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点赞!江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高,中华白海豚快乐畅游

2022-09-22 18: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月20日,人民日报“沿着海岸线看广东”全媒体调研组走进江门台山,先后到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调研。江门市委宣传部和台山市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据了解,人民日报“沿着海岸线看广东”全媒体调研行活动,围绕广东沿海城市十年发展成就、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海洋科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开展走访调研,以“实地走访+拍摄”方式展现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在台山,重点了解我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沿海大项目、新产业布局的进展以及海岸线、海岛、沿海生态发展新貌。

在赤溪镇大襟岛海域附近,中华白海豚畅游在渔船周边,时而跃出海面,时而潜入海中,欢快戏水。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与人民网广东频道调研组记者纷纷拿起器材拍摄白海豚嬉闹的珍贵画面。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保护区白海豚的种群数量稳定在300多头,年龄结构非常合理,我们出海经常能见到年轻的个体在这边生活得很好,这也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在海洋保护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船舱内,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冯抗抗向记者详细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白海豚种群数量、沿海生态保护措施等。

白海豚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是衡量一个地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活指标”。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江门市首个和唯一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态系统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中华白海豚重要集中分布区域。近年来,我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科普宣教、巡航管护、科研合作、环境监测等工作,不断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中华白海豚结伴嬉戏。刘伟 摄

调研组一行还来到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通过听取情况汇报、观看项目宣传栏、查看相关资料、走访主塔浇筑现场等方式,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技术难点、技术工艺应用等情况。

在江门台山大襟岛周边海域

世代栖居着这样一群“海上精灵”

它们在海面上自由遨游

身形矫健

因其数量稀少

又被称作“海上大熊猫”

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

中华白海豚是胎生、哺乳、肺呼吸、体温恒定、流线型且前肢特化为鳍状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中华白海豚是我国海豚科中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福建等地渔民又称其为“妈祖鱼”,也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和《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刘伟 冯抗抗 摄

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咸淡水交汇的河口区域,江门市是全国重要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区及周边海域中华白海豚数量多达300头,不仅数量集中,而且拥有完整的世代结构,包括婴年期、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全部6个年龄段,种群数量健康合理,青少年海豚个体数量比例较高。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门市下辖的台山市大襟岛及附近海域,总面积为107.477平方公里,主要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态系统。保护区(市级)成立于2003年,2007年晋升为省级保护区。

来源:台山发布、台山融媒(文/图 黄纪茵 张世杰)、江门日报、人民日报等

原标题:《《人民日报》点赞!江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高,中华白海豚快乐畅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