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业主微信群里骂人惹纠纷.....

2022-09-23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现在,微信作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加入一些微信群

聊天起争执、吐槽不快都是常事

可一旦随意辱骂诬陷他人

可能就违法甚至涉及犯罪了

2022年7月1日,叶某在某小区业主群里如实转达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关于该小区物业部门是否能收缴装修管理费的相关回复情况时,却遭到唐某的言语辱骂,并随意捏造了叶某是开发商的托,得了开发商的好处等虚假事实,导致其他业主对叶某极其不满,致使叶某的名誉严重受损,社会信用度降低,同时也给叶某身心受到伤害,其家人的生活也带来了困扰。2022年7月,叶某以名誉权受损为由将唐某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夏涛法官认真梳理分析案情,多次主动积极为原被告双方做调解工作,通过法官释法明理,最终,唐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庭向叶某赔礼道歉,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唐某在业主群内连续道歉三天,并在其微信朋友圈澄清事实一次,不得屏蔽任何人,澄清跟道歉内容需经法院核准,并不得删除。原告叶某也愿意放弃要求唐某赔偿精神损失费的诉讼请求。

普法小课堂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我连骂人的想法都不敢有了

那如果别人一言不合

就骂起我来了

我要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1

通过社交平台投诉。大多数的网络社交平台都有投诉功能,若微信好友在聊天中恶意辱骂自己,可以在社交平台对该好友发起投诉并提交相关截图,若被举报成功,该好友将被社交平台封号。

(温馨提醒:请不要恶意投诉好友)

2

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对事情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罚。

3

以对方侵犯名誉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如果对生活造成了严重阻碍,可能会构成侮辱罪,可以提起刑事自诉。

网络社交平台并非法外之地

若开展社交活动

为所欲为、不加节制

触碰到了法律底线

那等待他的必定是法律的制裁

你,学会了吗?

尊敬的安远县父老乡亲:

安远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最高标准。如果您认可我们的工作,一个“满意”就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您的赞许和肯定是对人民法院工作最大的鼓励与鞭策,如果您对安远法院在作风、效率、服务、廉洁方面有任何意见建议,请拨打赣州中院民意受理中心意见受理热线0797-8312368,期待您的持续关注和支持,我们将不断改进,用心为您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