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宝藏艺术家|吴昌硕:中国近现代书画篆刻圈顶流艺术家

2022-09-21 09: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吴昌硕的生平事迹

你了解多少呢?

让我们一起走过他的一生。

 

雅昌艺术数据,
通过数字人文的方式,
以吴昌硕大事记与重要作品呈现所有相关内容,
如需合作,
请联系雅昌艺术数据官方微信。

中国历史上,一个连续长期存在的人物群体,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类群体正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藏艺术家。他们或以文化为基础,或以画法为基础,或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到其作品中。但通常,艺术家仅具有一种特质,三者兼备的则是非常罕见而珍贵。晚清民国的吴昌硕先生正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

 

吴昌硕
(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
吴昌硕,男,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浙江省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1927年,吴昌硕逝于上海寓所。

吴昌硕先生一生的种种成就在于他的艺术创作,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他的艺术创作之中,寄予着他有关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他为中国画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纪画风,而他所创造的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风气,也为后世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吴昌硕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乱世中的一代宗师。

绘画

妙趣横生 → 金石入画

吴昌硕先生的绘画作品颇具特色,他的绘画虽然重在描摹物象,却不追求写实,而是强调情感的抒发。早年他的作品妙趣横生,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瓜果蔬菜的灵动;晚年他在“诗书画印”四方面均有所成就,融会贯通,以书入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画新的审美意境。

在他的影响下,近现代中国画坛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的笔墨形式逐渐形成。而他所酷爱绘制的梅花、菊花、牡丹等一系列绘画对象,在他的笔下,风骨天成,姿态自然,有大气豪迈的情感流淌,更有色彩更迭之中细节的描摹。

书法

清新俊朗 → 恣意老辣

吴昌硕先生的书法更是值得我们研究,他有大半生的时间都在临摹碑石上的石鼓文,渐渐地在临摹中放入了自己的情感,与原作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别。在60岁之后,他所书写的作品更加精悍圆熟,笔势也更加奔腾苍劲,逐渐地超越了清代帖学、碑学的樊篱,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苍劲雄浑笔风。

 

篆刻

谨守传统 → 书印相融

吴昌硕先生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来专攻汉印,他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地将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篆刻刀法。在篆刻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篆刻对象的特色,也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具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

同时,他的篆刻创作还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残缺刀法,在他看来,古典篆刻作品因为历史的流淌和年华的消磨,无可避免地呈现出残缺的特色,而恰恰是这种残缺弥补了篆刻作品之中历史性不足的缺陷,当篆刻作品本身带有缺憾,这种缺憾就成为其艺术性和历史性的独特表达,这是自然造化使然的最终成果,也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诗文

吴昌硕的诗文也极具个人特色,他的诗歌风格上和民歌接近,但是又不像民歌一样只强调市井气息的通俗,他的诗歌之中,还同时存在着寄托深远的浪漫主义气息,对于前人书画的评价,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总的来讲,他的诗文作品用典较多,不够通俗,但是语言活泼富有很强的情感特色,既平易近人,又典雅别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批判也充分体现出其具备的人文情怀。

吴昌硕是中国艺术流派的大师,他在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中国艺术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雅昌艺术数据立足数字知识生产、组织与呈现贯通全产业链,赋能艺术普及和教育,为数字世界注入科技和时代的创新力量,冀望聚合一切合作伙伴的力量使得大众更为简洁直观的了解中华传统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