奇的体验,也对环境做了友好的事情。

诸大建则说到,小小的包装,体现了一种从摇篮到摇篮的文化,而非从摇篮到坟墓。大家都说,物质文明提高,精神文明跟着提高。但也可以倒过来看,如果马路上干净,人们都不会随便扔垃圾。以此类推,包装档次上去,社会也会跟着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变得更好。

结语

包装虽小,小细节里藏着环保和可持续的大文章。关于中国、城市、低碳、文化,与食品包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相依相生的关系。这场活动最后,我们也希望,在更多的时候,大家都能节约粮食,善用包装。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